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减员应处理好三矛盾符建辉根据本单位人员分流的实际,笔者认为粮食企业的减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对以下三类矛盾:1.正确处理人员分流和队伍稳定的矛盾。企业减员分流,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要影响到职工的情绪,使部分职工在一段时期里因担心分流下岗而产生较...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三季度末的一年时间内,农行江苏省南通分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为导向,拓宽思路,讲究策略,求真务实,减员分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一年来累计减员分流716人,其中减员324人,分流392人。该行的主要做法是:(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市分行党委自觉将减员分流工作放到整个南通农行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握和实施。该行党委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南通农行与其他三家国有银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集约化经营的程度偏低,人均生产力水平偏低方面:2002年年初,机构总量比工、中、建行分别多64个、85个和42个;…  相似文献   

3.
粮企减员分流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周必良赵刚国有粮食企业做好减员分流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减员分流是新形势下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内在必然,它不仅关系到粮食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大局稳定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4.
推进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顾全大局,准备分流。粮食部门人员多,亏损大,包袱沉,企业不堪重负、难以养活职工。因此,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加入分流行列。(2)提供条件,鼓励分流。要制订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鼓励职工下岗分流。(3)开拓新业,整体分流。粮食企业在保留少数人员坚守阵地,搞好主渠道经营业务外,把富余人员组织起来,大力开辟多种经营新门路,成建制地实行大转移、大转业、大转岗,减员分流再就业。分流不分心 就业再创业@程中杰!湖北天…  相似文献   

5.
实施减员分流,减轻企业负担,是国有企业实现扭亏脱困的有效途径之一。减员分流在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射洪县粮食局加大了企业减员分流工作力度,到今年4月16日全县分流人员462人,完成年度分流600人计划的77%。一、认真贯彻政策为切实搞好全县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工作,县局制定了粮食企业解职费补偿政策和奖励政策。1.严格执行解职费补偿政策。在实施减员分流工作中,各粮食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县府规定的辞职费补偿标准。即:职工自愿辞职所给予的补偿费,必须以县委、县府1997年颁发的文件规定的“改制企业解除职工身份给予3000元基数和每年工龄400元累加计算”的补偿标准,不得突破。2.给予适当优惠奖励政策。各企业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鼓…  相似文献   

7.
改革20年来,尽管国有粮食企业受到了冲击,但仍摆脱不了亏损的“帽子”,跳不出传统主业的“圈子”,放不下国有企业的“架子”。国有粮食企业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不完善,难以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为解决减员、分流、改制的实质性问题,根据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没有现成体制改革模式的情况下,因企制宜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减员、分流、改制的趋势粮食企业减员分流是大势所趋,也是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我县粮食企业在职职工1293人,人员工资、统筹保险、劳保福利就需开支850万元,还未计其它管…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已势在必行,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因地制宜,广辟渠道,分流人员。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转变观念是前提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尽管减员分流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粮食职工的整体利益和...  相似文献   

9.
重庆江津市粮食局按照中央粮改精神,结合系统实际,粮企改制步子迈得大,工作扎实、程序合法、效果明显。粮改前,江津粮食局有5个直属企业,23个集体企业,18个粮站,在册全民职工2154人,集体职工414人,队伍庞大,包袱沉重。改革后,江津粮食部门取得了四大突破:一是减员分流。全系统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全民职工795人,提前退休109人,附营分离分流职工400余人,共计减员分流近1300人,占在册职工总人数的60%;集体企业减员320人,且减下来的人员普遍得到妥善安置。二是产权改革。采取合资、股份制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一谈到企业改革,都把重点仍然放在人员分流上,片面认为减员就能增效,分流就是改革,忽略了企业内部机制改革。粮改以来,粮食企业减员已达50%左右,应该说减员已没有太多空间,国家粮食政策还需要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来贯彻执行。减员能够减少费用开支,降低费用成本,但和增效没有直接的联系,效益要告经营活动去创造,去实现,而不是简单减几个人就能完成。粮食企业内部机制改革滞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企业不能增效的一大障碍。我们认为,当前粮食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内部机制上,应从以下方面推进内部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工作王林贵国有粮食企业冗员过多,导致粮食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产生巨额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将实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粮食部门大力减员分流,在三至五年内,把在职职工总数减少一半以上,即由317万人减到15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中,基层粮食企业所面临的最难办的事情之一当属减员分流。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谈谈做好粮食企业减员分流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引导职工认清形势,促进就业观念转变粮食部门人员过多,是历史形成的。减员分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下岗...  相似文献   

13.
《齐鲁粮食》2002,(10):1-1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多包袱重,不轻身难以强体,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像一条超载的船,当市场放开后,随时都有被风浪淹没的危险。只有减员分流,才能经受冲击和考验,破浪前进。但如何减员分流,一直是大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粮食问题研究》1998,(11):20-21
四川省射洪县粮食局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发展多种经营,配套实施企业减员、人员分流的改革方案。几年来发展多种经营投资近3000万元,全系统分流从事多种经营人员达1319人,占在职人员的62%以上。一、认清形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阿荣旗国有粮食企业乘粮改春风,走减员增效之路,取得明显成效。 他们的减员分流工作前几年就开始,但由于某些原因,效果不明显。为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2000年旗粮食局制订减员分流方案,之后,又提出了四种减员下岗分流方式:①内部退养。对年龄偏高、体力较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职工不再安排岗位,实行内部退养,  相似文献   

16.
当前,许多地方的国有粮食企业在自身改革中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是缺少资金支持。对此,农发行应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帮助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方面有所作为。这对银企双方都有好处。一、粮企自身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难题1.减员分流缺乏资金支持。粮食企业人员冗肿,目前各地比较推崇的减员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发展多种经营;二是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合同;三是自谋生路。但这三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都有难以逾越的资金障碍。首先,当前粮食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自我积累少,企业资金大部分是农发行收购资金贷款,那里有钱去发展多种经营?其次…  相似文献   

17.
粮企减员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刘名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之花遍地开。在一片改革、改组、改造的呼声中,作为老牌国有粮食企业,也开始重组资产、重组人员。基于资产的物质属性,企业对其重组调整时就显得相对容易一些。而面对长期供职于粮食战线、具有不同个性特征及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南充市国有粮食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实施了主副分离、减员分流、消化“三老”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粮食职工减员分流基本达到目标,国有职工身份转换基本完成.粮食亏损挂帐全部剥离,企业发展进入新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粮改作为中央政府确立的五大改革之首而倍受世人关注,由于历史及诸多因素,其艰巨性与复杂性不言而喻。江津市粮食局按照中央粮改总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大刀阔斧推进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减员分流。全系统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国有职工795人,提前退休109人,附营分离分流职工400余人,共计减员分流近1300人,占在册职工总人数的60%,集体企业减员320人,且减下来的人员普遍得到妥善安置。二是产权改革。采取合资、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改制直属企业4个,集体企业23个,全系统出售产权239宗,盘活收回资金1400万元。三是扭亏减亏。全国去年初亏损1…  相似文献   

20.
国有粮食企业完成减员分流任务后,如何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这是摆在国有粮食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六安市金安区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集团带动的新模式。“三老”处理清老人、老粮、老账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沉重包袱,是整个改革的瓶颈。“三老”问题不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谈不上发展。六安市金安区首先在“三老”问题上取得突破。一是妥善处理“老人”。经过两年多的减员分流,全区共有5162人进行了身份置换,与原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并领取了经济补偿金。但企业仍承担265名内退和协议保留养老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