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高度。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这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无锡在推行“公交优先”战略中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以“公交优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部中小城市目前普遍存在资源吸附能力弱、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固守工业优先、大项目优先的发展战略,必然会一再失去发展机遇。商业是城市的固有特征,在城市经济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长久以来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产生了诸多短板。西部中小城市在明显的相对劣势面前,只有重新认识商业之于城市的作用,注重商业经济的合理布局,才能有条件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高铁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359个高铁站点到城区可达性的定量测算,结合文献分析法,从可达性提升、站点周边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三方面解析高铁站点的建设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Levinson的基于西方高铁可达性的结论对于我国高铁来说不完全符合:大城市获得了更好的"相对可达性",但部分中小城市并没有获得"绝对可达性"的提升,相反甚至导致其可达性低于高铁开通前;在产业转移与产业同质化两大背景下,我国高铁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两个显著特征,即高铁导致了大城市第三产业的空间极化发展,但对第二产业有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高铁促进了相邻大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但尚处于同城化的初始阶段,同时高铁也使巨型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获得扩散作用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今有关大理市公共汽车的话题不少,市民都能说出一、二、三。争论、探讨、研究、酝酿,最终,大多数人认为在现有道路条件下一个花钱少,见效快的出路——实行公交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成了人们企盼出行更方便、舒适、经济的共识。 公交行业亟待改革 近几年来,大理市公共汽车公司发展比较快,已成为大理市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中的生力军,在全国中小城市公交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其4路线已成为城市文明之窗享誉海内外。但也不可否认,大理公共交通从1978年发展到现在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大理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不相称,应引起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改革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群体规模在迅速扩大,1979年全国设市城市为193个,到1989年底已增加到450个。城市群体规模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推动了农村向城市化前进,城市数量的扩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在治理整顿进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新的条件下,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任务,不仅市区的结构要调整,而且腹地的农村结构也要调整。一批新兴城市、中小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建设自己的特色产业,以各具优势而构成群体多样化的中小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6.
湖南丘陵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多具有面山环水、城市建设用地局促、"整体集中、局部分散"为主的空间发展特征。随着产业转移的到来,作为重要产业承接地的湖南省中小城市必将面临城市用地结构及其空间形态的改变。从城市现状特征出发,采取例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湖南多个中小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的研究,提出建立"小而优"的适度组团式发展模式,以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湖南丘陵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探求一些空间形态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1.中国城镇化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1)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小城镇建设规模要适度、要增强特色和强化功能。发展小城镇要与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繁荣经济、集聚人口。要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2)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要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合理扩大规模、适当增加数量。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3)合理发展大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大城市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好,经济规模大,就业机会多,…  相似文献   

8.
李兵  郭冬梅  刘思勤 《经济研究》2019,54(1):150-164
本文利用"大众点评网"2015年餐饮类商铺的信息,结合全国城市层面的人口与土地等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和人口结构多样性对于一个城市的不可贸易品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发现,人口数量增加1%,菜品种类会增加0.528%—0.623%;而人口结构,即"流动人口"比重上升一个百分点,菜品种类会增加2.19%—2.49%。也就是说,"流动人口"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家乡的特色菜品,还促使城市创造了新的菜品。本文支持了有关城市规模和人口结构多样性对城市不可贸易品多样性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用菜品多样性作为消费者福利的代理指标,在中国城市规模服从不同参数的对数正态分布的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估算出整体的福利变化情况,以及每一个城市的福利变化,结果显示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意味着巨大的整体福利损失,尤其是对大城市的损害更大,但是对中小城市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规模固然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内涵却是城市的神韵所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目的,是城市品味的重要标志.早期,我国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其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依靠本身城市外延的扩张,迅速有效地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0.
“公交优先”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巴黎,并很快被饱尝交通拥塞之苦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所接受并逐步推广完善。所谓“公交优先”,从广义上理解,就是指凡是有利于公共交通发展的一切政策和措施;从狭义上理解,则是指在交通控制管理范围内,公共交通工具在道路上优先通行的措施。所谓城市公共交通,是指由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11.
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群,但滇中城市群城市体系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体系发展中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出现断层,滇中城市群涉及的四州市,工业化发展速度快于城市化发展速度。要优化滇中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需将曲靖、楚雄、玉溪培育为大城市,再发展几个中等城市和若干个小城市,同时强化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其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2.
将城市规模引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探讨公共服务、城市规模对人才区位的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244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城市规模对公共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规模满足一定门槛条件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显著吸引人才流入;②全国层面的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理论预期;③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门槛条件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人才流动呈现竞争效应,中西部地区呈现集聚效应;④分城市等级看,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门槛条件差异明显,满足门槛条件时,加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吸引人才效果会更显著。最后提出基于城市规模和区域异质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98-2003城市生产效率:基于包络技术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包络技术估算我国1998-2003年216个城市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和规模报酬状态,对扩张时期城市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两个主要结论:一是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改善,表明城市总体在良性轨迹上发展;二是我国部分大城市缺乏规模效率,投入-产出比例失衡;部分中小城市技术效率不足,要素使用效率低下.因此合理化要素配置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时德州市主要城市广场进行分析评价后,可知中小城市广场发展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功能分区不明确,广场设计盲目,导致城市土地资源浪费,城市空间杂乱,城市形象差等后果.从而提出了中小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对德州城市广场改建的办法,以期为中小城市广场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以来的城市化战略演变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以"小城镇战略"为主,直到"十一五"时期,相应的城市化战略才开始凸显大城市的作用并积极倡导城市群的建设.无疑.现阶段的实际国情要求我国必须选择集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同时,应重视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制度创新是城市化战略得以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经济辐射理论和梯度经济原理,结合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针对重庆市经济极化现象严重、经济梯度不合理、经济二元结构突出、城乡经济差距过大等现实,提出重庆市应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形成大中城市围绕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围绕中心大城市、中心集镇围绕中小城市、中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城镇化发展网络格局。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建设具有高品位现代城市文化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重庆。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模与城市效益——对我国现行城市建设方针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建设的既定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然而,很少有人对它的科学性提对质疑。本文从效益最大原则出发分析了既定方针的缺陷,提出了对原方针进行重大修改的意见,即,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和尽量减少“城市病”为前提,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发展各类城市;根据大中城市发展中分工协作的需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和小集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中国656个城市流动人口空间数据库,从行政等级、规模等级、胡焕庸线、四大地域、城市群等多维视角分析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分布格局,据此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市民化压力类型划分为五个等级、七种类型,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具有在少数城市集聚分布的极化特征,等级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往往更具优势。2具有流动人口绝对规模优势的城市主要集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具有相对规模优势的在东南沿海和西部地区均有广泛分布。3少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负荷较重,多数城市的市民化压力不大。其中,压力最大的城市达8座,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4应优先加大市民化压力大的城市的财政投入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同时引导流动人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小城市集聚,转移市民化压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面临着诸如交通拥堵、人多地少、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我国城市可以用于交通的土地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然而经济的发展只会导致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上世纪法国巴黎首先提出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存在的城市交通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普遍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表示极大的兴趣,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认同,已经认识到其是未来我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介绍城市公交优先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我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面临的困境,进而为不同城市公共公交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汪晓春 《经济管理》2006,(13):24-2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交通行业改革在改善国有公交企业经营效益、增加公交服务供给量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仍然没有解决好该行业内竞争不充分、资金不充足、监管不恰当等问题。为了推行公交优先战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新阶段的公交改革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一是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切实改变公交垄断经营的状况;二是开放公交建设与营运市场,引入民间资本;三是继续规范政府对公交行业的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