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探讨我国金融支农水平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基本模型,运用我国198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支农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农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双向格兰杰原因。并且从短期来看,金融支农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农民收入的下降,而长期来看,则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且金融支农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13%左右。因此,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继续强化我国的金融支农水平。既需要提高我国的总体金融支农规模,增加农村金融的普适性和可获得性。同时也要优化金融支农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3.
加快金融改革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芳  李军峰 《经济师》2005,(7):183-18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在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工商企业以及农村医疗保险等,这些都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却在萎缩,没有建立起满足农民需求的多层次金融体系,且金融产品缺乏,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应该关注农村金融问题,加大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河北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以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绩效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在于其支农的数量,更在于其支农的质量、效率。从河北省财政资金与农民收入关系的角度对河北省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进行协整分析,最后从促进农民增收的角度提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广西的主导产业,而农民收入是其“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财政支农仍是广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实证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广西的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力度逐步加大,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广西财政支农收益效率不高,财政支农资金治理不佳,财政支农力度仍显薄弱。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明确支农资金的配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将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纳入统一的框架下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1998—201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甘肃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是正向相关的,但它们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因果关系,仅存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相关率的单向因果关系,这是由于甘肃省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发展不协调引起的,鉴于此,应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加强正规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规范非正规金融机构,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与乡镇政府改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农民收入来源于农业收入,在城市部门的就业收入和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能途径是:通过财政支农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本文认为,通过财政支农发展农业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效果有限,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和贫困问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之路,对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1-2016年的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总量、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人均耕地面积、农村交通状况以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减贫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交通状况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抑制了农村贫困,而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升具有正效应但不显著。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出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实施差别化扶贫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对于增加中国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支农各项资金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中国1990—201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及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于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滞后性,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当将有限的支农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与非农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实证分析表明,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支持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低效率的关系。短期看,金融机构信贷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有一定的作用,而财政的作用则不明显。今后可通过加快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过程,提高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的支持力度,推进开发性金融的发展等措施强化财政与金融对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县域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通过开辟支农资金绿色通道、加大信贷力度、完善服务体系等工作创新,搅活农村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雷波 《经济师》2010,(7):28-29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历来关注与解决的问题。诸多"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而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业存在诸多的问题也必将面临全面的改革与转轨。因此,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就必须关注和研究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与业务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处理好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农村金融稳健运行,既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甘肃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并运用协整检验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农村金融机构整体支农功能较弱,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和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投放力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1978—2008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 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金融中介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提升并未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农村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农村金融供给,突破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门槛",同时提升支农贷款的效率是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立群 《生产力研究》2004,(12):121-123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多方面原因。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支农力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及国务院始终对农村金融改革高度重视,力图通过政策引导方式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以促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传统农业生产的薄弱点,提升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尤其是2015年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以来,以"互联网+传统农村金融"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成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发展迅猛、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仍存在信息滞后、数据缺失以及监管失责等问题。对此,本文从融合发展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痛点,分别从农村互联网金融法律建设、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创新及信用体系建设等四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85-2009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相关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超杰 《经济师》2011,(11):16-19
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是农村经济发展两种重要的资金供给模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战略选择。文章运用1980—2009年的实际数据对我国农业贷款和财政支农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农业产值的增加,反而对农业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农业贷款增加没有实现应有的贡献度。实行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分层次资金支持的结构安排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涵义出发,论述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及优化原则,并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完善政策法律措施。包括调整各农村金融主体的业务范围,加大其"支农"力度,加强相互之间的内部协调能力;完善对农村金融主体的监督体系,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担保机制,培育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改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主体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主体格局,促进中国农村乃至整个金融机构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