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制约了国家权力的扩张,实现国家民主治理、民主政治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以及参与式民主,为宪政和法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新加坡公民社会为研究对象,介绍新加坡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透过新加坡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新加坡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总结公民社会在政治民主化中的价值,得出公民社会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基础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对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公民意识是政治稳定的内在支撑,公民意识支配下的民主参与是政治稳定的有力保障,公民意识支配下的理性、规范的参与方式是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只有加强公民意识培育,法治国家的普遍规则秩序方能有效建立,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概念反观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转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缺位。文章认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公民社会组织层面,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沟通平台;在个体公民层面,则要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使每位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愿望和相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强调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从诸多理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公民社会的培育是政府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公民社会的培育,不仅具备可行性而且也具有必要性.政府着力于培育公民社会,首先要转变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公民社会思想;其次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公民社会成长空间;最后要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扩展公民社会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日益呈现出开放、宽松、活跃的氛围,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日益涌现,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社会。它尊重公民资格,保障公民权利,认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公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内涵。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的形式来保证公共权力在全体公民的同意、监督和制约下规范地运行,并最终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发展要求政府社会管理多元化,纳入公民参与。公民对社会管理的广泛参与不仅增进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合法性基础,也对社会管理事务本身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完善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路径,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公民参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并逐步引导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对概念的厘清不仅是基础理论研究的目的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推动形成有效的社会行动和指导社会实践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内涵与实质的探讨及其与中国语境下一些相似语义的辨析指出,社区参与作为西方民主社会自治精神的基本体现,建立在参与民主理论与实践基础之上,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而中国旅游研究和实践中的社区参与含义指涉较为松散和宽泛。它既包括国家动员之下的群众参与,也包括居民为了个体利益或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发进行的社会性活动。严格说来,这些"去政治化"的参与形式都未触及社区参与的实质。真正的社区参与立足于公民参与;社区参与最真实的形式是政治分权。社区参与的有效性,有赖于公民的塑造、政治增权以及与之相关的基础性、程序性和支持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这才是中国社区参与进程中所面临的真正核心问题。唯有紧密围绕着这些话题开展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社区参与实践,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推广的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甚至称为是公共政策的基石。为此,本文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存在的困境以及解决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公民参与的发展。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与中国的社会变革 一、为什么需要公民社会 一个公民社会发育不良的社会,是一个不平衡的社会。学者们常说,公民是国家的基础,公民权益是国家的根本目的,公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即“主权在民”。但公民自己不团结、不组织起来,上面这些高帽子就会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参与的平台,网络政治参与已经发展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文章以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的矛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层面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实现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借助于网络媒介来表达意图和利益诉求,并试图影响国家决策和行为的活动。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参与模式,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高效便捷性、途径多样性、主体平等性、成本低廉性及去责任性等特征。作为新事物,我们应该对它的功能做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白瑾 《现代经济》2007,6(9):68-70
公民社会是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分离的必然产物,它对推进国家现代化特别是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背景下的公民社会还处于发育期。本文主要从公民社会的模式、结构、动力、主体、基础和时序等方面对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强调,构建公民社会必须排除的三种错误倾向,以期使中国公民社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能够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公民的参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共政策是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治理工具,它必须公平体现公民的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政府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还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公民政策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比较成熟公民政策参与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构建政策网络治理为根本路径,从改善制度和技术、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培养参与型政治文化、健全保障机制以及促进有序参与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2006年在厦门思明区、同安地区和泉州安溪县的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公民个人社会—经济地位、政治面貌、所属单位性质等因素对于四种政治参与因子的不同作用和影响,证实了参与社团对于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出积极促成广泛的社团参与对于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乃至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无序状态。必须通过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保护公民知情权、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养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等途径来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民主能否良好地运转,关键看这个国家有无丰富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公民参与网络和其孕育的公共精神是民主赖以运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公共理性是民主国家的政治理想,是公民的政治理性。罗尔斯公共理性所孕育的公民精神是极具理想性和批判性的公民精神,是为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进行谋划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精神与“公民参与”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命题.当今社会,由于强调公民在影响政治和法律的能力方面变得日益主动,以至于"公民参与"的法律意义也就突显出来.公民的政治和法律参与,不仅有助于公民有意识地承担公共责任的"公民美德"形成,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价值认同,推动政治社会化,促进公民意识的确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实践。培育公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使公民内化一些观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是政治体制有效运作的条件,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伴随人的现代化的协调推进。培育公民文化需要铸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促进现代社会转型,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及内容。  相似文献   

20.
民主政治是政治参与的前提,政治参与的扩大,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曾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政治参与是不利的,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将迎来真正的政治参与。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创造条件。经济体制改革使利益主体多元化,政治参与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公民化的发展,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政治参与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