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光超 《商周刊》2011,(24):93-93
朋友小群最近很苦闷,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都那么格格不入,“很想改变,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她对我说。我很理解她的感受,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中为梦想打拼,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甚至没有一个小小的拥抱,烟花过后,只能是寂寞成殇。  相似文献   

2.
给定医患的高度信息不对称,如何让医生有积极性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确是一个恒久而困难的事情。现在,中国面临的一个“尖锐”问题是,患者排队等候了几个小时,但真的轮到他(她)时,医生只需几分钟就给“打发”了。对此,患者老大不悦,而关键在于他们怀疑,难道医生你这么几分钟就把我的病症给搞清楚了?  相似文献   

3.
来香港后,虽然任务繁重,但对你的情况仍不放心。自我检查后,觉得这几年和你沟通少,谈的都是你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客观原因是你我都忙,主观原因是没注意我们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我想利用边角或休息时间写信给你,用笔谈的方式会比较冷静,但我也不想很正式,只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还是自然感情的随意流露,未必就逻辑性、说理性很强,一次谈不完,下次接着再谈。  相似文献   

4.
那天,女儿趴到我的电脑桌前,很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你得写一篇文章。”“嗯?”我纳闷儿地看了看她,“这还给你爹命题作文呢?”再详细一问,原来女儿遇到一件事,她觉得是很大的事,那就是她买到了传说中的“假铅笔”:“就头儿上有点儿碎铅,里面嘛都没有!”女儿气愤地说:“能这样对待小孩儿吗?”然后她板着脸说了一句让我差点儿乐出来的话:“这真是没道德底线了!”  相似文献   

5.
抗拒压力     
有一位在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所在部门新来的主管是一个特别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所以经常在办公室发动募捐活动。今天给某灾区的民众捐衣服食品,明天“认养”某地孤儿院的孤儿,后天又给希望工程捐款,忙得不亦乐乎。朋友说,她也是一个有善心的人,愿天下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去新疆边疆宾馆采访,由于不懂哈语,面对哈萨克斯坦朋友,我手足无措,眼看采访就要泡汤,一位维族女孩知情后,自告奋勇当起了翻译……一场即将化为乌有的采访立刻迎刃而解,我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事后得知,这位女孩叫古丽娜·买买提,是一位经营地毯的外贸商户。古丽娜的热心让我记住了她,也促使我走入她的小店,知道了她从事商业外贸当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身处的是一个沟通无所不在的时代,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沟通--商务沟通、谈判、求职、同事之间的协作……一个在沟通方式和表达技巧上不够完善的人是会到处碰壁的,相反,有效的交流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针对人们在商务活动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商务沟通大师杰瑞·魏斯曼在<说服>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沟通理念和沟通技巧,这些理念与技巧让我们的表达充满了创造和想像力.  相似文献   

8.
问:刚从大学毕业的我遇到一个问题,应该承认这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的问题,但我还是希望你多少能给我一些建议。我有四个工作接收单位可供选择,而且它们看上去都很不错。其中两个是知名大公司,另外两个则是刚起步的小型高科技企业。不管我怎样从经济角度来考虑,这几家公司都势均力敌,起码现在是这样,而且我认为在每个地方都会有宝贵的机会。同时我也很喜欢迄今为止我所遇到的这些公司的所有人。我最大的困惑是在一个小公司开始发展事业相对于在大公司里各有哪些利弊?如果我对这些了解得更多一点,我的选择范围会缩小一半。答:这真是…  相似文献   

9.
大学时代的一位同学前几天问了我一个问题——有这么一个合同:给你一百万,让你永远远离网络世界,你愿不愿意签?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意思,略一思考,道,一百万就买断了我这辈子上网的权利,我太不划算了,五百万或许可以考虑一下。同学一笑道,我的选择毫无新意。这个问题是她在国内某知名社交网站上发起的一项调查。参与调查的人近50%都选择“钱太少,多的话可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腾讯量近推出的一项名为“互动空间”的新服务.利用它我们可以将自己的QQ放在网页、论坛中.以方便我们并不认识的朋友随时随地地回复我们的问题或贴子。在QQ中查找到一位可心的MM、GG.我们也不用再死乞百脸地请求对方加我们为好友.而可以马上和她(他)对话。这就是神奇的互动服务.好了,让我们走进它,与互动服务来一个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1.
记得去年春节时,一位朋友感叹说:眼下过年越来越没有气氛,本想按习惯在年前采购点什么,可一进商场,觉得又没有什么急需的,该有的几乎都有了。朋友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想必很多人在春节购物时都有这样的感受。这就给商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下功夫搞好“年货”开发...  相似文献   

12.
几天前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很郁闷,因为她去应聘的时候,考官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我们更倾向于要男性”。朋友抱怨说这是性别歧视。其实,几乎大部分女性在职场应聘时都会面临这个相同的问题。但是,问题是你无法对这种歧视做有力的反抗,因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实在是过于复杂。  相似文献   

13.
杨光超 《商周刊》2011,(11):116-117
采访杨国平,是件很轻松的事情。这个年龄可以当作我父亲的男人,任采访中,并没有因为年龄上的差距面对我有一丝的轻视,有的只是长辈的和蔼,谈话中显露出的睿智和坦诚,更表明他把我当作了朋友,我在受宠若惊的同时,对于他也多了几分好奇——这是一个把阅历变成了故事的人。  相似文献   

14.
张朋 《经济月刊》2013,(1):100-101
2012年11月27日,我再次前往朝鲜,这次是应朝鲜官方的邀请去采访一个与儿童基金有关的主题。由于有2003年的印象,我对去朝鲜是又期待又紧张的。毕竟已经快10年了,摄影师的本能让我很期待再去现场看一看;但这个国家给人制造的封闭和神秘气氛,又让我不得不对随身携带的器材装备、甚至生活用品都极为谨慎。  相似文献   

15.
失去信任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另外一个人失去信任?回答这个问题很有“说来话长”的味道。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的故事让我对这个问题深思良久,似乎有了一点醒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林刚 《资本市场》2001,(11):9-13
<正>初次见面,我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身着浅蓝色牛仔连衣裙、戴着近视眼镜、端庄文静的女士就是公安部证券犯罪侦查处处长。她秀丽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带有几分腼腆。说话很有条理,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大学生或教师。。我们以朋友方式随意聊着……每每涉及不便披露的问题。她便莞尔一笑,很自然地将话题岔开,或者干脆就说"  相似文献   

17.
还是讲汉城的故事。有一天,一上班,总务部主管老曹就来找我。他递给了我一份总务部起草的英文“警告通知”,让我签署。这份“警告通知”是签发给贸易融资部的小朴的。在一个季度之内,小朴有三次迟到的记录。按照《中国建设银行汉城分行就业规则》的规定,管理方可以对其进行正式的“警告”。我看了看“警告通知”的内容,措辞很严厉。  相似文献   

18.
声音     
《经济纵横》2007,(12):10-10
我觉得还是给我们的员工搭好事业舞台,让他们把能量发挥出来。一个人在一个公司主要追求两点,一个是基本需求,待遇,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条件更好一点;第二个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实现,如果后面一点做好了,我相信这次上市之后,我们的人才不会流失。——史玉柱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与一位企业家朋友茶叙时,无意间聊起了企业的HR管理来。朋友长叹一声,很是无奈地说他对他企业的HRM去留问题一直困惑不已。细问之下,原来那位仁兄是一位不太懂得培养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刘春成 《时代经贸》2006,(11S):20-23
各位嘉宾早上好! 非常感谢论坛为我们朝阳区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和各位嘉宾,政府官员以及企业和新闻界的朋友就朝阳区政府如何从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融入国际化进而走向世界等问题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