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琦 《当代经济》2023,(3):3-11
城市自身空间发展过程与城市经济韧性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城市资本积累过程和恢复再生产过程作出理论假设。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为研究背景,以中国256个城市为样本,以2008—2012年为抵抗期,2012—2017年为恢复期,实证分析两个时期中国城市经济韧性与城市建设和规模扩张过程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城市不只是经济活动的容器,其自身的建设和扩张过程,将对城市应对冲击和从冲击中恢复的能力产生影响。其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城市建设过程对抵抗期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作用,以城市人口规模为代表的城市扩张过程则具有负向作用。最后,恢复期城市建设和扩张过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发生较大转变,城市建设过程不再具有显著影响,城市扩张过程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邹艳梅 《经济导刊》2009,(12):84-85
1976年的大地震,把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夷为平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震后30多年来,历经重建和振兴,一座现代化城市又重新屹立在渤海之滨。1990年以来,唐山相继荣获了联合国“人居荣誉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城市”。2008年被媒体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2009年名列“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第二位。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根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08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为45.68%,预计2010年能达到47%。2009年我国城市达到654个,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已从1949年的10个,发展到2009年的124个。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08年出具的《迎接中国十亿城市大军》研究报告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25年,中国将有大约10亿人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都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崇文区的城市管理把关注民生作为首要任务。自2007年以来,崇文区的市容环境、市政道路和园林绿化等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连续两年夺得城八区综合考评第一,并荣获“中国最佳管理城市奖”,实现了城市管理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志军 《商周刊》2014,(9):55-55
又见山花烂漫的2014年,又是一个开放的重要节点,对于包括青岛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而言,从1984年获批沿海开放城市至今,整整走过了30年历程。  相似文献   

6.
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昆明又以气候宜人、鲜花绽放、整洁而美丽再次受到人们的瞩目。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昆明,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及旅游、商贸城市,在实施跨世纪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如何按照城市性质及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合理发展等方面,以及未来的昆明城市建成什么样?为此,我们走访了昆明市城市规划局肖副局长。 记者:昆明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态势及目标是怎样的, 肖副局长: 1999年,国务院批复修改后的《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自2008年正式提出至今,虽然已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启动,但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国内外尚没有完整的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并于2013年1月审批确定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相似文献   

8.
1.我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8%左右上升到2003年的40.53%。1998年以来,更是以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在增加,这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世界上也是很少的。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的范围在迅速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也在迅速增加。1981-2003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每年增加约1011平方公里,以年均6.87%的速度递增。1981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仅为6720平方公里,2003年增加到28971.9平方公里,增长了近4.3倍。而且由于城市多建于平原地带,所以…  相似文献   

9.
世界城市化进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少数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发展了小集镇和城市,这一变化称为“城市革命”。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今伊拉克境内,沿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岸而立。不过按现代的城市标准来说城市很小,但与以前人类定居点相比,则是很大了。  相似文献   

10.
向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0):121-129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高速推进,城市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城市三支柱协调发展为理论基础,分别采用城市5年人口年均动态增长率、空气PM2.5浓度年达标水平、5年地区GDP年均动态增长率3项指标,作为城市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增长3大维度表征,构建“8类4级”城市分类评价方案,其中4级是指城市发展呈现强、中、弱、欠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特征。对中国2013年所有数据可得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实证研究,获取基于发展态势的城市分类结果。结果显示,90%以上城市处于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环境污染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难题。我国东北地区城市人口流失和财富增长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挑战巨大。  相似文献   

11.
一、世博会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发展 世博会自1851年在伦敦第一次举办以来,已在28个国家近百个城市举办过130多次。回顾世博会150余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世博会与城市经济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二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胡敬东 《经济前沿》2006,(12):F0002-F0002,I0001,I0002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诸要素中,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要管好城市,提升品位,树立形象,构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关键。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在前几年组织“净畅宁”工程、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20年黄河流域的3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空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并深刻分析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序变化整体上以2013年为分水岭,前期保持平稳、后期不断上升。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看,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中低质量转型城市分布零散,高质量转型城市片状分布”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为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境经济》2005,(7):1-2
在世界环境日的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市长聚集北京,参加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市长峰会,交流城市环保工作的经验,倡导建设绿色城市。这对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城市林业”第一次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这一偏向系统管理的概念主要为了解决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如何达到最佳结合点的问题。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先使用城市林业这一名词。1965年美国林务局向美国政府提出城市林业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广筹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河北省高邑县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自1998年以来高邑县年财政收入只有6000万元,县城建设投资却达2亿元。投入如此巨资搞城建,钱从哪里来?高邑县大胆改革,积极创新,在实施城市经营战略、走以城市发展城市的路子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开展土地储备,为经营城市土地提供制度保障。土地是一个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自我国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以…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在逐渐的扩大,旧城区的改造以及新城区的建设在不断进行着。城市的人口数量和城市建设用地都在快速增加。然而面临着不断扩大的城市,城市规划可能在很多年后的城市发展中显得力不从心。城市并不是封闭的,它处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大系统互相影响的进程中,同时也会受到这两个方面的作用。气候、环境污染、科学进步这些都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因此,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文章就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强 《商周刊》2011,(20):63-63
中海地产至今已经成立32年,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成渝经济圈的全国战略布局,目前已经进驻34个城市。在开发主流城市优质地段的中高档精品住宅,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邢珏珏  李业锦  赵明 《经济地理》2005,25(5):712-715,719
文章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国际竞争优势的时空间特征以及重要的50个城市的国际旅游竞争优势,分析了许多城市提出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是否实际,最后利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法探讨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2002年具有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的城市有三亚、珠海等14个城市,它们的特征是在我国国际旅游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或者拥有较高价值的旅游资源,或者明显区位优势的城市。1997—2002年在这50个城市中,46%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取得增长,54%的城市国际旅游区位商下降。我国城市国际旅游面临着在城市第三产业地位下降的趋势,应重新审视和检讨原有国际旅游开发模式。三亚、桂林、北京等有实力发展国际旅游城市,而洛阳、成都和济南不适宜发展国际旅游城市。从影响因素分析来看,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与国际旅游收入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城市GDP、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还与旅游特色资源、城市区位优势、城市经济的活跃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周芳 《时代经贸》2014,(6):151-152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城市转型和管理的困境。本文就资源城市转型思路、实践经验和遭遇的困难加以归纳总结,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