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艳 《经济师》2008,(2):113-114
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即是在信息化校园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面对校园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校园网络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从探索思政工作新途径、培养思政工作者队伍等几方面入手,让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伴着校园疫情危机频发。其中,校园管理的僵硬失调问题凸显、师生不当言论不断传播发酵、学生心理问题通过网络倾泻、网络舆情诉求平台不畅等问题最受关注。高校辅导员要做学生诉求的倾听者、传达者,做校园网络舆情的把关者、化解者,做网络思政教育的引导者、陪伴者。面对网络舆情,辅导员既要加强学生和自身网络素养,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还要积极协助学校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倾听学生呼声,拓展合理反馈渠道,参与高校舆情队伍预警机制和预案的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在网络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策,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程,使得思政教育功能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各大高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先琳 《经济师》2007,(6):105-106
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向和趋势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新闻媒体的概述、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高校新闻媒体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新闻媒体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应采取的措施,以积极健康的主流信息和在线活动引导舆论,推动、促进正向校园舆论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育的补充,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易班作为校园新兴信息交流平台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对如何将第二课堂教育与易班相结合,创新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吕圆  戴斌 《经济师》2022,(8):120-12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后,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构建“大思政”的格局背景下,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的思政课程体系中,为思政教育赋予更为丰富的教育元素,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文章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多个视角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于高校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从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角度,指出优化大学生思政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红 《铜陵学院学报》2005,4(3):114-116
网络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思政工作者要强化自身、主动应对,高校要设立防线,建设校园网,加强控制、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9.
赵虎  薛璞 《当代经济》2007,(12):136-137
文章对创新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内涵和如何加强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在当前创新背景下认清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的内涵,抓好高校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淑婷 《经济师》2023,(5):179-180+182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诱惑和影响。高校只有立足于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修养。文章阐述了“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内涵;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剖析了缺乏“互联网+”管理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究了“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廖成梅 《大陆桥视野》2011,(14):199-20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深入发展,高校红色网站日渐成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各大高校已经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环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党.要积极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要全面推进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高校党组织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3.
思政教育是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党建工作为中心引领思政教育工作,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紧密相连,将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政育人的培养优势。基于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现状,论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层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政工作之间的问题,分析红色党建引领下高校思政工作实践路径的创新研究,探讨党建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经济师》2023,(8):178-179
教育部印发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推进高等院校的指导纲领,提出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高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搭建招聘与配置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思政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学教辩做导结思”教学模式,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吴沁阳 《经济师》2023,(2):138-13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代谋求发展,要从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出发,深刻理解守正的内涵,在思想、价值、规律中坚守思政理论课的初衷;并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把握好在内容、形式、范围上创新的尺度。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要辩证地看待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完善、充实,为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社会化在我国已成普遍现象。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既带动社会经济进步,又产生因使用网络不当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沉迷虚拟世界意志消沉等等,这些问题在大学生当中尤为明显,对大学生“三观”形成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网络道德素养较低、网络娱乐化倾向较重以及网络依赖程度较深等问题,积极探讨网络素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的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康网络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堂育人的功能,构建有效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为社会输送又红又专的“现代网络青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即通过网络媒体手段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需要我们全面分析和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不足,趋利避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本文从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和缺憾两方面分析其特点,以便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回避、弥补其缺憾。  相似文献   

18.
“四史”知识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和大学生教育的需要,但各个高校做法不同。部分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单独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两门“四史”知识必修课程,部分高校效仿重点马院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两门选修课程,还有部分高校由思政教师面对全校学生开展“四史”知识讲座,但大部分高校采取“四史”知识全面融入现有思政必修课的方式。高校“四史”知识教学,尽管方法各异、形式多样,但均不同程度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知识碎片化现象突出、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衔接不够等问题,难以达到“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也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整体合力。从“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目的出发,从集体备课、思政教育从业队伍建设、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四史”感悟式教学等方式,切实解决“四史”知识融入思政教育的困境与难题,实现“四史”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  相似文献   

19.
曾敏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242-243
“思政课”社会实践部分的“单列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创新。借鉴与推广广东高校的“单列模式”能改变广西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现状。分析表明,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单位不仅有推广“单列模式”的必要性,而且也具备一系列推广的有利奈件。  相似文献   

20.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党组织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和首要任务,高校党组织及党的思想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组织保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实现高校党建创新,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思想建设的不断创新;二要发挥基层组织的载体功能,努力实现组织建设的不断创新;三要摒弃脱离师生的不良倾向,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的积极创新;四要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保障制度建设的有效创新;五要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工作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