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妍 《商场现代化》2006,(8):182-184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过程,传媒经济的本质是文化经济。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关于文化与经济之间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一个社会没有先进、厚重的文化底蕴,不能与时俱进地实现创新,就难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反而可能成为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传媒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日益兴旺,西方许多国家的传媒产业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内容丰富、新颖、极具创新意识,对于提高本民族的精神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其国家传媒产业收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我国传媒产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传媒产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使我国的传媒产业能够迅速发展;如何使我国传媒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如何使我国传媒产业对提高我国人民的精神文明素质起到巨大作用等等,是我们研究和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3.
传媒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因此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格外重视。本文从中国传媒经济的发展出发,重点介绍了传媒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宣舒平 《中国报业》2010,(12):I0001-I0001
未来5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报业的转型升级,重点需做好三篇大文章,即创优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运作体系,建设现代传媒;拓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传播基地。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大背景下,中央和省级传媒集团纷纷加快自身改革和产业拓展的步伐,这给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新媒体崛起双重压力之下的地市传媒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压力,金华日报社大胆解放思想,以企业化运作的战略思维为指引,  相似文献   

6.
戎雪峰 《广告大观》2007,(2S):112-113
看人类历史,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一个裂变时代,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经济的膨胀发展速度成级数式增长。当代的社会经济被命名为“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信息大爆炸”。面对这一新情况,社会也本能的进入了一个“大传媒时代”。通过传媒,也只有依靠传媒,人们才能更迅速更节约的获得有效信息。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能否获得传媒的力量已经成为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视听文化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获得信息和娱乐生活的主要取向,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得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化、生活情趣的理想化,电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建立一个面向新世纪的当代电视传媒,应当在文化品格、创新能力、品牌意识等方面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传媒特质。  相似文献   

8.
张伟 《中国报业》2008,(3):29-3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传媒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一个利税已经超出烟草业的大产业,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中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根据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的《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与结构分析》一文,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和总价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而到2010年,还会有数倍的增量空间。在这一背景下,传媒经济作为一种凸显的传媒现象和经济现象,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传媒经济也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高阳 《广告导报》2006,(1):93-93
提起高科技人们马上就联想到纳斯达克.在经济金融化的今天.资本已经是经济要素中最为活跃的明星。上市、风险投资成为操盘手们津津乐道的理想,参照国外的经验.传媒是一个赚钱的行业.著名的传媒学者喻国明教授也曾断言:“传媒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但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得中国的传媒与资本结合得颇为困难。然而这一切规则都在户外传媒领域变为无效。在中国的户外传媒产业.资本游戏玩得此起彼伏.户外传媒公司鱼贯上市.风险投资搅得风生水起。资本是逐利的.资本市场上的玩家都是最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看中的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传媒时代的来临使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文化固守的“文以载道”的出世性被消解,文化消费性代之而起。鲍德里亚揭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转向了消费型社会,从而文化附着于物更具有符号意义。文化的消费性取向是:一方面,人们通过文化实现或展现出更多的自由与个性,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另一方面,文化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统一性诉求,越来越成为时代的无厘头,也喻示出多元价值纷争。面对传媒时代文化发展的悖论,须寻求新的文化策略,这已经具有了建设性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及“文化软实力”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传媒与相关文化产业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传媒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化,我国党报已经处在发展关键时期。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如何让“舆论引导力”和“传媒产业”协同发展?除了体制性原因外,对于党报传媒内部而言,影响党报传媒事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便是“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期主打就是“传媒操守”。应该说,大众媒介自诞生那天起,传媒操守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无论是谈论传媒内容,还是探讨传媒产业与经营,传媒操守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国家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闻传媒产业也在不断扩大发展范围,新闻传媒产业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基于此,本文就将探讨传媒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发展现状,提出能够促使二者共赢的发展决策。  相似文献   

14.
贺超兵 《中国广告》2009,(12):78-79
传统文化逐步丧失话语权,新兴文化产业控制权旁落,传媒产业渐遭侵蚀。大贺振臂一呼,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15.
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徽州文化共同构建起了别具特色的安徽文化。它们同时也是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其中,皖江文化以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独树一帜,涵盖了包含人文历史资源、现代传媒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并因此为报刊出版、影视动漫制作、旅游娱乐开发提供了创意之源。为促进皖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重点扶持优势文化产业,成立产业聚集区,形成区域文化圈,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传媒经济在本质上是因传媒所特有的舆论功能决定其自身行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决定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国家及个人经济决策行为)发挥特殊影响作用的特殊规律和所占地位。本文从“超级女声”出发来探讨传媒产业在本质上运用影响舆论、形成舆论,并发挥舆论影响力的规律是怎样实现其经济行为与目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颜家水 《消费导刊》2013,(6):14-15,18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出口导向型战略面临巨大挑战,扩大内需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居民低水平的消费率制约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发挥。儒家思想下,保守谨慎的消费文化在我国低消费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媒在消费文化重构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探索消费文化重构视角下扩大绿色消费需求的传媒对策,消解儒家文化对消费的深度抑制,为扩大内需的政策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徽州文化共同构建起了别具特色的安徽文化。它们同时也是安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其中,皖江文化以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独树一帜,涵盖了包含人文历史资源、现代传媒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形式并因此为报刊出版、影视动漫制作、旅游娱乐开发提供了创意之源。为促进皖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重点扶持优势文化产业,成立产业聚集区,形成区域文化圈,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9.
陈长松 《中国报业》2014,(18):19-20
传媒集团时代的中国传媒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既是适应文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打造传媒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出于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传媒集团实现基业常青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晓青 《消费导刊》2013,(6):38-38,40
传媒产业正面临着重新整合和市场化的新问题,本文作者阐述了传媒产业面临的融资类型,提出了拓展传媒产业外源融资的方式,也给出了拓展传媒产业的融资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