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学术界的主体研究思路认为,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不合是因为村委会选举改变了权力来源,从而形成的体制性的"村两委矛盾"。本研究认为,在中国乡村的政治生态中,村委会选举对村主任和村支书的角色定位影响力较弱,村庄政治中的派系斗争才是二者关系不和的主要根源,这种村庄内部的权力斗争虽然无法上升为体制性冲突,但却披上了体制性冲突的外衣。支书主任"一肩挑"并不能消除派系斗争,但可以起到降低开支,减少村干部摩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三个村庄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村庄派性政治为什么可能为农村组织建设提供资源。文章认为,派性具有为原有研究失察的三个方面的性质,即派性的部分利益实质与社区公益表达的不一致,派性群体内部有稳定的私人联系,派性竞争是一种特殊情态下的面子竞争。派性的这三种性质决定了农村组织建设可以将派性作为资源,并在派性政治严重的村庄取得进展。本文的这一发现将促使人们反思原有的对农村组织建设资源的僵化理解,从而把视野真正投向实际的农村社会生活和农民人际间关系网络;在笔者看来,这是重建农村社区组织的正确道路。基于此,对农村社区重建的涵义,本文也提出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48个农村1987~2000年的微观面板数据集,利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村庄选举对村级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选举能够有效地提高村庄公共支出,减少管理费用;在村庄公共支出和管理效率方面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村民代表推举的方式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却造成了管理费用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5.
选举背后的村庄生活逻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考察发生在一个乡镇选举中的村民日常行动片断 ,对于时下村庄生活逻辑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生存处境的离散状态导致的集体行动能力缺位以及乡村社会权力机制的制度性暗示引发的农民自动跟从 ,是解释村庄行动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一个村庄的一次村委会选举为个案,考察了村委会选举中新凸现的派系竞争现象,分析了当前村委会选举中派系竞争的特点,并指出了派系竞争作为嵌入村委会选举的新变量,向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与运作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7.
王亦白 《中国改革》2006,(12):63-65
首次县乡两级人大同步换届已于今年7月拉开序幕,中央最近又下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做好市、县、乡人大、政府和市、县政协换届选举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6]31号),选举的话题又呈现在面前。近代开始的自由选举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亦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选举制度的演  相似文献   

8.
妇女与村民选举:浙江个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表明,在村民选举中,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低于男性村民,但差别不大.在村民委员会的权力构架中,妇女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①职位数量少;②职位的配角性.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弱势地位并不仅仅由其性别所致,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农村、农民的劣势境况.因此要改变与保护中国妇女的权益,重要的是保护农民整体的利益,改变其在中国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村委会选举中的村民选举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村民权利,是村民自治权的内容之一,应纳入宪法学的研究领域。村民选举权具有基本性、法定性、政治性和自治性特征,在适用法律、享有主体、权利内容、行使方式和救济方式上都与公民选举权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选举权,有其特定的权利范围,其内容包括确认权、提名权、被选举权、投票权、救济权、罢免权和知情权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村民选举权的享有、限制与剥夺做出了规定,但相关规定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双过半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关键程序,但随着村民流动日益加剧,它越来越难以实现。选举保有村社共同体并强化其治理的功能也日益丧失。本文论述了选举与村社共同体的关系、村民流动对村社共同体性质的影响以及选举的双重功能,提出村委会选举具有共同体优先旨向,并据此提出了走出双过半困局的村委会选举制度设计方向:将两个过半的分母统一设定为登记选民全体;因村而异设定参加投票人数标准和当选所需赞成票数标准,参加投票选民数量应尽量接近选民全体而非仅仅过半,赞成票数则不一定要超过选民全体的一半;同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标准因村而宜。这些措施也有利于使村委会选举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保持协同,共同推动新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及特点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根据工作中积累的大量材料,对20年来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与实践进行了宏观研究.在描述选举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制度的特点.指出它是我国推进民主化可供借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伴随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民主选举已成为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庄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乡村利益关系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村庄选举中出现了村干部共谋行为。本文以山东省S村换届选举为例,对村干部选举共谋事件中的宗族关系、权力制衡与乡镇政府行为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对村庄民主发展和村庄治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包括堵塞年轻精英进入村庄治理的渠道,削弱自治组织的治理权威,恶化村庄治理的整体环境。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的产生是传统与现代、正式和非正式规则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对内表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对外则具有相当的排斥性,虽产生于选举过程,却作用于村庄治理的长期实践,必须加以重视。从根本上说,遏制村干部选举共谋行为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增强乡村社会自身的制衡能力,发展壮大村民自组织,以有组织的村民群体牵制少数几个村干部的联合行动;二是要增强外部权威的依法监督和干预,提高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辽宁省8市74村1205个村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对村干部行为的影响以及村干部行为对农村干群关系的影响。计量分析发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举行选举、改进选举的宣传工作、防范候选人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都有利于提升村民对选举公正程度的评价;在从村干部工作成绩、对村民的关心状况、遵纪守法表现三个方面测量村干部行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提高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将显著改善村干部行为,而村干部行为的改善对农村干群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 ,但在村委会选举中 ,村民的这一权利却常常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种侵害行为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特定的产生原因。我国现行法律对违法行政行为侵害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规定极不完善 ,应尽快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论村庄治理资源——江西龙村村治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一个村庄治理过程的描述 ,探讨了其有效治理的机制与资源 ,并在此基础上认为 ,村庄本质上是具有自主治理能力的 ,它拥有着治理其自身的各种资源 ,因而国家在提高对乡村社会的治理绩效时 ,应注意引导和支持村庄的自主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永联村和永钢集团为例,探讨了乡镇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村企关系以及后乡镇企业时代公司型村庄的效率。分析结果表明,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会导致村企关系中企业、政府与乡村社区之间权力发生相对变化,但并不必然导致企业与村庄的相互独立,一种可能的村企关系发展路径是由村庄型公司转变为公司型村庄。永联村的案例表明,这种后乡镇企业时代的公司型村庄模式对企业和村庄而言均有较高的效率,可以实现企业与乡村社区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据此,本文进一步指出,乡镇企业产权改革不应一刀切地私有化到底,而应充分考虑企业与乡村社区的合作逻辑,在进行产权改革的同时,应通过确立新的制度化方式弥补硬性市场合约对社会性合约的消解,以确保后乡镇企业时代企业与乡村社区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两者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央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与进一步申明,乡镇长直选在近期内似已不再是一个实践中的问题,而主要是一个理论和学术上的问题。依此,笔者根据田野调查所取得的问卷资料,分别对村民、村干部和乡镇干部在乡镇长直选上的心态进行描述,并对三者作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乡镇长直选的民意基础已在酝酿、形成和壮大、尽管民意变化并不能作为政治方面改革的唯一依据,但它将为政治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与社会动力。本文主张顺应于此,进行乡镇长直选的试点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