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产管理体制普遍推行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副产品收购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交售农副产品的是生产队,现在是一家一户来交售,收购的数量和笔数都大大增加。辽宁庄河县交售农副产品的单位由过去的3,126个生产队变为15万多个承包户。这些承包户要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偿还银行、信用社贷款,还要向生产队交付承包金、公积金、公益金等。但是每个农户没有在银行、信用社开立帐户,不能办理转帐,需要用现金结算,这就出现大量投放和收  相似文献   

2.
当前,双包户已成为主要的生产经营单位,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家庭副业等家庭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给我们农贷工作带来了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新课题。我们对社员家庭经济的社会属性和作用通过学习已有初步的认识,由过去不敢支持转变到现在敢于积极发放贷款支持。所以社员贷款已成为基层所社农贷发放的主要对象。农贷业务量较过去几倍十几倍的增加,同时由于原来生产队承借的逾期贷款落实分摊到双包户,欠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生产资金运动的新变化柳江县共有九乡一镇,一百二十三个村委,耕地面积70.9万亩.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农业银行没有自主权,一切由行政支配,失去了对经济部门监督、调节的作用,农村资金运动和商品经济受到极大的制约,生产资料贷款出现了三个单一的现象.①贷款项目单一,致资金运用也单一.据调查,78年底以前,银行、信用社发放的各种生产资料贷款,全部是购买耕牛、机械、化肥、农药等,却没有非农业生产贷款的发放;②贷款对象单一,贷款投向也单一.由于集体经济“一大二公”,全县95%以上的资金都投放在大队、生产队,只有少量的贷款作为当地农民的生活贷款;③资金运动渠道单一.过去大队生产队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的限制下,社队统一贷款,统一归还.同时,由于国家执行过多的指令性计划.统得过死,管得过严,资金运动范围小,缺乏指导性和市场调节,农村资金运动只能在集体这一条渠道上反复循环.从目前情况看,农村生产资金运动变化的突出表现有: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银行贷款方式应如何变革?作者从了解这一变化的实际出发,对来宾农行贷款方式进行了一次粗浅的调查.农贷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来宾县地处我区中部,是一个人多地广,土地较为贫瘠,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县.过去,银行对各农业生产单位的贷款,一直是采用直接贷款方式,即直接对生产队或其他生产单位发放各种贷款.但贷款效果一直不理想.近几年来,随着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银行贷款来说,主要变化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我县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认真解放思想,发放的农业生产贷款一年比一年增加,统计1979年至1984年六年间,共发放各项支农贷款13319万元,在贷款对象和用途上,也逐步冲破旧的条条框框,由单纯支持发展集体生产转到支持各种承包户、重点户、专业户;由单一支持粮食生产转到同时支持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由支持生产转到同时支持流通和支持农工商综合发展。从而促进了以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农民收入增多,农村经济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6.
发放农业贷款的“三查”制度,是我们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什么时候执行它,什么时候就能管好用活农贷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不能充分发挥农贷资金的杠杆作用。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农业生产贷款对象由生产队逐步转为社员户,单位自少到多,贷款资金需要量也随之增大,讲究农贷效果非常重要。因此,贷款“三查”制度只能坚持,不能废止。在发放贷款之前,认真调查研究,了解农业生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货币流通正常与否时,有人把这几年农业信贷投放迅速增加也列为导致货币流通不正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持这一观点的同志认为:农贷投放扩大造成物资与资金运动脱节,而近年来,以现金投放为主的农贷发放,更加剧了这一矛盾,形成一股由农贷投放引起膨胀的社会购买力。这种看法值得研究。我认为,农贷投放扩大并不必然导致货币流通的不正常。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永福县“双包”到户的生产队有2234个,占总队数98%以上。这些双包户在生产队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下,已成为单独经营的生产单位,农业贷款直接发放给他们,“双包”户的贷款金额占农贷总发放额90%以上。如何提高此项贷款的经济效益,关系到“双包”责任制的稳定和完善,关系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社会需要的商品生产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农村信贷工作的搞活。“双包”户贷款的经济效益好了,整个农金工作的经济效益就好,所以,提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队普遍实行了以“双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后,农业生产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搞活农贷资金,提高农贷的经济效果,是近年来广大农村金融干部不断探讨的一个新课题。笔者从实际工作中体验到,当前除立足于支持双包户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神经营外,对一些已初具规模、生产周期较长、需要贷款较多的集体经营的农、林、牧、副、渔开发性生产项目也应积极支持,使其在原有规模上得到迅速发展,这是提高农贷经济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发放农贷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农村货币流通发生了新的变化,于是有的同志认为“货币偏多,多在农村”。1983年,农村货币流通又改变了以往上半年大量回笼、下半年集中投放的状况。一部分同志就认为“货币偏多,多在农村,主要是农贷投放过多”。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怎样看,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展开讨论,以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银行和信用社对农业信贷的管理,由过去对生产队进行双轨贷款做法改变为由信用社对“双包”户一口出。在信用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也就把贷款贷给信用社,然后再由信用社贷给“双包”户。这就出现了银行的大量农贷通过信用社这个口出去的新情况。因此,银行如何管好对信用社贷款也就成为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近两年来,银行对信用社贷款金额逐年增多。以贵县支行为例,80年底银行对信用社贷款余额是91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5.78%,到82年底上升到1338.7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48.47%,比80年增长13.7倍,到83年9月底止,贷款余额已达1703万元,占农贷总余额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银行结算工作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城市企业单位实行经济承包制和农村实行生产承包制后,在银行结算工作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急待研究改革。农村实行生产承包制以后,银行结算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农副产品出售和结算,过去是以生产队为主,现在是由承包户交售、承包户结算。价款结算也由过去90%以上办理转帐变为90%以上为现金结算,而且多是随来随结算,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如农具、化肥、农药等,也多用现金。  相似文献   

13.
<正> 大湖乡是闽侯县的产粮区,农业贷款在大湖乡信用社各项贷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几年来,该乡信用社在支农中大力加强农贷管理,做到贷款能按时收回,无一逾期,有效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支持了该乡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近几年,大湖信用社每年平均投放到粮食生产的资金达95万元,1989年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全社仍支持6583户粮农发展粮食生产,累计发放农业贷款95.1万元,比上年增加10万元,增长11.8%。当年发放的农业贷款全部收回。同时,还收回1978年前的旧贷0.23万元,1982年前的贷款15.5万元,1987年前的贷款39.83万元。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在调整和改革中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银行在支持工农业生产增长、商品流通扩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第一季度的信贷、现金收支情况是良好的,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表现在:一是今年的农业贷款发放得早,增加得多。第一季度发放的农贷资金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6亿余元,支持了农业备耕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支持了重点户、专业户、承包户的生产和经营。一季度对运“三户”的贷款累计67亿余元,占农贷总数近四分之一。二是一季度工业贷款比去年同期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生产队的体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生产队由原来一个队分成几个队,队又分成几个组,它们各自支配产品,自行核算。这样,到期该还的贷款无人愿意归还,怕自己还了别人不还,将来如要搞併队就吃亏。于是,出现你不还我也不还,互相观望等待。旧贷收不回,而新贷又要放,势必形成资金沉淀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农村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把农贷资金搞活,我们采取了几条措施:一、深入宣传“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贷款政策。大箓公社过去当年的生产费用贷款收回率一般仅50%。但今年做了工作,申明利害,上半年全社放出的生产费用贷款141900元,到九月底止,已收回146700元,不仅还清上半年费用贷款,还多还旧贷4800元。那蕾大队过去有钱不还款,依赖思想严重,但今年讲清道理后,也积极主动还款,上半年借的费用贷款12655元,到九月底已还16207元,归还历年积欠款3552元。二、以作业组为单位,立据借款。由于原来的生产队已被架空,如按过去老办法由生产队统一借款,已不相适应。为了有利生产,考虑从实际出发,凡有商品生产的不管批准不批准,具有还款能力的都应给予贷款支持。借款以作业组为单位立据。峒中公社实行这个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些地区的夏季作物巳经收割或将要收割,各地人民银行在紧张地发放春耕生产贷款之后,接着又该积极准备或开始进行夏收后到期的农贷收回工作了。夏收是仅次于秋收的一个农产品重要收获季节,尤其在主要产麦地区,收购的数量大,投放的货币集中,收回到期农贷既可促使农民早日出售粮食,有助于国家收购;又可组织回笼货币,稳定市场;同时也可使国家农贷资金继续周转,为今年秋冬及明年春季发放农贷做好资金准备。所以在夏收后及时收回到期贷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耕牛是我国农业生产耕作上传统的主要劳动工具,广大农村普遍推行了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承包户、专业户(重点户)对耕牛的需要量大增,缺牛的现象突出.根据柳州市郊区和两个县初步统计,尚有10%~15%的农户要求贷款买牛或更换大牛,据市郊区九个公社27个生产队的399户调查,需要贷款买牛的47户,金额46,000元,占调查户数的11.8%.掌握耕牛贷款的发放比较困难,如:贷款需要量和缺牛标准的确定,贷款额度和自有资金的要求,贷款管理和还款保证以及如何支持专业户重点户家庭牧场等方面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货币流通是整个货币流通的一部份。研究农村货币流通状况,就要从它的特点出发,否则,必然会对农村货币流通的一些现象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农村货币流通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说明什么? 第一,商品性投放的比重大,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联系密切。城镇货币投放一般是非商品性投放,主要是工资。1983年黄石地区城镇货币总投放3.7亿元,其中工资占68.8%。工资等非商品性投放的增加并不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确定贷款的审批权限.农业贷款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种有偿性的支援.发放——按期收回——再发放,合理使用,不断周转,这是农贷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基本公式.根据世界银行的介绍,1946年成立开业以来,共发放贷款2350笔累计金额达580亿美元,这些贷款中,没有一笔呆帐,而且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八二年世界银行纯收入利息6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一)在我国,信用集中于银行,货币投放与回笼都是通过银行信贷程序实现的,信贷活动调节着货币流通。从总量上看,信贷既是市场货币流通的“投放口”,又是货币流通的“回流阀”。银行增加贷款或减少存款,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货币流通量;反过来,控制贷款投放或大力组织存款,就会相应地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从内部活动的范围、方向看,信贷活动左右着货币流通,例如,对农村贷款扩大,流向农村的货币也就随之增多;而投向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