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结合徐志摩的诗文和个人生活经历,对茅盾的《徐志摩论》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深刻剖析了徐志摩思想、行为,进而得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认为其为爱国的纯情诗人。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清丽淡雅、含蓄深沉,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范;徐志摩的散文,富丽浓艳、浪漫灵动,正是文化游子对家园文化的扬弃与对西方文化的热烈认同。  相似文献   

3.
从浙西地域文化传统的角度对徐志摩诗风的“轻柔”“多情”“飘逸”进行了文化溯源性探讨,可以发现:它与浙西文化的“水性”品格、“尊情”传统、“尚自由”的风尚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徐志摩诗风中的“艳”“俗”,显然受到过江南宫体诗、艳情诗的影响,但其却不失“雅”的品格,这与浙西文化追求的“雅俗共济”与“醇雅清空”的特点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熟悉江南小城镇,其诗歌《盖上几张油纸》《一条金色的光痕》《太平景象》、散文《我的祖母之死》、小说《家德》《老李》《船上》均为江南小城镇文学。徐志摩的江南小镇城文学展现了江南的诗情画意,抒写了对于亲人、同学和家仆“浓得化不开”的情感以及对于穷苦人的同情。徐志摩热爱江南小城镇,但作为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海归”,其江南小城镇叙事常常以“他者”为视角。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能融贯中西.他的诗歌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与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结合体,弥补了新诗在对旧诗的抗争中忽视了艺术形式追求的这个大缺陷.  相似文献   

6.
徐志摩作为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努力追求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由于其诗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其诗极富有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诗风华美飘逸,诗歌内容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与人道主义人性美;在艺术追求上将传统融入现代,追求音律美。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什么是诗质美,论述了应该如何评价徐志摩诗中突出而独到的诗质美,指出尽管过去对徐志摩及其作品的评价因各种原因而有失公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被有所忽略甚至有所贬抑的美质就凸显出来,这种诗质美不仅属于诗歌,而且属于整个文学艺术,因此应对其予以公正和充分的评价,还其本来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李自成情结”,警戒我们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以后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反腐败,反骄傲,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保证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留学剑桥时在画家罗杰.弗莱的影响下开始接触西方后印象派绘画,从此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产生了"单纯的信仰"。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后印象派绘画的引入和传播工作之中,广开渠道,多方宣传,除了参与组织画展,利用《新月》《美展》等"公共空间"介绍和传播外,还充分利用"私人空间"向画家和学生推介。不仅如此,长期的艺术熏陶,也使得后印象派绘画融入到了他的诗文创作中,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正直爱国”的爱国情怀,与他早年的政治意识有关。他爱家乡的情怀,还体现在用硖石方言写诗,《一道金色的光痕》颇具代表性。作为一个浪漫诗人徐志摩,早年还曾参与过海宁地方志的校勘。这既与他学养中的历史功底有关,又与是梁启超学生分不开。剑桥影响了徐志摩的文学发展,反过来,徐志摩的文学又影响着英国文学界。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把徐志摩放在整个新诗发展过程中进行分析,通过把他与同时代的其他新诗人进行比较,说明徐志摩与生俱来的诗人禀赋使他的诗成为中国新诗最初阶段的第一个高峰,进而深入分析其诗歌最明显的关学特征:轻柔感、音乐感、形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