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产业重组与转移:基于跨区域并购复杂网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区域并购日益成为我国实现区域间产业重组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以2006--2011年我国资本市场并购数据为基础,构建跨区域并购复杂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中心性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等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在跨区域并购网络中结构与地位以及区域问产业重组与转移的规律。研究发现:跨区域并购关系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跨区域并购目标有明显的区域选择差异,网络中省市间中心度差异较大,中间中心度比较高的省市很少等。最后,提出国家应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宏观指导企业并购,清除对企业跨地区并购设置的行政障碍,实施国家区域协调政策和区域开放性的并购政策,指导企业跨区域并购行为,提升各省市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黄向阳  彭建刚 《经济地理》2011,31(11):1874-1879
以湖南省14个市州内35家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对象,在分析湖南省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制约因素基础上指出,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是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有效途径.并进一步地从理论上比较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采用不同并购重组方式所产生的效率,且从实践上探讨了湖南省跨区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的路径,进而为优化湖南省跨区域金融机构并购重组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而是扩大到各供应链之间,甚至各个产业区域之间的竞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一些能耗高、占地多、吃原料、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资料涨价、能源紧缺、土地价格攀升、市场相对饱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在原有产业区域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受到制约和威胁,面临着向中西部转移的要求。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原有区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在形成和成熟后,将产生强大的极化效应,大大提高集群内企业向外转移的成本,使这些有强烈转移欲望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从产业类别、产业增长状况、产业组织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煤炭企业跨区域投资模式的选择,指出就产业特征而言,伴随地区封锁程度的减轻,煤炭企业跨区域投资会倾向于选择高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资源是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网络资源不断演化的结果,可能导致产业集群的锁定性风险和衰退,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以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跨区域发展现象为依据,在产业集群理论和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下,提出应以集群企业的跨区域发展,实现集群网络的重构,从而将传统的单一地域的产业集群扩展成为多地域的产业集群网络,并指出,网络结构的改变可以促使产业集群网络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的更新,提升产业集群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位置,实现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7.
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重组动力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和产业一体化,目标是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这就要求作为组织和运行载体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文章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实证案例,探讨一体化区域的产业空间结构重组动力包括政策推动力、空间牵引力、经济拉动力、社会驱动力和生态约束力,并针对目前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以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重组的多元动力为切人点,对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产业跨区域融合和地域分工提出重组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胡明 《经济纵横》2001,(8):7-11
产业发展的动态分析表明 ,未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 GDP中的占比会进一步提高 ,而在工业行业中 ,装备工业或机电工业的增加值占比也将会上升 ,但“两种升级”存在明显的“升级困难”,尤其是体制性障碍。因此 ,未来我国的产业政策不仅要积极扶植第三产业和装备工业的发展、鼓励竞争、破除垄断 ,而且要调整这些行业国有经济的进退和鼓励非国有经济的进入 ,降低甚至取消进入限制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11)
我国的高速铁路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内容,其中,高铁产业布局不仅影响到高铁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加影响到其所在区域的关联产业发展以及地区经济情况,因此,研究高铁产业的区域布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国家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总结中国目前的高铁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目前国家的高铁布局政策,主要结论包括:我国目前高铁产业布局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东部、中部地区高铁覆盖率较高均在60%以上,东北地区为38.24%,西部地区最低,为21.59%。高铁产业布局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铁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8。目前我国高铁产业布局主要存在高铁产业布局规划缺乏长远性,部分地区存在运能冗余现象;高铁产业区域布局不平衡,偏远站点遭到忽视;高铁与公路民航区域布局存在一定重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平衡区域内发展与高铁产业建设,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协调多交通运输体系下的高铁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的高铁产业布局,提高高铁交通枢纽的衔接性,最终实现高铁产业空间布局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大而全"、"小而全"经济发展模式,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极端表现和根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突破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具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理,这为区域乃至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制定政策的新视角。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中应有所作为,要实施有效的产业集群战略和积极的产业集群政策。  相似文献   

12.
引导产业合理转移对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逐步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然而其学理认识还存在较大缺口。本研究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西部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典型项目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产业转移形成的新模式和核心动力。研究发现,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主要表现为增量产能转移、算力数据转移、延链协同转移、成果孵化转移等四种新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驱动力、分工重塑力和制度作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移的实现路径模型,为西部地区通过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达成,部分城市建立排污权跨区域流转的交易市场。作为市场型环境治理政策,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政策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有待检验。以二氧化硫排污权跨区域交易为切入点,通过采用PSM-DID的方法研究排污权区域间交易制度对污染物的政策影响。在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发现,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政策未能有效实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目标。因此应综合考虑地区特性,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一些原本扎根于产业集群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携手同一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一起前往中、西部进行跨区域投资,以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其通过对产业集群进行异地复制,帮助投资企业克服极化效应,降低向外转移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跨区域群体投资。这一类型的群体投资与单体投资相比,一个明显的优势是通过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获得相应的集群效应,保持甚至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区域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相互开放、有效配置.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存在差异,就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决定了三大区域间人力资源流动成为必然.研究表明,珠三角的技术工人可向长三角、环渤海流动;环渤海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高新技术人才可向长三角流动;长三角的知识人才可向珠三角流动.实现三大经济区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除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外,更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改进当前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东辉 《财经研究》2002,28(3):44-50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指出必须结合当前及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提高产业组织政策在我国政府产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实现政府产业政策体系由以产业结构政策为中心向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并重的转换。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从反垄断政策,针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直接规制政策和中小企业政策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改进现阶段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保法  王璐 《经济师》2001,(4):56-57
一、国有企业产业分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导致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造成了国有企业在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上的严重不合理,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经济的布局过于分散,资源配置重点不突出。据统计:1998年底在我国608个工业小类行业中,国有企业涉足的有604个,占99.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涉足的行业有533个,占全部小类行业数的87.7%。这些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占用了大量国有资本,而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行业,则由于国有资本进入不足而难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优势。(2)各地区经济自成系统,重复建设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化。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3.5%,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工业结构的相似率为97.9%,由此形成了各地区国有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3)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协作水平较低,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3亿的国有净资产广泛分布于29.1万户工商企业之中,使得平均每家企业所获得的能用于生产经营的国有资产数量仅为1000万元左右,即使大型企业户均资产也才1.86亿元人民币,这与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最后一家的90亿美元资产也相差甚远。显然,我国国有企业现有的这种产业布局状况极大地降低了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削弱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区域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