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我国名玉米育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说.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培育成功的玉米新品种——高油116,市场前景广阔,将在海南投入产业化运作,这表明在我国大规模发展高油玉米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
农大88是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著名育种家、中国工程院士戴景瑞先生与内蒙古蒙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成功的,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活杆成熟的特点,该品种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编号为“蒙审玉2002002”。  相似文献   

3.
《致富之友》2005,(6):38-38
“超甜水果玉米”杂交种是由中国甜糯玉米专家育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几年来在各地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抗逆性、产量及品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连续两年全国甜玉米区试第一,已通过第一届国家农和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审定,是作蔬菜、水果或粒用制罐的道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大学王泽立教授等选育的“泰单315”玉米新杂交种,以其突出的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抗旱等特性,被山东省玉米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专家列为今后两年首推新品种。“泰单315”连续5年参加山东省玉米中早熟组预试、省“三○工程”玉米新组合品比试验、省玉米中早熟组区试,均表现出优良特性。去年该杂交种在肥城、冠县、长清等11个县试种,长势良好。泰单315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辉县市培育出“辉玉5号”玉米新品种,试种最高亩产达1080公斤,创全国玉米产量之最。“辉玉5号”是由辉县市种子研究会经多年潜心培育而成,在新疆、四川、山西和河南省的南阳、信阳及当地试种,最高亩产达1080公斤。“辉玉5号”具有秆矮、穗大、粒饱、抗病虫、高抗倒伏、耐旱等优点。今年该品种制种量将达到15万-20万公斤。河南省培育出高产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致富信息     
玉米换代主体新品种──“登海1号”、“掖单22号”由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培育的玉米新品种──登海1号、掖单22号,最近双双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专家们认为,这两新品种具有突破性,将成为我国跨世纪玉米换代新品种的主体品种。自1994年以来,这两个新品种连续4年在全国各地进行试种,对比实验,较对照品种大幅度增产。其中登海1号,1996年-1997年农业部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中,平均亩产542.8公斤,比对照掖单2号平均增产27.5%,居第一位。1995年、1997年在全国玉米不同生态区安排试验600多处,产量结…  相似文献   

7.
6月份在杭州举办的“2006年玉米深加工行业形势展望暨玉米投资报告会”上,有关专家表示,在高油价时代,以玉米等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重要战略,燃料酒精将改变玉米产业的发展格局。有关人士介绍,玉水深加工产品中,酒精、淀粉、淀粉糖和变性淀粉这4种产品约占总量的95%以上,近两年玉米深加工发展重点在酒精和淀粉。与会专家表示,高油价时代,以玉米等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许多同家能源发展战略。美国2005年发表的能源政策法案中,要求对可再生能源(主要指酒精)的使用量由2006年的40亿加仑增加到2012年的75亿加仑。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设在山东的中国江北农业技术市场获悉,由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农大108”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今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新品种进行推广。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穗长20厘米,千粒重300克。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耐旱、耐涝、耐贫瘠能力,抗病力强。1998年济南市历城区仲宫安排夏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708公斤,列第一位。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一般管理水平也可达到较高产量,高肥水条件下栽培,增产潜力更大。由于果穗大,不宜过度密植,一…  相似文献   

9.
“农大108”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系许启凤教授于1991年选育成功的玉米新品种 ,被农业部确定为2000年全国20个主要杂交玉米的首先推广品种。近几年来 ,全国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县市在推广种植“农大108”品种。为了了解掌握该品种在贵州省思南县的种植情况 ,去年笔者从中国农科院引进少量“农大108”在该县文家店的屯山、红旗等村共5个点种植了7亩。试种结果表明 ,该品种除产量高 ,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耐旱、耐贫瘠能力 ,对玉米大小叶斑病、黑粉病、褐斑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抗性较强外 ,还具有根系发…  相似文献   

10.
一、全世界玉米生产仍处在一个发展高峰期过去三十多年来,世界上玉米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很多国家可以说是靠发展玉米而振兴了农业、发展了畜牧业、改善了人民生活。1949年,全世界种植玉米的面积是12.5亿亩,到1983年,增加到18.3亿亩;平均亩产,1949年是209斤,1983年达370斤;总产量,1949年是2.796亿斤,1983年是6.752亿斤。其发展速度比水稻、小麦等快得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玉米生产大国,1983年玉米种植面积是3.1亿亩,占当年世界玉米栽培面积的1/6;平均亩  相似文献   

11.
为指导农民出售余粮,引导备春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黑龙江省粮食局、黑龙江粮油中心批发市场邀请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于2月27日举办了“2006年春季玉米市场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2005年国内玉米产量达到创记录的水平,在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和玉米深加工需求快速增长的作用下,目前国内玉米市场总体状况良好,需求增长,价格提高,农民受益,购销活跃,供给充足。  相似文献   

12.
“招90──8”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最近,一种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90一8”在山东招远市培育成功,并通过省市级玉米专家的鉴定。“招90一8”玉米穗位低,穗下节短,穗上节间长,节片互生,上部呈松散紧凑型,下部叶片绿色保持时间长.是理想的高光能利用株型,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变我国玉米遗传基础狭窄,品种抗逆性和育种技术创新能力差等问题,2003年,农业部“948”计划“优质、抗逆玉米种质引进、评价、改良与创新”项目立项,该项目旨在通过国际间的玉米科技合作,把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纳入国际研究渠道,结合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丰富的种质和信息资源,促进我国优质、抗逆种质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举行的“2006中国玉米产业论坛”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鲜食玉米产业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据专家分析,在美洲、欧洲等发达国家,鲜食玉米被视为一种蔬菜作物,已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时尚食品。目前,美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0公斤以上。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经过十几年反复试验、试种,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已初步培育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玉米”。这个超高产、品质优、能抵抗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新品种,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具有重大意义。“超级玉米”是继“超级水稻”之后我国农业领域的又一个重大科研项目。2004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从上万个杂交玉米组合中,  相似文献   

16.
创下全国最高产纪录的玉米新品种——“金海5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近日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此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去年创造的亩产1146.74公斤的夏玉米高产记录,居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种既能够收获粮食,其秸秆又能作为青饲料的玉米新品种“津银20号”,由天津市著名玉米专家赵智法、段中华等人培育成功。在日前召开的成果鉴定会上,这项颇有新意的科研成果,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评价。成熟玉米和做青饲用的秸秆兼得,有三大矛盾难以克服:秸秆体积增大而籽粒产量降低,籽粒产量增加则秸秆体积相应缩小;玉米成熟则秸秆枯黄,秸秆青绿则玉米不成熟;玉米和秸秆产量同时增大,产品质量则会很差。赵智法、段中华等人在培育“津银20号”过程中,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难题。生产实践证实,“津银20号”玉米,不仅粮食…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变化,产需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畜牧养殖及燃料乙醇快速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进步,我国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玉米进口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最近,一组关于玉米进口的数据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76万吨,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75万吨的进口量。有关专家曾表示,玉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专家预计“十二五”末我国玉米消费总需求量将在2.2亿吨左右。而据美国农业部预估,2011/2012年度,我国将进口创纪录的500万吨玉米,超过在1994—1995年干旱年间购买的470万吨峰值水平,未来10年,我国将占到全球玉米进口增长的近一半,到2022年将进口1800万吨玉米。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引种特用玉米获得成功 ,日前通过了专家评审。以往天津市农民种植的多为普通玉米 ,主要作为饲料使用。有关部门和专家经过调研认为 ,应大力发展鲜食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玉米和油玉米等特用玉米的生产。天津市今年引种特用玉米获得成功 ,农民在种植特用玉米时有20多个品种可以选择。在评审中 ,专家们选出了一批果穗苞叶鲜绿、籽粒色泽纯正等商品性状优良、口感柔软细腻、风味独特等优质玉米新品种 ,准备在全市推广。天津引种特用玉米成功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专家近日指出,由于乙醇和淀粉消费量大增导致玉米工业需求量上升,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扬。出现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这种价格失衡短期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