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本文借助CSCD数据库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跨国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国际文献引用发生的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其总效应与国际贸易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相当,显著高于FDI,但低于国际专利申请;比较其不同作用机制得出,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效应和人力资本增值效应显著高于R&D效率提升效应;较之企业,公共研发机构利用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的创新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进跨国技术,产生示范效应、联系效应以及培训效应.国内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主创新。然而由于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行业管制、不平等的外资政策、产权制度缺陷等因素使得汽车行业单纯依赖国际技术扩散难以获得持续的技术进步。本文针时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技术扩散双方的行为策略是影响扩散过程的重要因素。扩散方对扩散时机的选择、对不同技术的扩散态度以及吸收方的应对策略,构成了这一博弈的基本框架。本文旨在评价扩散双方行为策略的基础上,总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及其外部性的行为准则,强化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张清辉  费良杰 《特区经济》2007,224(9):281-282
本文从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视角出发,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扩散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出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扩散的三种典型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技术差距是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技术扩散效应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互动的内在机制,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本水平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量两个方程的联立模型,并进一步将人力资本分为异质型与同质型人力资本,以我国地区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不同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总体人力资本显著促进了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且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也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增值效应,二者之间存在互动的良性循环。就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分类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已经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但由于同质型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其与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与东亚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体系对技术转移所带来的技术空间扩散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进行分析,并对东亚地区技术扩散溢出的空间效应规律进行实证研究。东亚区域内多层次、阶梯发展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构成了一个技术扩散场空间,美、日阶梯式投资形成的国际制造业生产网络以及该地区技术供需主体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类似和文化习惯的相融性共同促进了产业技术的转移、溢出和渗透。  相似文献   

7.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加强与核心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承接来自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的技术扩散,正日渐成为中国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全球生产网络内部的技术扩散机制,并通过基于中国1980-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网络内部存在的技术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国际化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农业技术扩散的国际经验和农业技术扩散国际化的主要影响,提出了加速我国农业技术扩散国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际技术垄断与技术扩散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进程中,技术垄断趋向国际化,并通过跨国公司经营、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等途径逐步增强,从而对国际技术扩散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赶超战略的实施。作者分析了国际技术垄断与国际技术扩散之间的关系,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仅要采用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先进技术的扩散,而且要完善反垄断法以防止技术垄断的形成,此外还应推动本国的相关体制改革,提高对扩散技术的吸收能力,以更好地利用国际技术扩散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傅如荣 《改革与战略》2010,26(1):170-173
传统贸易利益的取得面临全球化带来的要素流动性以及多边体制的政策约束的限制,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应成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的贸易利益的重点。贸易对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扩散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离开了国际贸易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将很难取得成效。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偏离-份额分析法应用到国际技术扩散的构成分析中,构建了国际技术扩散的偏离-份额分析理论模型,选取了56个样本国的数据,在SITC两分位97章商品的基础上,对中国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获得的国际技术扩散的构成进行了全面解析,从而深入把握各因素对我国通过国际产品贸易渠道获取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回答了我国获得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的方向和力度等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欢  邝国良 《特区经济》2009,(11):269-270
FDI是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无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都可以通过FDI的技术扩散效应获取技术进步。而技术扩散存在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效用并未得以充分地发挥,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外资技术扩散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提升FDI对我国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国际技术扩散的路径和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际技术扩散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专利申请和专利引用是国际技术扩散的三大主要路径和方式。本文旨在评介上述国际技术扩散路径对于东道国技术进步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可能方式,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在当前各国经济体系中表现出非凡的活力.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而这些中小企业集群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升集群的技术扩散能力。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集群技术扩散状况不容乐观.提升其技术扩散能力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内技术扩散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集群在技术扩散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内技术扩散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璇 《科学决策》2009,(5):66-73
科技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的技术创新扩散强度和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测度北京与上海的扩散强度与效应之后,其结果表明:北京扩散的强度以及效应都较弱于上海。因此,北京应弱化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努力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高自身对京津冀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扩散的强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及其方式的影响.通过赋予这些国家的企业选择模仿或者创新的自由,打破传统技术扩散模型中技术落后国只能进行被动模仿的假设.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从技术扩散效应、资本效应以及资源竞争效应3个方面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通常情况下,积极的技术扩散效应和资本效应超过资源竞争效应,使外商直...  相似文献   

17.
技术融合是技术在不同产业间扩散引发了溢出效应,进而促使技术融合现象产生。文章在技术融合与技术扩散的基本理论背景下,运用模仿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探讨了技术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技术融合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报告》2003,(98):1-22
技术利用和扩散政策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国外有关政府技术和民间技术利用、转移和扩散的政策和机制,以及技术市场的特点与管理政策,分析了我国技术转移和扩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制度建设入手,促进我国技术利用和扩散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永齐 《世界经济》2007,30(1):69-80
基于劳动力由R&D企业转向其他企业或建立新企业从而引致技术扩散,而新企业的建立势必涉及到融资这一事实,本文认为金融市场效率变动在促进劳动力流动进而引起技术扩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指出:融资效率的提高将增强资本的可获得性,会促进R&D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学习水平上升,进而提高人力资本由R&D企业流出转而建立自己的企业。从而加速技术扩散。这意味着融资效率的提高使得R&D投资产生的技术扩散效应同时增加了R&D企业和非R&D企业的产出,即增加整个社会的边际产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技术扩散效应将放大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问题展开了一定层次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如何向东盟进行国际技术扩散的问题,首先通过文献回顾界定专利引用途径下中国向东盟技术扩散的内涵,然后提出一种识别东盟引用中国专利数据的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非线性拟合、社会网络分析等模型,基于时间-空间-产业三维框架剖析中国向东盟技术扩散的现状,并进一步明晰中国向东盟技术扩散的时空整合演化和产业网络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