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形成并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通过"一化三改"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渐形成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强调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的优先发展,使新中国在工业化之初即选择了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同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强调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产出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设施城乡差异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以农补工"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对城乡实施了不同的基础设施供给策略.随之,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现行基础设施供给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供给差异.这与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违背的.文章对我国基础设施城乡差异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以期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确立了苏联创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即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后,重工业产品定价机制也完成了由市场向计划的迅速转变。1957年以后,在"赶超"和"备战"的双重作用下,资源更加向重工业倾斜,而作为维护这种战略的工业产品价格也在计划价格的框架下曲折运行。在这个时期,重工业产品的计划定价存在着导致价格结构扭曲的内在机制,在赶超型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总目标下,无论是价格调整还是放权式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内在机制的作用。最终计划价格机制所带来的重工业产品价格结构扭曲给工业化推进及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确立了苏联创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即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后,重工业产品定价机制也完成了由市场向计划的迅速转变。1957年以后,在赶超和备战的双重作用下,资源更加向重工业倾斜,而作为维护这种战略的工业产品价格也在计划价格的框架下曲折运行。在这个时期,重工业产品的计划定价存在着导致价格结构扭曲的内在机制,在赶超型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总目标下,无论是价格调整还是放权式改革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内在机制的作用。最终计划价格机制所带来的重工业产品价格结构扭曲给工业化推进及国民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伟华 《北方经济》2013,(12):41-42,47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转型的关键在于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摆脱单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使城市功能从不完善向强化和多元化转型.乌海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开采,已经进入资源枯竭、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城市发展乏力、经济亟待转型的关键阶段.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因其低消耗、污染少往往成为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投入产出率高、关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模式的抉择:"先增长,后分配"还是"边增长,边分配"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这场改革从解决农村和城市的微观经营机制(人民公社和国有企业)中激励不足和效率低下出发,继而进行了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和价格机制的改革,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转变,即逐步改变50年代开始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的经济改革,从改进激励机制和提高微观经营效率入手,着眼于新增资源的重新配置,基本形成了一种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  相似文献   

7.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市化和城乡工资差距的影响。文章证明,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更低的城市化水平和更高的城乡工资差距。在静态框架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导致单位资本吸纳的劳动力减少,城市就业水平降低;由于城市吸纳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增加,农村工资水平下降,城乡工资差距拉大;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就业越少,城市化水平越低,城乡工资差距越大。在动态框架下,落后国家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降低资本积累率,导致更慢的城市化进程和更持久的城乡工资差距;赶超程度越大,城市化进程越慢,城乡工资差距缩小越慢。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也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课题。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这些资源型城市大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由于长期集中于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财政上由国家统收统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由于粗放型、无节制的资源开发,正在逐步陷入资源枯竭期。  相似文献   

9.
城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质是破除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其中,既有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经济结构转变、社会转型的发展内容,又有体制变革的内容。改革前,我国不仅和一般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发展落后,82%的人口就业、生活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19%的人就业、生活在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是两者并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存在着与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相配套,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近些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通过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探寻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下篇:前苏联及俄罗斯军事工业体制与战略 (一)前苏联军事工业发展模式 前苏联在立国后经过短暂的反复,最后选择的是加速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超越"战略,相应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由此形成.前苏联军事工业成为这一战略和体制最为典型的代表和当然受益者.此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维持强大的军事机器争夺世界霸权,一度成为前苏联占第一位的战略目标,因此,军事工业既是前苏联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苏联保持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一轮重化工业突出发展的现象实际上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的过程而不是某个特定的阶段.我国经历了两次重化工业的发展,第一次是建国初期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重工业大幅增长时期.前一个发展期是计划经济、封闭运行,自力更生和替代为主要特征;后一个发展期,与前者有很大的不同,其特点是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产业组织基本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格局.展望我国产业组织发展方向,一是加快国企产业内的重组,促进产权制度的转换;二是强化金融体制改革,使商业银行承担起市场风险;三是政府的职能转变,由直接控制转为政策性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五"时期,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计划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资金实行计划配置。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首先是集中经济剩余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的需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后,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不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客观需要。这一时期,国家银行信贷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服务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对工、农、商等各业,对国有、合作、私营等各经济主体,推行了有差别的信贷配给政策。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的规模决定于可筹措到的信贷资金额度,而在基本取消市场机制的状况下,信贷资金来源主要受制于财政性存款的增长与财政收支的平衡。"一五"时期,计划信贷运行出现了两次大的失误,都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支能否平衡对信贷收支能否平衡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已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在市场机制的催化下,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产权更迭和结构转换频繁。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造成大量结构性失业;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隐性失业显露出来,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本溪市是辽宁省以“煤铁之城”著称的资源型城市,是国家“一五”时期确定的重工业建设基地,在建国初期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资源枯竭、产业经济转型,国家曾拿出部分资金进行扶持。然而,  相似文献   

15.
"一五"时期,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计划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资金实行计划配置。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首先是集中经济剩余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的需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后,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不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客观需要。这一时期,国家银行信贷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服务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对工、农、商等各业,对国有、合作、私营等各经济主体,推行了有差别的信贷配给政策。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的规模决定于可筹措到的信贷资金额度,而在基本取消市场机制的状况下,信贷资金来源主要受制于财政性存款的增长与财政收支的平衡。"一五"时期,计划信贷运行出现了两次大的失误,都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支能否平衡对信贷收支能否平衡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城乡差距产生原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乡差距根源于过多的人口集中于有限的土地上.而这种原因又和我国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密切相关.为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采取了对外开放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对外开放的战略使得我国经济产业链条较低,重工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也是低于其他行业,这就造成了城市吸纳劳动力的不足.同时财政体系又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历史上我们转移所有农村剩余财富,现在的财政投入并没有产生农村的造血能力,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又通过国民经济体系加剧了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7.
"源枯城衰"已成为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文章以油气城市东营为例,就资源型城市如何选择替代产业以及如何在替代产业中进行集群式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株洲市是国家批准的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试验区试点城市之一。为了促进市民低碳、绿色出行,体验"两型"生活,株洲市由公共财政出资建设了市民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促进节能减排和缓解交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呼和浩特市借鉴和推广。一、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株洲市是我国"一五"时期投入建设的重工业城市,以生产铁路机车、航空发动机等产品闻名全国。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株洲市过去一直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较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资金问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对于成长潜能较弱、生产规模较小、其市场所占份额较低,并不具有大企业复杂的管理结构特征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的不足则是其发展中的最大瓶颈。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既有国家宏观经济环境、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首先,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力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政府片面强调发展国有大型企业,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其中。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有些人还对中小企业存在认识上的盲点,主观认为中小企  相似文献   

20.
外部性与重工业优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最终品种类和中间品种类均为内生决定的动态模型,同时考虑重工业投资和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通过比较分散经济下和社会计划者经济下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分析私人对重工业投资是否不足,以此来考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否合理.由于生产方式越迂回,生产效率越高,重工业投资具有正的技术外部性和正的金融外部性;由于消费者偏好多样性,轻工业投资具有正的金融外部性.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始终超过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所以私人对重工业投资不足.如果不考虑补贴造成的扭曲效应,需要一直对重工业投资进行补贴,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和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对重工业投资的补贴应该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