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项城市审计局根据工作安排,对改制企业进行了审计监督,发现改制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现根据审计情况对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两点建议: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应按规定处理  按照国家规定,改组或新设股份制企业,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作价入股;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规定,困难企业进行改制的,其土地使用权可只评估不入股,在 3年内减半收取占用费。周口地区为了鼓励企业改制,对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理所作的规定是:“企业占用的土地暂不参加评估,由占地企业按国家政策交纳土地使用税费…  相似文献   

2.
控股(集团)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莉萍 《上海会计》1999,(10):39-42
一、实行全面预算的意义1995年上海市政府撤消原工业局改制成为国有资产控股经营集团公司。控股公司的基本职能是代表国家进行国有资产的经营。其主要任务是抓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抓重大投资决策、抓资本经营监督、抓下属企业经营者的选拔。预算管理是国际上大集团、大公司通行的财务管理方法。一个企业通过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分别提出了自己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还必须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用编制预算的办法来规划与控制企业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对企业改制情况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时,发现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着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晰、责权不明确,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对国有改制企业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改制方案是企业改制的指导性文件,一经有关部门或管理当局批准,将成为中小企业改制具体操作过程的“纲领性”文件。一般情况下,改制方案必须细化到每一个细节操作,并且每个操作细节中难免涉及到财务问题,因此在设计改制方案时将财务问题前后一贯考虑将对指导中小企业改制全局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市湛河区审计局以服务企业改制为目标,倾力清产核资,在今年首批改制企业资产清查中挽回国有资产 280多万元。   湛河区审计局针对本区今年改制的首批 5家企业资产大、账目多、情况复杂的特点,改进工作方法,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实行了“三个结合”清查法:即实物盘点同核查账务结合起来,清理资产同检查负债结合起来,核查销售收入与核查成本费用结合起来,以物对账,以账查物,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见物点物,是账就清,不重不漏,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具体做法如下:   (一 )做好自查工作。对需要进…  相似文献   

6.
杨龙 《财政监督》2005,(10):33-34
这主要体现在资产评估环节和资产处置环节。资产评估应由所有者进行,资产处置应公开。但在当前有些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评估仍由企业进行,存在资产自买自卖、勾结相关利益人操纵改制过程的现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规范操作的形式主要有:有意压低国有资产价值,低价出售国有资产;通过实行股份制改革把优质的国有资产剥离出来,而把劣质资产和冗员、债务、亏损业务等留在母公司;通过财务操纵,在改制前增大账面亏损,压低国有权益,使职工或其他利益体以极低的成本取得股权,改制后集中体现利润,由改制后所有股东共同享有,新入股的股东因侵占国有权益而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投资;暗箱操作、低估、漏估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是最容易出现漏估的项目,尤其值得关注)等等,这些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7.
警惕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为给企业松绑,改制中核销那些确属呆账的外欠款是无可非议的,但在这些账务处理中,也确实存在着在企业改制中把国有资产也给改掉了。我们在对某企业改制的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时,对其经有关部门核用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进行追踪审查,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8.
张红漫 《财政监督》2005,(11):66-66
一、建账的总体工作顺序 企业改制时,在结束旧账建立新账的过程中,一般可按两个步骤实施。  相似文献   

9.
张敬浩 《海南金融》2001,(8):62-62,64
由各级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参加,建立健全辖区金融债权管理机制、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辖区内金融债权管理工作,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要及时对辖区内企业改制工作中涉及的金融债权问题进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就企业改制与金融债权管理进行沟通和协调,组织辖内区各金融机构检查辖区内改制企业金融债权落实情况,监督改制企业落实金融债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依据辖区企业逃废情况对逃债企业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国有小型企业进入了实质性改革阶段。国有小型企业改革一般由县级地方政府牵头制定改制方案并负责实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企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小型企业改制没有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加上缺乏企业改制的经验,在改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给银行的资产保全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如何介入国有小型企业改制,搞好资产保全工作是县级支行面临的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大田县企业改制情况为例,就银行资产保全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国有小型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   (一 …  相似文献   

11.
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让国有资产有序退出竞争性领域,使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必须建立规范、合理、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改制势在必行。几年来,我区加快国有企业改制的步伐,目前已近尾声。纵观整个国企改制过程,笔者感慨颇多,现就国企改制过程中极易产生的资产流失问题以及应做好的几项工作,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企改制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对企业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审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内审机构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同时,要注意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和管理内审工作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探讨企业内审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内审工作,提高监控能力,适应国企改制形势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和股份制步伐,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部分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国有企业改制时可对原行政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予以剥离的政策。然而,国有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的管理问题。至当尚未引起政府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且对其缺乏有效监管,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又一大“黑洞”。  相似文献   

14.
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第一个工作步骤便是对国有资产的评估计价。该项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改制的规范化和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对国家作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权益带来直接影响,也与其他法人股、个人股、B股股东的权益息息相关。下面就我们参加上海几家公司B股发行准备工作的实践,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对企业改制情况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时.发现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着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晰、责权不明确,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对国有改制企业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擅自作价,任意处置国有资产。一些地方硬性规定企业改制指令性指标和工作进度,有的领导甚至檀自作价,干预产权转让价格。一些企业在改制、产权转让过程中,不按规定和程序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及资产评估就低价折股或出售。  相似文献   

17.
一、抓住审计关键环节摸清改制分流企业家底,准确真实反映其资产、负债、损益状况,是改制分流审计的关键环节。有的改制分流企业为了从母体企业多分流资金、多分流资产,往往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虚增成本、费用、债务、亏损,虚减资产、收入、债权、盈利。如果审计摸不清改制分流企业的真实家底,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会给少数人贪污、侵占国有资产带来可乘之机。如我们对某改制企业进行改制前审计,从会计报表上看,企业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都比较好,高层领导和改制分流机构也都认为该企业不错。但经过审计,发现  相似文献   

18.
1、重点审查改制企业有无进行资产评估和评估过程的合法性。凡改制企业必须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委托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审计时,首先审查资产评估的立项报告是否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其次,查看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是否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2、重点审查改制企业有无人为低估国有资产或无偿量化分配给个人。国有资产转换、转让或出售,应本着科学、真实、公平的原则,以资产评估确认值为基础;也可根据企业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在评估值基础上作适当浮动。审计时应注意评估值估算的真实、正确性和科学性。当下浮幅度超过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企业改制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改制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搞活了不少近乎瘫痪或已倒闭的企业。然而,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银行贷款烂帐、工人利益受损等现象也屡见不鲜,好像大潮之下的一股股暗流。浑水摸鱼公有资产改姓“私”企业改制中,少数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原企业的头头沆瀣一气,趁企业改制之机浑水摸鱼,让大量公有资产流入私人腰包,一些企业的原负责人转眼之间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股份制,偷梁换柱。股份制是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形式,旨在让职工参股,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股份制中,企业负责人理所…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在改制过程中,由于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周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防止和牲绝国有资产的再度流失,根据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及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