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华 《经济师》2014,(6):39-41
近年来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环境事故频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环境群体性事件不仅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更有可能加剧社会的暴力化倾向,化解生态环境引发的群体性环境事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世界环境保护的经验表明,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方法。我国多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凸显了公众参与中存在诸多不足,文章从公众参与的视角深入分析造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众参与、化解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困局措施。  相似文献   

2.
维护社会稳定不但是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各类上访事件、暴力维权事件、群体性事件,特别是环境污染、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因素造成的暴力抗拒拆迁和群体性事件成为现在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引起政府和党的格外重视。本文在阐述建立社会稳定风险体系所具有的意义基础上,对目前社会风险评估体系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海峡西岸农村城市化发展和大开发大建设的推进,各种利益矛盾交错、凸显,失地退养农(渔)民的转产转业安排、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工程建设中的利益冲突、公共领域宗族势力的复苏等,使群体性事件须发,刑事案件逐年递增,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因此,要求检察机关应自觉将本职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大局,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综合运用打击、监督、预防和保护职能,提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执法水平,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群体性事件呈多发之势。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诉求,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是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的对其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治轨道,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演化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群体性事件的新表现,对其产生、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柔性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方案,对于解决群体性事件,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程度不同的社会动荡,由此产生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对此,试从法律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民意能否顺利上达政府决策管理部门,关系着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问题,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民意诉求渠道建设就尤为重要.本文以乌坎事件为例,具体剖析事件过程中官民沟通渠道存在的问题,以及事件解决过程中民意诉求渠道的重建,总结我国在基层民主中民意诉求渠道建设的得失,并对我国基层民主民意表达机制的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乌坎事件是2011年中国影响最大的群体性事件,其突发和解决过程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政府应对此类事件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引起了政府对构建顺畅的民意诉求渠道的重视和关注,为促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和维持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特征和成因,制定正确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策略,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的扩大趋势已成为不争盼事实,这与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的深层次全方位社会变迁有关。在有关群体性事件“新特点”的研究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群体性事件的诱发、促进、形成、激化抑或化解的过程中,开始扮演令人侧目的角色和作用。在一个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中国,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认识,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本文在转型社会的历史场景下,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角色冲突的深入分析,从体制层面探求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进而寻求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整合机制与协调机制;同时,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在社会公共空间建设以及民意代表方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并在转型社会的秩序构建层面做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当前制度化参与途径短缺同时并存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政策失误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农民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和参与能力不足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不良社会群体与组织的影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极大地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这些群体性事件在性质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是法治文化缺失,进而使维稳偏离法治的轨道。因此,要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回归到法治的轨道,走依法维稳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现在进入了艰难转型期,社会矛盾急剧增加,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框架的建设来规范社会行为和政府行为.从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的群体性事件开始显示出增加的趋势.因此处理好群体性事件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总结了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和方式.尤其是现场处置对策,对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上升,正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施政和治理能力。为此,要将群体性事件纳入转型时期社会发展战略,要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拓宽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主体力量,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和程序建设,要掌握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在妥善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打造现代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当前发生的许多群体性事件都属于污染驱动型,因环境污染冲突而诱发的社会矛盾及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呈高发频发态势。文章选取了15例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从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地理条件、国家政策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由环境问题诱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地域分布规律性以及其转移趋势,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实现政权稳定、促进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信用度,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日益增多的群体性事件正在考验着中国基层政府的信用,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中国的法律监督制度,提高政府官员依法执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南宛 《经济师》2009,(7):47-48
群体性事件是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它产生有心理失衡、归因偏差、从众和匿名心理等社会心理机制。处理群体性事件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用新思维、新角度去处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董寅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3-264
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社会矛盾一旦遇到"导火索",就容易爆发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重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因此,通过运用政治学分析方法分析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以及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策略,对于妥善有效地处置和化解群体性矛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主线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意识冲突和行为对抗。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而言,并不能单纯地给予犯罪界定,因为其行为类型涵盖维权行为、社会泄愤、社会骚乱与聚众犯罪四种表现形式。故而,在以刑法手段处置群体性事件时,首要的任务也在于鉴别其中是否包含犯罪以及为何种犯罪,继而才能决定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加以处置。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引发社会结构性的调整,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由此必将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如何看待成为了一个焦点。因此重新审视群体性事件并作出重新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