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曙 《中国金融家》2011,(5):121-122
2011年第一季度末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超过6666万张并一举成为全球第四大信用卡发卡行,这之中,境外信用卡业务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据了解,随着工商银行国际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信用卡业务作为工商银行零售业务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向境外市场迈进。为实现境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工商银行参照国际先进同业通行的管理模式,于2010年10月在香港成立了工银信用卡中心(国际),主要负责境外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借记卡、预付卡的业务管理,  相似文献   

2.
3.
4.
1961年美国运通进入中国台湾市场,宣告了台湾银行卡市场的开端。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1981年台湾财政当局修改信用卡章程;1983年台湾借记卡组织成立;1984年地方借记卡发行1989年台湾联合信用卡中心(NCCC)发行U Card、VISA Int′1 Card、AE Card;1991年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期,中国银行率先在国内发行银卡,它已在我国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此后,各大商业银行也相继拓展了此项业务,在管理机构和经营机制模式在选择上亦做了诸多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随着加入WTO的临近,外资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入驻我国已成定局,与这些经营集约化,公司化和管理科学化的信用卡经营者相比,国内银行业的差距是巨大的,因此,各家商业银行有必要立即行动,针对制约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瓶颈,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步伐。  相似文献   

6.
法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正在考验着全中国,尽管目前还无法证实“非典”会通过现金传染,但减少流通现金的接触机会,同时也就降低了感染几率。这时,小小的银行卡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据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统计,4月份POS机刷卡的日平均消费量比去年的日平均数增长高达82.5%。4月1日以来,上海市日均刷卡消费56000多笔,比去年同期多出2万多笔。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发卡银行  相似文献   

9.
刘宏 《中国信用卡》2000,(11):13-16
本从授信、支付结算和建立现代信用制度的角度,分析了银行卡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其对促进信用消费、支持结算服务以及提高银行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最后从银行卡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指出了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现在,工商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快速增长,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对于加快工商银行实施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和稳定优质客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无庸讳言,工商银行的银行卡业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银行卡业务,无论是其市场份额,还是对消费领域的影响,都与工商银行在当地其他业务的发展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年底,各种银行卡数量已达十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均超过了1000万张,工行牡丹信用卡的消费额突破了1000亿元(见图1)。银行卡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伴侣”。本主要针对3家银行发卡超过1000万、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的消费额超过1000亿元等现象,谈谈对银行卡消费行为和消费额方面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在现代人的理财观念中,信用卡以其结算方便、及时以及可为持卡人提供各种服务越来越成为人们必选的支付结算工具.现今除了传统的信用卡、借记卡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及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银行卡也早已突破了原有的简单支付概念,人们不但可以用信用卡进行抵押贷款、手机充值,还可进行银证转账、外汇国债买卖及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我国各银行间银行卡业务的竞争本来就非常激烈,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银行卡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银行业将如何面对这种竞争呢?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市场日益繁荣,在这种形势下,使用现金的消费支付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银行卡业务应运而生。银行卡是国际流行的先进支付工具,是金融业现代化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品交换规模和频率的不断提高,使我们的信用卡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已初具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