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合成着色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中,国家对其使用有明确的限量标准,但在市场上却时有发现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被滥用。对它的检测监管是相当重要的,国标中测定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涉及样品前处理。国标中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用聚酞胺吸附法制咸水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经反相色谱分离,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当遇到含有多量蛋白质、脂肪等固体样品如熟肉制品时,按国标法测定提取色素困难,合成着色剂无法被聚酞胺粉完全吸附,样品回收率低。我们在原基础上加以改进,能较好地将样品中的着色剂提取,从而大大地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使用法规及检测标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合成色素(下简称合成色素)在食品中超标、超范围以及违法使用是近年来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主因之一。本文从违规使用合成色素的危害、国内外允许使用和禁用情况及检测技术标准等方面对食品中合成色素的使用作了综述,旨在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合成色素的使用规范,在食品中准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着色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中,国家对其使用有明确的限量标准,但在市场上却时有发现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被滥用,对它的检测监管是相当重要的。国标中测定人工合成着色剂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涉及样品前处理。国标中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将食品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用聚酞胺吸附法制成水溶液,  相似文献   

4.
合成着色剂是一种用化学法合成的色素,在食品加工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详细规定了各种色素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合成着色剂标准样品作为测定食品中着色剂添加量的参考物质,它的纯度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合成着色剂的纯化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5.
色素(Pigment)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食用色素常分为两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曾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天然色素不但使用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相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是色素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色素(Pigment)是目前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食用色素常分为两类: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合成色素由于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无臭无味,品质均一,以及成本低廉等特点,曾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染色。但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天然色素不但使用安全可靠,而且具有相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因此天然色素取代合成色素是色素应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1 原料组成 修改液主要有三种组分,即:粘合剂、覆盖剂及溶剂。如有报道用硝化纤维素作粘合剂,丙酮、乙酸乙酯、苯为混合溶剂,钛白粉为覆盖剂制备修改液,也有报道用乙酸乙酯溶剂溶解聚苯乙烯,再加入锌钡白制备修改液。用作粘合剂的合成高分子树脂还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丙烯酸树脂及聚乙烯树脂等。所用的溶剂必须是这些高分子树脂的优良溶剂,常用的溶剂有烷烃、芳烃、酮和脂类有机化合物。溶剂的选择,对修改液的性能影响较大。如果只  相似文献   

8.
原子吸收测定用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B/T5009.11-2003砷、GB/T5009.12-2003铅、GB/T5009.13-2003铜、GB/T5009.17-2003汞国家标准方法中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讨,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具有相同的作用原理。笔者结合长期试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行的样品处理方法——高压消解罐法,经对比实验及重复性实验表明,重复性良好,RDS﹥5%,尤其在测定食品中易受污染的痕量铅及易挥发砷及总汞时,结果均优于其他样品处理方法。高压消解罐法实现了一份样品消解液同时对食品中砷、铅、铜、汞的测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空白值低、挥发性元素不易损失,避免环境污染,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苏丹红是应用于油彩、蜡、地板蜡和香皂等化工产品中的一种非生物合成着色剂,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GB/T1968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验方法标准是比较规范的,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在实际运用中,笔者以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溶剂对苏丹红测定结果的影响1.用乙醚、正己烷作为溶剂配标准溶液时,苏丹红分为苏丹红Ⅰ、Ⅱ、Ⅲ、Ⅳ,其中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配制标准溶液母液时,用乙醚溶解后,用正己烷定容,并用正己烷稀释配制标准溶液使用液(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如苏丹红(Ⅰ、Ⅱ、Ⅲ、Ⅳ)混合标准系列溶液不经…  相似文献   

10.
高海涛 《民营科技》2014,(11):66-66
复方氯霉素滴鼻液适用于鼻炎、鼻窦炎。本实验测定复方氯霉素滴鼻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1mol/L醋酸钾溶液(10:10:80),检测波长为242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氯霉素滴鼻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正>前段时间,有报道称,可乐饮料产品中被发现含有较高水平致癌物4-甲基咪唑,该物质与焦糖有关。为此,人们对长期采用焦糖色素的食品是否安全这一问题引起关注。此非食品物质从何而来?如何确保焦糖色素使用的食品安全?4-甲基咪唑是什么物质?为何会存在于可乐饮料中?焦糖色素,又名焦糖色,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如可乐类饮料独特的棕褐色、酱油中的色泽便是来自焦糖色素。4-  相似文献   

12.
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测定水中百菌清和环氧七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琴 《价值工程》2012,31(35):318-319
采用固相萃取与液液萃取测定水中的环氧七氯和百菌清,用带有电子捕获器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百菌清液液萃取的回收率在57%-87%之间,固相萃取的回收率在87%-110%之间。环氧七氯液液萃取的回收率在50%-90%之间,固相萃取的回收率在83%-110%之间。固相萃取法的回收率更高,且方法检出限更低,完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合成着色剂作为一种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中,国家对其使用有明确的限量标准,但在市场上却时有发现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被滥用,对它的检测监管是相当重要的,国标中测定这些人工合成着色剂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示波极谱法,但无论哪一种  相似文献   

14.
海南沿海地区,高液限黏土广泛分布,由于其特殊的工程性质,不能直接利用.于此,依托中交二公局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六工区项目,对其项目内分布的高液限黏土进行取样试验,采用掺加水泥、粉煤灰等方式进行改良技术研究,提升填料CBR值,使其能满足设计图纸上路基填料使用要求,同时达到减少成本、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马琳  杜鸿健 《企业导报》2012,(3):273-274
合成甲醇有三种办法:木材干馏法、气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使用最多当气相合成法。但由于气相合成法的一些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与合成甲醇的效率、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出现了超临界合成法。文章主要讨论超临界合成法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GC/MS联用仪对SPE法和液液萃取法测定水中的有机物作了分析、比较和研究。采用SPE前处理方法鉴定出地表水中64种有机物,采用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鉴定出工业废水中34种有机物,表明了SPE法适用于地表水中有机物的测定要求,液液萃取法则适用于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甲醛路线合成咖啡因的方法,对反应液酸碱性、醋酸、硫酸、甲醛配比及反应时间、加料方法等合成条件进行了讨论,用该法合成咖啡因,从1,3-二甲基-4-氨基-5-亚硝基尿嘧啶至甲化液,总收率可达82%~85%。  相似文献   

18.
固液法白酒是用不同香型的白酒按一定比例互相扯兑或组合,然后调味并允许添加食用的发酵剂、非发酵的香料和调味剂,来调整白酒的香味及微量成分的量比关系,达到提高酒的质量的目的。选择优级食用酒精,纯度较高的食品添加剂,优质的固态基酒和调味酒,再加上一定时间的贮存就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喜爱的固液法白酒。  相似文献   

19.
1 液雾泡沫型厨房清洗剂的性能特点 液雾泡沫型厨房清洗剂是在微乳型厨房清洗剂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厨房清洗剂,它有效综合了碱性助剂对油性污垢尤其是对油性聚合物污垢的皂化作用、醇醚溶剂对油性污垢及有机碳化物的溶剂化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洗涤去污、渗透分散等表面活性作用;同时又考虑到了防腐缓蚀的要求,通过在洗涤剂配方中存在的复合缓蚀剂保证了清洗剂的优良缓蚀性能。另外液雾泡沫型厨房清洗剂使用了液雾泡沫附着技术,有效保证了清洗剂从污垢表面向污垢内部的渗透时间,在防止液体清洗剂使用过程中从污垢表面流失引起使用效果下降的同时提高了清洗剂使用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20.
市场销售的果酒、汽水、果汁、果酱、糕点、冰棒、冷饮等食品中的色素添加剂都是由一些有毒的矿物质和煤焦系中提炼出来的。在提炼的过程中又加进一些对人体有毒害的化学药品,用来催化反应。这些有毒物质虽被竭尽全力弃掉。但仍然残存有一定的数量,在标准化检查的保护下,以“合法”的身份残存着。虽然残存是极微量的,但日积月累,必然要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限制食品制造业使用这类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