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 ,也是农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对于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加强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来 ,我市部分地区为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实行了“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有的地方称“村有乡管”、“双代管”“村财乡代管”等 ) ,到目前统计 ,全市已有 2 5个乡镇、43 5个村开展“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工作 ,其中南票区 5个乡镇、83个村全部实行了这一制度。为了深入研究和掌握全市“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制”工作情况 ,2 0 0 2…  相似文献   

2.
过去,农村女青年对嫁给本村人是忌讳的。但近年来,农村女青年结婚不出村的现象却相当普遍。据河北南宫市民政局结婚登记处统计,1986年全市申请结婚的女青年有1920人,其中与本村男青年结婚的604人,占31%。农村女青年结婚不出村现象的出现,既受我们有关政策的影响,也与农村一些传统观念的因袭、演变有关。例如: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使不少农民为以后的老年生活而担忧;“出嫁离村遗产不能归闺女”等传统观念和旧风俗,仍束缚着一部分农民的思想;当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农业部历来重视推动“一村一品”活动逐步向纵深发展,2005年,推进“一村一品”写进了中央的1号文件,今年,农业部围绕一村一品,在1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星星之火般的“一村一品”活动,现在已呈燎原之势。农业部部长杜青林6月25日在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上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村一品”正成为我国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关键在村党支部。在既定方针政策下,如何发挥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推进机关报农村建设,显得至关重要。最近,市农经学会《上海农村经济》杂志编辑部与金山区农委、金山区经济委员会村级经济办公室在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召开“村官”话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与会“村官”以“新农村建设与‘村官’责任”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内容摘编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交叉列表和多项选择卡方检验及Logit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山区与平原农村在新农村中最急需贩内容的优先排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比较一致是“生活宽裕”,高度一致是“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差异较大的是“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对于山区农村示范村或重点整治村建成与否,其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分别是村道修距今年限,村干部学龄和离县城的距离,平原农村则分析是,农村工业总产值,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村道修建距今年限和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也呈急速推进之势。但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是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进行的,各地以往的城市化,出于对拆迁成本、居民就业和开发利益的考虑,对农民居住比较密集的村庄敬而远之,结果造成城区绕着村庄走,许多近郊村庄,相继“融”入城区,出现“城中有村,村里有城,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不协调景观。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城中村”显然成了另类,他们陷在“城不城、乡不乡”的尴尬处境之中,被一些社会学家称为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塌陷带”。被城市包围的“都市村庄”,如果错过本轮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则会极大增加后续改造的经济成本和政治成本。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农村、农民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亟待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操作难度大——议事难。行政村合并后,每村人口大多在2000人左右,大的村人口达3500人左右,个别特大的村人口达5000-6000人,召开村民会议难,加之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外出经商劳务的农民逐年上升,甚至有一部分在家的农民不给报酬不参加会议,因此召开一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十分困难。绝大多数村“议事”由村“两委”干部或吸收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参加拟定“,一事一议”筹资工作在相当多村难以组织实施。议难决。在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8.
目前,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力下降,运转相当困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百村调查:“两大因素”导致“运转难” 经济因素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对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所忽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为了维持村集体组织的正常运转,各种费用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负担加重。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 80年代以后 ,农民负担问题越发突出 ,已成为当今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主要“症结”。它已不是简单的经济现象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从理性角度探讨农民负担的实质 ,从实践角度解决农民负担的现状 ,这是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核心所在。  一、必要的社会负担是农民的义务和责任 ,过重的社会负担将引起社会波动和不稳  农民负担的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和界定 ,对农民来说它是一种社会赋予的重要义务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必要支出。从农业经济角度看 ,农民作为社会成员 ,是特定社会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 ,要进行…  相似文献   

10.
税费负担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农村税费负担为核心,以试行“费改税”的农民负担为主题,对政策试行前后农民的感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对目前的负担政策比较满意,对“费改税”政策的试行也比较欢迎。在试行“费改税”的地区,认为负担“轻了”的主要是家庭经济收入处于所在村的两极农户,而中等户则认为“重了”。这一结果表明:“费改税”的确可以使低收入户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但对于推进农村共同富裕,降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其政策效果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完整是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最大障碍,农民增收难、"农民工闲置"、"民工荒"、征地矛盾突出等,已成为当前发展和稳定的最大瓶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是农村经济突围、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社会管理升级的大文章。要加快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权能,建立合理有序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加快按照"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按照"把监管和服务抓起来、把权利和责任放下去"的原则改进征地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重庆江津市小城镇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保证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农民增收,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关系;通过构建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参评指标权重,得到小城镇的土地集约度,探讨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形成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聚焦“三农”问题,2013年更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是目前国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成都作为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先驱,研究其绩效,对新一轮在全国开展的农村宅基地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该文跳出了以往从社会、经济、生态评价绩效的模式,以农业、农村、农民为视角,基于对成都周边5县(区)11村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宅基地改革绩效具体分数。研究发现:成都地区农村宅基地改革综合绩效总体较好,尤其是在改善农村面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面的绩效却相对较差。因此,要不断完善宅基地改革相关配套机制,引导农户转变生产观念,帮助改革地区农民更好地就业和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嬗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揭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迁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变迁特征。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宅基地使用权存续的经济、社会基础,亟须改革。研究结论:宅基地制度的60年变迁史对我们的启示是:赋予宅基地使用权的可让与性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能性;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是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诉求;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的主体应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为限。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征地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测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分析征地过程中土地增值及其来源,为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保障农民权益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在征地过程中,武汉市各区域的土地增值及分配差异明显,主城区的土地增值额、自然增值额和人工增值额均高于近郊区;除江夏区,其他区域的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了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而江夏区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仅得到原农业用途的补偿。研究结论:规范的土地市场与完善的政府职能有利于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导致的扭曲土地价值增值;明确土地增值来源,有利于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级政府和开发商中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通过文献评论为被征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提供公共政策选择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1978年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改革以来,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使政府职能有机会从农村社会保障中退出,导致后来的立法和政策设计对农民应得的社会保障等社会权利的救济均附着在土地权利之上。研究结论:当前的问题在于没有区分农民的土地权利和社会权利,农民失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上的社会保障权利,造成农民保障生存安全、享受社会成果的权利与能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China’s ‘increasing versus decreasing balance’ land-restructuring policy is an innovative, top-down institutional land reform. 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is study reviews the policy by examining its restructuring impacts on rural life. By deconstructing the procedures involved in the transfer of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we clarify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btained from the trade of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fund the entire project. Thus, the allocation of these economic benefits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restructuring rural living, production and ecology. We further analyze the case of Dongfan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our results show that approximately 60% of the economic benefit was used to demolish and re-construct settlements for peasants, while less than 25% was reserv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This distorted benefit allocation stemmed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s’ pursuit of an increased quota for construction land use, which consequently generated weak impacts on restructuring rural life in Dongfan. Although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have improved, the outflow of peasants persists, thus producing a second round of village hollowing. The results of the policy indicate a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future programs and to examine the possibility for more radical land reforms in China, which could serve as a positive reference for village renewal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学者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和产权经济、制度经济的探索,我国农村土地应实行私有化,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以打破“三农”问题的僵化局面,使农民以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进入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寻求实现土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实现土地的潜在的巨大收益,以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为实现我国农地资源优化配置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近年来土地流转也逐渐表现出了一些风险。土地流转风险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中的现实隐忧与制约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文章借鉴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理念,对浙江省A乡土地流转进行研究发现,该乡土地流转风险主要表现为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其中经济风险包括契约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粮食安全风险及政策风险;社会风险包括社会矛盾风险、公信力风险、寻租风险及社会保障风险;自然风险包括景观美学价值风险、生态组分风险。土地流转风险的成因包括信息不对称、非理性、道德、制度环境、市场等因素,这些因素聚合为强制性占有、流转外部性、行为偏差、沉没成本等4个因子,辐射至A乡农村土地流转整个系统,进而产生土地流转风险。要控制A乡土地流转的经济风险需要以利益保障为目标,而社会风险的控制要以提升社会效益为根本,自然风险的控制要以合理性评价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障碍、成因与建议——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走向"强、美、富"的必由之路,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虽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已取得阶段性成就,但总体而言与中央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为此,本研究通过对陕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从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