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儿子的将来     
李晖 《重庆财会》2002,(11):44-44
三个母亲正在向一位老师描绘自己儿子的将来:第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经常说假话,他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政治家;第二个母亲说:我的儿子经常说梦话,他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文学家;第三个母亲说:我的儿子经常说反话,他将表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股评家。  相似文献   

2.
周毅 《民营科技》2008,(2):112-112
若干年前,欧洲北部的山村里,住着一户五口之家:父亲、母亲和三个儿子。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父亲经常带着三个儿子去狩猎。打猎归来,除了能吃上母亲做的鲜美野味外,家里还有一些剩余。父亲就带着儿子们到集市上把猎物卖掉,然后再买回日常用品。长期下来,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3.
《大众标准化》2016,(10):44-45
正1941年的一个清晨,他的母亲正在为他准备早饭,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察突然闯进了他的家,砸碎了房间里面所有能够看得见的东西,并且给他的母亲戴上了手铐。因为他的母亲是反战联盟的一员,写了大量反对德国纳粹的文艺作品。他哭泣着去拉母亲的衣角,希望能够和母亲一起被带走,可是蛮横的警察却推开了他。他的母亲对着他大声喊:"不要哭!男孩子需要的是坚强,记住了儿子!等着妈妈回来和你在一起,记住了,再苦再难都要等着妈妈。不能够放弃!记住了吗,儿子,活着就永  相似文献   

4.
暮鼓晨钟     
郑翼 《人力资源》2013,(4):94-95
将孝心藏在背后有这样一个儿子,经商发财成了大款。他母亲老了,牙齿全坏了,于是他开着车带母亲去镶牙。牙科诊所的医生诊断后,开始向他母亲介绍贵贱不等的各种假牙,可他的母亲生活一向节俭,只要了最便宜的国产假牙。医生看着穿戴奢华的大款儿子,耐心地给他比较不同价格假牙的质量优劣,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似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  相似文献   

5.
“我14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他安分守己,终日乾乾,勉强谋生是可以的,但飞黄腾达,怕没有他的福分!”当李嘉诚缓缓走上讲台,台下掌声雷动。面对后辈新学,这位华人最知名的企业家讲起了自己的身世。  相似文献   

6.
无言之爱     
陈非子 《乡镇论坛》2008,(24):M0002-M0002
这是一个犯人和他母亲的真实故事。探监的日子到了。一位贫困山区的母亲,一路上坐驴车、汽车,鞍马劳顿,几经辗转,来到监狱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那些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这位母亲给她儿子的只是一包用白布包裹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母亲全都嗑好了,没有皮,在探监室里还散发着灶台上的香味。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包葵花子,手不停地颤抖。  相似文献   

7.
完美     
《英才》2007,(6)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  相似文献   

8.
《中外管理》2007,(4):56-56
哲理的故事 鲁国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好学儒家仁义之术另一个儿子爱好军事。好学儒术的那个儿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说齐王: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叫他做了儿子们的老师。爱好军事的那个儿子到了楚国,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楚王。楚王很高兴,叫他担任军事长官。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书信     
自从我当兵到了部队,远方的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我的信。母亲并不识字,那个时代给了母亲耕种的经验,却没有接触文字的机会,但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儿子的笔迹。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这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特殊感应。  相似文献   

10.
店里装修,请了几个木匠,其中有一个19岁的男孩,是外地来打工的。男孩话不多,只是干活。别的师傅中午都能回家吃饭,他却没有去处。善良的母亲就让他中午和我们一起吃,他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吃饭时,母亲开玩笑地说:“我没有儿子,你就给我当干儿子吧。”他的脸红了一下,居然真的叫了一声“干妈”。此后几天,他都是在我家吃午饭,有时晚饭也留下来一起吃,偶尔会喊一声“干妈”,然后又埋头干活。完工那天,他来向母亲告别。母亲送给他一件衬衫,男孩感激地看着母亲,说了声“谢谢”,就走了。2个月后的一天,男孩突然来到店里,手里拎着一塑料袋活鱼。他…  相似文献   

11.
吴炎 《乡镇论坛》2011,(3):14-14
家住辽宁省大连市远郊的刘娥是一位贫困的单亲母亲.儿子方涛从小学一年级就表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但他除了学习,似乎没有别的爱好。  相似文献   

12.
架子上的鞋     
阿炳当上了处长,于是,就有了推不掉的应酬。母亲开始惦记儿子,一到夜晚,她就蹒跚着到阿炳夫妻的卧室,看他是否回来。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书信     
自从我当兵到了部队,远方的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我的信.母亲并不识字,那个时代给了母亲耕种的经验,却没有接触文字的机会,但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儿子的笔迹.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这是一种血缘亲情的特殊感应.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山     
金炎男48岁金炎是部队的志愿兵,也是我母亲多年的邻居。很早就知道他有一个脑瘫的儿子,也看到过他“搬运”儿子的情景,有时听到他家里传出的儿子的叫声。我母亲说,那是他们把儿子绑在暖气上让他练习直背,肯定是孩子太疼了。如果不是他曾到社区帮忙,我可能没有机会走进他的家庭,也无从知道更多的事情。金炎说:现在的医学可能不会彻底治好儿子身体上的病,但我一定要让他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还要让他学会基本的生存能力。将来自己少受点罪,家庭可以减轻负担,也不给社会和别人添麻烦。  相似文献   

15.
执行力     
《英才》2007,(2):12-12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甘地答道:“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吃许多糖果,我节制后,才能告诫别人节制。”  相似文献   

16.
赌儿卖母记     
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无数儿女心底的情感,然而,有这么一个儿子,却丧尽天良地将生他养他的母亲骗卖给一个外地“光棍汉”。他,叫金得赉。本是苦命儿,父亲在未等他长大就去世了。母亲叫陈玉娈,她带着得赉过着孤儿寡母的艰辛生活,既当娘又当爹,屎一把尿一把,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  相似文献   

17.
慈母的谎言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充满无尽的爱,为了维护家庭和睦,往往委曲求全,有时也采用谎言方式消除矛盾。虽有些母亲在儿子面前说儿媳的坏话,但大多数有涵养的母亲,即使儿媳有些缺点或儿媳有对自己不好的地方,也不对儿子讲,宁可自己受委屈。中国老年妇女的心大都是善良的。有一个农村家庭,儿子考研究生以前,在本村找了一个小学教员做妻子。儿子到高等学校,感到自己的妻子只有初中文化,还在农村,很土气,就想离婚在城市里换一个时髦的,但找不到离婚的理由。放暑假时,就回家问母亲,他的媳妇对老人怎样,是否正派、勤劳。他妻子在小学教课…  相似文献   

18.
自豪     
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自豪  相似文献   

19.
儿子是吾师     
儿子4岁半,圆脸亮眼,头发乌黑。因他诞生于一个晴朗的早晨,便取名为朗。儿子显然不是我的复制品。他比我长得帅气而无我身上的呆气木气,他脑袋聪颖而无我的粗笨和愚钝,他尽管已学会了背诵“粒粒皆辛苦”的诗句,但吃蒸馍的时候却要剥皮。儿子2岁时上了幼儿园。一回从幼儿园归来,啼哭不止。问其故,他抹着泪说:老师说我姓安!我问姓安有什么可哭的,儿子说:妈妈姓杨,舅舅姓杨,外公也姓杨,为啥不让我姓杨而让我姓安?我也要姓杨。我与妻都笑了,我说孩子随父姓是老祖先留下的规矩。  相似文献   

20.
温馨的灯盏     
春节,外出打工的人如鸟儿归林,纷纷返乡.好友先军也回来了,他的老父亲孤身一人,已经有几年没见到儿子了. 初五的晚上,先军邀我喝酒.酒至半酣,他抬头问我:“你知道今年我为什么回来吗?”“是生意不忙了吧?”他摇摇头,端起杯喝了一口,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洛阳的乡下有一户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母亲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儿子长到十二岁,患上了眼病,渐渐地就看不见东西了. 儿子没法上学了,可他心灵手巧,就承担起所有的家务.父亲从地里回来,就能吃上热呼呼的饭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