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经济》2014,(Z1):26
正2014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环境经济》杂志在跨入2014年这一刻,已经10岁了!2004年也是特别的一年,只因《环境经济》杂志面世了。虽然我只陪伴着杂志走了2年,或者说杂志陪我走过了实习与毕业。没有"很深很深"的感情,但是也有"很深"的感情,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它,有时客户收不到杂志,杂志也没有退回。我在想,杂志去哪了呢?或许有人会觉得我言过其实。但是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会因为订户收不到杂志退回而懊恼,会因为杂志客户既没有收到、而我也没有收到退回而郁闷,因为我在想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尝试过更换邮寄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环境经济》杂志在跨入2014年这一刻,已经10岁了! 2004年也是特别的一年,只因《环境经济》杂志面世了。虽然我只陪伴着杂志走了2年,或者说杂志陪我走过了实习与毕业。没有“很深很深”的感情,但是也有“很深”的感情,每天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它,有时客户收不到杂志,杂志也没有退回。我在想,杂志去哪了呢?或许有人会觉得我言过其实。但是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会因为订户收不到杂志退回而懊恼,会因为杂志客户既没有收到、而我也没有收到退回而郁闷,因为我在想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尝试过更换邮寄时候的地址签,我也试过包装的时候每一个签字都要贴一个胶带,甚至听说,不干胶要热一点才有粘性、用之前放到电脑的上面等。  相似文献   

3.
商品的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不是由物化劳动创造的 ,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也是区别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的标志。那种认为“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科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不能成立 ;相对剩余价值无从得来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不能成立 ;按资分配失去理论根据”的说法 ,不仅没有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而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晓华,名闻遐迩,因为有人说他是当今中国大陆的首富,许多传媒不断报道他的成功历程,许多专家在挖掘他成功的秘诀,许多休闲媒体又在大肆渲染他和他的法拉利跑车。美国的杂志把他列入华人富豪榜,法国的杂志在刊出他引以自豪的与法拉利跑车合影的同时,加了意味深长的说明……,这一切都引发我对他晓华的好奇。 与李晓华先生第一次见面是一个偶然的场合,我也敬陪末座.自然互相介绍。他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没有一般大老板那种富贵逼人的派头。当时约好。找时间做个采访得到李先生爽快同意。 李晓华先生是北京人,早年家境贫寒,初中…  相似文献   

5.
卫国 《发展研究》2002,(3):44-46
进入新的一年,我们面对着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形势。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建阳经济发展,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我认为,加快建阳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找准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实施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找准经济发展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工作的实践表明,没有特色和个性的区域经济是没有发展前途和潜力的。那种单纯依靠自然资源,一哄而上,结构趋同的发展模式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内涵与外延宋志勋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驾驭者是企业家,没有企业家,企业就无法运转,市场经济就无从建立.在我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人对企业家以及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内涵与外延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因此说,研究我...  相似文献   

7.
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专利制度和专利事业从专利事业来看,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专利事业。专利的立法工作是从1978年底到1979年这个时候开始的,正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同时。专利局于1980年建立,专利法于1984年通过,1985年实施。到今天,我们走过了整整二十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我在首都机场看见了海南航空的一架飞机,是一种翅膀上带有小角翼的那种,我以前没有见过,有点像737,但又不太像。这是什么飞机呀?陈:这是我们海航刚从美国购买的新式客机737-800。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 :乌兰会长 ,您多年来从事对外经济合作的管理领导工作 ,更是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的直接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 ,我们一直希望您能在我们的杂志上谈谈对这项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谈谈您多年来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信这也是许多读者的愿望。乌兰木伦 :我在到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之前一直在外经贸部从事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的工作 ,到香港后 ,工作的内容有一些变化 ,但我还是一直都非常关心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我对这项事业是很有感情的 ,看到这些年来对外经济合作事业的飞速发展 ,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也希望借《国际经济合作》来与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费孝通先生在耄耋之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作《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文章里,费老再次强调了这样一层意思:我们今天的社会研究,大体上都是"只见社会不见人",只是对社会的测量、描述和判断,却没有具体的人生感受和体悟,也没有人与人相处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道义关系.我想,他讲的不只是针对中国的社会学,当然也针对广义上的中国社会科学,甚至是对中国当前总体学问形态的一种反思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