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通过入院常规检查和问诊确定术前高危人群,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及干预性护理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干预。结果我院住院105例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本组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患肢肿胀,经过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并康复。结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预防性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较干预前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依从性显著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平均住院时间为(13.8±2.7)d。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创伤病人术后进行大量输液、大量饮水及加强锻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8 年12 月到2010 年12 月收治的201 例创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1 例,对照组10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同时进行大量输液、大量饮水及加强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5 例,发生率4.95%;对照组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9 例,发生率29%.两组在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 =8.9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创伤病人术后给予大量输液、大量饮水及加强锻炼和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87例采取骨科手术患者,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并且对其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在本组的患者中,发生牙龈出血的患者有1例,占0.53%,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例,占0.53%,在通过对症治疗以后恢复。结论对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有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同时能对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方法针对实施妇科盆腔手术的125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发生时间集中在术后1周时间内,平均为4.2 d;术后有105例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妇科盆腔手术后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早期筛查该病症的手段是检测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水平检测并与静脉超声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高危、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4例患者,对其进行护理。结果本组全部患者对护理均较为满意,无1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压疮、假体松动、脱出、深静脉血栓、下肢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结论术前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沟通,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帮助其改善肌肉耐力及功能,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提高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C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查阅临床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的病历,回顾性分析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落,引起患者肺栓塞死亡病例,查找引起患者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结果大剂量维生素C的使用是引起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医师应按照说明书合理使用维生素C,避免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进行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方法对40例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胃肠道反应、精神抑郁症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多种不良反应,并对其予以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出现不良反应的特殊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后,40例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比较稳定。结论对服用他汀类药物时所出现的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握,并对药物不良反应予以密切观察,通过正确的护理方式对患者予以积极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肺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观察指标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2月一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结核化疗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患者64例,对其临床资料及疾病观察结果进行统计。总结护理方法。结果64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中40例停用结核化疗,经治疗护理后,30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2例自行出院。结论抗结核化疗较易并发药物性肝炎,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生活饮食、活动及心理护理,同时对其进行详尽的健康知识宣教,确保患者能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疾病发展进行自我观察,并进行自我护理,确保患者改善肝炎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0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瘀点、瘀斑,停药后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例MM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3个疗程,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2例MM患者,2例获得完全缓解,8例获得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后平均浆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出现嗜睡、便秘不良反应,2例指端麻木感,1例下肢水肿,1例皮疹,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病例。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化疗方案对MM疗效较好,其不良反应轻,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50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例,总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病因以及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 50例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有7例,占14%;肺内感染1例,占2%;深静脉血栓1例,占2%;髋关节感染1例,占2%;泌尿系感染2例,占4%;肺内感染1例,占2%;假体周围骨折1例,占2%;假体脱位1例,占2%。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普遍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重建,只要我们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合理处置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样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对其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治疗,36例术后恢复情况良好,4例术后形成单侧深静脉血栓疾病,无其他并发症出现;2例患者术前因瘤体破裂而病死。结论给予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术前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HAG方案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38例予以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激方案治疗的老年AML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结果 HAG预激治疗2个疗程完全缓解率为65.8%,总有效率为81.6%;10例患者血小板减少,5例患者体温≥38.5℃,无治疗及护理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具有化疗强度温和、敏感性好、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优点,适于不能耐受常规治疗的、骨髓呈低增生的老年AML。HAG方案对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有较好的效果,针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给予良好护理是取得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替硝唑、阿莫西林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阿莫西林治疗)和观察组(阿莫西林治疗+替硝唑治疗),各56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80.36%(45/56),两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共有2例(3.57%)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14.2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中,与单纯使用阿莫西林相比,联合应用替硝唑,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接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行LS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LS治疗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可降低DVT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S"型钢板固定治疗28例锁骨中段粉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的56例锁骨中段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S"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方法;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及总优良率的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 "S"型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少,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4例骨折后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体征检查、症状观察,实行分期护理的经验。结果 14例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中,治愈出院12例,病死2例。结论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患者给予早期监测与精心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