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采用“谷-谷”划分法,以经济增长率为主要考察对象,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中国从1952年至今的经济增长划分为十个周期,并对各类型经济周期的波动特点、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成本,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和浪费,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三者相结合,创立了关于经济周期分析的系统性理论。本文以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把197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轨迹按时间区域分为了三个基本阶段.努力实现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为应对本轮经济周期性波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建国四十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明显的波动,同时这种波动又带有明显的规律性,呈现周期性的循环。如果这一系列明显的前后相关的周期波动现象不能用偶然性来解释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对这种客观存在的运动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并找出导致这种波动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消除与避免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异常波动,使之协调均衡地增长。我认为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作出总体性质判断与周期划分,正是这全部研究工作的基础。在这样的总体判断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成因、作用机制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乃静 《山东经济》2005,21(2):128-128
经济周期就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它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是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巨著,都对其有过重要的论述,形成了诸多经济周期理论。我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现象。从1994年开始,一些科研机构开始研究我国的经济周期问题。经过近10年的努力,陆续完成了一批质量好、有创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在六十年代初期及以前,苏联东欧等国的大多数经济学家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周期性,更不用说经济危机性质的波动了。当时有三种观点:①认为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根本特征,经济周期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将危机等同于经济负增长,既然社会主义经济从未出现过负增长,因此断言不存在经济周期。这个结论是基于他们所能看到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而言的。②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存在资本主义形式的周期性波动即生产过剩或商业危机.但有类似技术性再投资周期的波动。即自然周期。③认为即使社会主义经济有波动,那也只是计划偶然失误所致。社会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无发生波动的可能性,但不排斥决策失误带来韵起伏。  相似文献   

6.
7.
蔡莉萍 《科学决策》2005,(11):52-54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泊溪 《科学决策》2006,(12):19-21
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近年高增长态势,而且经济高增长的约束条件在增多,经济增长局部过热因素有所显现,需要对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  相似文献   

9.
10.
11.
关友杏 《特区经济》2005,(6):113-114
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对民营经济的提法和理解大致上有3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应当从所有制上界定,民营经济即为民所有的经济,其实质就是私营经济。它是相对公有经济而言的,在这个经济体系中是私人所有的。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营经济仅仅是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其范畴不涉及所有制问题。它的经营方式可以是国有民营,也可是民有民营,更多地强调了其经营特征,意味着由“民”作为经营主体,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的提法不科学,概念模糊,而且淡化了所有制。本文认为,民营经济是指除国家所有国家经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大体上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三资”企业等几种。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最明显的继承在于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制度理论,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制度理论的深化认识以及经济制度建设的多方面协调两个主要方面。反思我国新时期经济制度的建设,认为应当科学认识生产力与基本经济制度的辩证关系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合理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杨平 《特区经济》2004,(10):8-10
<正> 邓小平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不仅首倡创办经济特区,而且两次来到深圳经济特区,就办什么样的经济特区和怎样办经济特区作出了许多具体指示。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小平同志对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亲自倡导、设计并缔造了深圳经济特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了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任务。邓小平要求“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  相似文献   

14.
一、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1.邓小平同志提出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摆脱贫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断,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成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动摇的思想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成为一句空话。因…  相似文献   

15.
I. Introduction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new in comparison to that inwestern countries; so far it only has a history of over one hundred years. The first institutions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ere Jingshi Tongwen House and Zhongxi School. JingshiTongwen House was established in 1862 in Beijing and Zhongxi School was established in1895 in Tianjin. During modern times,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a primitive form of China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18…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愈加显现出蓬勃的活力。文章以人本视角为主线,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邓小平理论强大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社会基础,深入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生机之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 ,从政治角度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特别是对列宁关于“经济方面的政治”、毛泽东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的经济政治观 ,对于我们处理好新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从政治高度总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的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耀宏 《改革与战略》2008,24(1):15-16,32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是基于高能源消耗和支付巨额生态环境成本而获得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当前我国亟需采取循环经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追求“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维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有效经济增长的概念,构建了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建立了超额人均收入等相关变量的测定方法,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并定位当前大陆有效经济增长阶段.基本结论是:有效经济增长大体分为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高速波动增长阶段与停滞或小幅下降阶段三个阶段;其中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为"起飞前准备阶段",高速波动增长阶段为"新起飞阶段";1978 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起飞前准备阶段",但当前已接近中低速稳定增长阶段与高速波动增长阶段的转折点,即正向"新起飞"阶段跨越.对此我们应充分借鉴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在新的实践逻辑起点上为祖国大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