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凤岭 《科技创业(上海)》2003,(4):92-92
因为是中国创业中心的从业者,所以首先是喜欢“科技创业”这4个字,来看这本杂志。然后喜欢里面的大部分文章,里面荡漾着青春的激情、创业的冲动、创业的氛围.无论是信息,还是观点,以及经验和教训,于是就更多地关注这份杂志。再就是希望有一本杂志能引领中国科技创业大潮。于学术上,不一定多高深,但严谨、无漏洞,有指导性,又不武断、不强加于人;于实践上,是更多的沟通、更多的碰撞、更多的火花,推波助澜,使中国的科技创业不只是一朵小花,而 相似文献
2.
肖朝虎 《科技创业(上海)》2002,(4)
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业俱乐部活动--Z-club热热闹闹地开始了.此次活动先由两个创业团队演讲自己的商业计划,然后由10多名投资者组成的嘉宾组对演讲者进行提问和评点;最后是另外4个创业团队与投资者小范围地进行投融资谈判. 相似文献
3.
肖朝虎 《科技创业(上海)》2002,(4):60-61
风险投资经常“打压”创业者正是在这种打压中,创业者才被挤压出更好的创意。创业者也最好本着务实的精神.不要对自己的项目评估过高,尽管投资商对你的项目有兴趣.但往往会不动声色.要把你的项目压下来,挤掉泡沫.也许对你以后的事业有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伍一 《科技创业(上海)》2006,(10):70
对于80一代,因为跨度太大,速度太快,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多少有点失重、失衡,像刚看过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却突然被人拖到另一个展厅,看一把当作艺术品挂在墙上的尿壶,许久回不过神来。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业(上海)》2013,(9)
正问:是什么造就了伟大的企业家?我不认为企业家可以被教出来。答:我不认为做这五件事情,然后你就是企业家了。进一步说,我也不认为把这五件事做得更好,你就是更好地企业家了。我认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创办企业是一个奇怪的过程,需要经常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尝试新工作和困难的工作,还需要经常表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自信。你只有相信情况确实能好起来,才能有这种自信。所以基本上,我认为需要持续不断地抵制怀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郭霞 《科技创业(上海)》2009,(2)
[内容回放] 本文的主人公高尔豪,3年前凭着才智和激情创立了瑞祥软件公司,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然而随着公司的壮大,高尔豪被越来越多的新事务弄得手忙脚乱,方方面面都亟需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尔豪从外部聘请了职业经理人鲍蜂. 相似文献
8.
范伟军 《科技创业(上海)》2003,(3):2-2
普遍的意见认为,创业是一项高风险行为。进而觉得,创业者本身是应该冒着巨大风险的一拨人。观点于是开始偏激:创业和创业者是应该冒最大风险的。高风险意味着失败概率的加大,“宽容失败”立马被人误认为“失败光荣且悲壮”。于是,关于创业者的风险意识其概念含混模糊起来。 只有属于“无知者无畏”的人才会以冒险为荣,并且在失败面前不知道真切地反思反省和忏悔。我们无法避免失败,更不能被不期而遇的失败击倒:但我们 相似文献
11.
黄洁 《科技创业(上海)》2006,(3):62-65
谁来关心重压下的创业者?
“这是很奇怪的一年.“谈起过去的2004年,万科董事长王石如此总结.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英年早逝;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均因涉嫌挪用公款分别被内地和香港警方拘捕……2005年伊始,又传来数位创业者自杀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科技创业(上海)》2004,(11):12-12
难道我这辈子自己还挣不了一栋房子?……我并不在意金钱本身,我只是觉得我能挣到更多的钱,就能够证明我比别人有能力。 1996年,23岁的陈天桥从大型国有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