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甘肃省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分析家庭劳动力不同受教育水平对贫困的影响和家庭子女上学与贫困的关系,回应和剖析"教育致贫"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农户子女上学显著增加了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特别是家庭有2~3个上学子女时对增加贫困的效应更为明显。"教育致贫"是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家庭教育刚性支出所导致的消费支付性贫困,属于暂时性、支付性贫困。最后,针对西部地区"教育致贫"的实际情况,从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资助政策等方面提出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择校费问题看家庭教育投资的有限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自身的教育投资理论知识有限,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致使很多家庭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时不能客观、理性地分析子女的教育需求,投资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因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由于中国目前实行较为严格的户口制度和教育制度,所以对于特定的家庭对教育产品的选择不存在很大的弹性。另一方面,国内教育收费普遍低,投资回报率比较高,不同教育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本文选择。是否支付择校费用”,并把调查城市选择在上海,利用问卷和数据分析,对投资人决策机制的理性程度进行分析。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针对家庭教育投资决策人主观的收益和风险对最终决策的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3.
专升本生源减少,存在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自身原因导致专升本生源减少,高职生源素质整体下滑;家庭原因迫使学生放弃专升本,因家庭致贫而放弃专升本;高职院校原因导致专升本生源减少专升本难度大等方面。正是这些原因对大学进步进行了鞭策;同时也促使大学进行深入的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果尚存在较大差距,非农就业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家庭教育和投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知识积累、技术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假设,构建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投资的二元结构模型,从教育投资角度剖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教育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长,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投资差距;非农就业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促进效应和对城乡教育投资差距的弥合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非农就业,长期非农就业的农村家庭会产生对子女教育的忽视效应而削弱非农就业的教育投资效应;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效应与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非农收入的增加,或将吸引农村劳动力较早地外出打工,由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中等教育陷阱”问题。研究为非农就业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和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5.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出优势是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家庭教育支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本文发现:有女孩的家庭无论在教育支出总量还是人均量方面都显著高于没有女孩的家庭。利用第一胎子女性别作为工具变量的2SLS估计结果同样支持这个结论。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的“助儿买房”观念使父母将大部分家庭资源都分配给男孩,所以要在教育支出上对女孩进行补偿。其次,上大学给女性带来的回报高于男性,激励父母增加对女儿的教育投资。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效应更可能发生在农村、多子女、子女尚未就读大学、家庭预算较为紧张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0-2016年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住房财富对中国不同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发现住房财富促进家庭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但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财富的影响不同,住房财富对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中显著,对高收入家庭影响较小.同时,住房对家庭教育支出也存在挤出效应,但只在中等收入...  相似文献   

7.
王策  方慈  张卫东 《经济论坛》2002,(19):71-7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特别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教育投资力度更大。因此,了解现代家庭教育消费的现状,研究人们的教育需求,对于活跃教育市场,引导教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一、现代家庭教育消费现状1.现代家庭十分重视教育消费。尊师重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一方面在子女的培养教育上非常重视,每个家庭在这方面也舍得花钱;另一方面现代人非常注重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接受再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投资教育,心甘情愿。2.教育投资成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这离不开教育投入的增加。大量关于中国教育公共财政的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在教育上的公共支出不足,而家庭的私人投资弥补了公共投资的不足。因此,解释中国教育的发展就需要从家庭这个微观的视角出发,了解私人投资的决定因素。本文在一次有关家庭教育支出情况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现代中国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特别发现家庭收入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教育程度是两个非常显著的指标,这为我们解释中国近期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经验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2015年、2017年三期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概率,扩大了农村家庭人均教育投资规模,并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本文进一步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进行教育投资的概率和人均教育投资规模明显增加。机制分析证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减轻农村家庭医疗和养老负担的方式提高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医疗健康投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制约着人力资本的形成。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研究,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和医疗健康投资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财政性人力资本投资中教育、培训、健康等投入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性教育投资因素对收入影响效应达到0.6388,政府在卫生方面的投资因素对收入影响效应达到0.7554,目前健康投资效应大于教育投资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家庭教育投资中,除现金性的显性教育支出外,家庭也会通过放弃潜在收入并增加子女陪护时间的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这种看不见的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对理解中国家庭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子女升学压力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的外生冲击作为识别框架,估计了母亲由于子女教育压力而放弃的潜在收入,为识别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提供了微观证据.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子女升学压力会使母亲月收入显著下降19%,同时父亲收入没有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学历、非国有行业、育有男孩或独生子女的母亲收入更容易受到子女升学压力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子女升学压力下母亲会通过降低劳动参与率、降低工作时长以及增加家庭照料时间等方式进行隐性教育投资.进一步利用地区重点高校录取率反映地区升学压力,发现子女升学压力越大的地区,母亲收入下降幅度越大.本文研究识别了子女升学压力下的家庭隐性教育投资行为,为更好理解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和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重大社会问题,高速发展的老龄趋势必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采用2002—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2012、2014、2016年CFPS数据,研究老龄化、人力资本变化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由老龄化引致的人力资本变动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重影响,其中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促进增长,而健康人力投资的上升会抑制增长,因此需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并优化养老成本支出;(2)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经济效应正由积极转向消极,缩小财政公共支出规模并加大公共教育支出比重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3)在家庭部门中,养老负担对子辈投资的挤出效应超出“养儿防老”理念下增加的子女教育支出,即老龄化加深会降低家庭教育投资。本文结论意味着,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是现阶段实现经济增长跨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微观组成部分,并且我国家庭基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普遍加大了教育投资,出现了过热与疯狂的投入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家庭教育投入中的风险问题.本文欲从家庭教育投入中前景选择这一角度,分析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投入时的不同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15.
龚继红  钟涨宝 《经济师》2006,(8):222-223
文章根据帕森斯的一般行为理伦,通过问卷调查,分别从不同数量子女家庭对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投资目的、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和教育投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子女少的家庭对现代教育投资观念有更强的认同感;独生子女家庭和四子女家庭在教育投资目的性上更倾向实现子女向城市流动;在教育投资选择上,多子女家庭除了遵守择优原则并存在一定的性别偏好和年龄偏好,子女少的家庭大多选择进行高价投资等。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教育的投资能获得更高收益的观点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共识,这也是许多家庭不断加大大学教育投资的主要动因.然而,大学教育投资同其他投资行为一样,也具有投资风险,并随着大学生供求状况的改变、大学教育投资回收期拉长、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大学教育投资风险逐渐增大.因此,家庭应该理性地认识大学教育投资的潜在风险,尽可能地减小或规避风险,从而提高教育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是农村居民家庭用于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及培养子女所花费的代价,它会产生两大效应:一是培养子女在未来会给子女及社会带来收益;二是农村居民家庭劳动者或就业者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所带来的收益。通过收集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出、人均纯收入等数据,构建农村居民教育支出推动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从1990—2009年二十年的整体情况看,随着农村人口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对人均纯收入的推动率为23.72%。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于农民来讲是其跃出农门的跳板,是其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主要动力机制。从长期来看,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近年,国家对农民的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然而,因国家教育制度、就业制度以及配套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加之于接受教育成本不断上涨,最终导致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给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特别是对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因教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将会抑制农民对教育投资的热情,破灭他们通过对教育改变贫困命运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投资中性别歧视的经济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力资本投资对男女两性的回报率不同,男女之间在教育、健康、时间支配和资源获得方面存在着不平等,除了传统化的影响,经济因素主要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效应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教育、健康和营养水平。在人力资本投资中,与其差别地、甚至是歧视地对待某一性别群体相比,更为协调地配置资源,实现两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影响人口生活质量的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角度出发,通过政府在投资公共产品时选择由谁进行生产的两种方案比较中,确定了由政府投资、私人生产的制度设计是矫正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