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渔业致富指南》2006,(20):56-56
11、高密度养殖池塘中,施用生石灰后为何反而易发病? 在高密度养殖池塘,有些养殖户为预防疾病而常施用生石灰,但往往事与愿违,本来不发病的鱼因施用生石灰而发病,究其原因,首先施用生石灰使本来很肥的水变得更肥了,其次是因为养殖密度过高,水中动物的排泄产物(主要是氨态氮)分解不及时,致使氨含量过高,而它在偏酸性的环境中是无毒的,一旦水质偏碱,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氨,所以有些用户一旦投生石灰,将水调到偏碱,鱼反而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2.
本设施与传统的开沟筑埂或砌瓦覆泥种植稗草、水花生的有土养殖和网箱养殖的设施比较,其显著优势在于养殖中的有效利用、面积大、投饲方便,因池水深只有约20cm,黄鳝均在无覆盖的空置区摄食,观察一目了然,防治疾病便利,减少饵料浪费,能有效防止黄鳝逃逸、鼠蛇侵害,捕捞更是方便,尤其是清扫排污既便捷又省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养殖斑点叉尾鲴在我国方兴未艾,然而,和其它养殖动物一样,随着养殖范围的扩大、养殖密度的提高以及养殖时间的延长,斑点叉尾鲴的疾病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介绍斑点叉尾鲴几种疑难疾病的主要特征,以帮助斑点叉尾鲴养殖业者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尽早发现和认识它们,并采取正确的控制对策,减少因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三毛金藻中毒症是沿海淡水养殖冬、春、秋季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我市东灶港一姓袁的养殖户在1994年5月份曾发生过小三毛金藻的危害,现将三毛金藻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和防治策略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暴发性出血病"生产中泛指鱼类出现体表充血等症状的疾病,该病发病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我国的水产养殖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是养殖水环境、病原体以及水生动物自身抵抗力综合表现的结果,水生动物疾病一旦发生,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用药成本高。针对水生动物的疾病治疗,实质上就是对那些未发病的水生动物的预防,所以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原则。而水生动物又是以水为  相似文献   

7.
黄鳝无公害增效养殖模式(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鳝,具有固定投资少、劳动强度低、规模可大可小、易操作管理,鳝鱼生长快,疾病少、起捕灵活方便等优点,是一项高产高效、应用潜力大的养鳝方式,是黄鳝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水产养殖动物、环境、病原体三者相互作用,使水产养殖动物出现非正常生命活动的状态,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就病因而言,基本可划分为二类疾病,一类是病  相似文献   

9.
我县的网箱黄鳝养殖起步早、规模大、产量高、效益好,但在养殖实践中发现过多起黄鳝“上草”疾病,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认真调查研究和大量的实验,初步掌握了该病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现将有关结果整理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疾病的发生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暴发性流行病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给部分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全县斑点叉尾鲴网箱养殖基地开展了斑点叉尾鲴疾病种类调查.并结合当地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鳜鱼暴发性出血病是目前鳜鱼养殖中发病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快、病程短、来势凶猛,往往给养殖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坐诊鱼病门诊,碰到不少病例,获得了一些防治鳜鱼暴发性出血病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苏农村经济》2014,(4):50-50
草鱼,池塘养殖翘嘴红鲌 可能会出现草鱼“三病”、翘嘴红自自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建议定期用含氯制剂等全池消毒,并配以内服药进行预防。一旦发病,及时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扩大。  相似文献   

13.
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的特种水产养殖中,河蟹的养殖规模一直高居榜首。河蟹养殖已经从传统的“大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从而,优质河蟹的养殖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决定优质河蟹养成、养好大致有以下四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在鳜鱼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造成危害最大的几种疾病包括:鳜鱼病毒病、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和寄生虫病等。一、鳜鱼发病原因导致鳜鱼病害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致病因素是环境恶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鳜鱼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等。生物因素有水体内致病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微囊藻等大量滋生。非生物因素有水温的突变,pH值过高或过低,溶氧不足,氨氮污染及药物  相似文献   

15.
<正>罗非鱼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大,在套养、疏养的情况下,一般很少发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环境里或同一池连续养殖,不仅发病,而且病害较多,较为复杂,危害程度越  相似文献   

16.
现在政府对农民养猪给了经济上的补贴,大大调动了农民的养殖积傲性,人们也普遍认为,养猪是一个赚钱的项目,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民还是高兴不起来,原因如下: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疾病的难防难控;养殖技术的缺乏;养殖资金的不足;养殖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每一个农民兄弟。  相似文献   

17.
<正>夏季是养殖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多种疾病的爆发使养殖风险增加,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养殖的失败。2012年夏季,长三角地区青鱼精养池塘与往年相比死亡率明显增加。经实地走访调查,在此对青鱼发病概况、发病原因及防治思路做了初步整理,供大家参考。1.发病概况主要发病区域包括湖州菱湖、嘉兴王江泾、上海青浦等青鱼传统养殖区域。发病季节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底。患  相似文献   

18.
纵观各地池塘养殖的鱼、虾、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藻害发生,导致养殖品种中毒死亡。藻类品种繁多,其中多数是养殖品种容易消化吸收的,但也有致养殖品种罹患疾病的,这里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中,各种病害发生较为频繁,而且越来越难以治疗,有的步入治疗-复发-再治疗-再复发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鱼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渔业水质管理不善,养殖环境恶化,对鱼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直接引起发病和泛池死鱼,特别是高产养殖水体,这种矛盾尤为突出;二是养殖方式不当导致鱼体抗病力下降,疾病增多,如投喂青饲料和有机肥数量过多,诱发营养性疾病和继发性鱼病(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以后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20.
《渔业致富指南》2006,(10):59-59
13、高密度养殖池塘中,施用生石灰后为何反而易发病?在高密度养殖池塘,有些养殖户为预防疾病而常施用生石灰,但往往事与愿违,本来不发病的鱼因施用生石灰而发病,究其原因,首先施用生石灰使本来很肥的水变得更肥了,其次是因为养殖密度过高,水中动物的排泄产物(主要是氨态氮)分解不及时,致使氨含量过高,而它在偏酸性的环境中是无毒的,一旦水质偏碱,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氨,所以有些用户一旦投生石灰,将水调到偏碱,鱼反而发病死亡。14、为什么鱼池用过敌百虫后鱼不吃食?敌百虫是一种农药,最初应用于防治鱼类寄生虫疾病时的浓度为每立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