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金融二元结构和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突出,在金融脱媒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是否应发展社区银行日益引人关注。通过辨析社区银行的定义,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经验。以SWOT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金融环境下发展社区银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优势和劣势,提出我国在发展社区银行的过程中,必须在设立模式、产权规范、经营范围、准入退出安排、存款保险、日常监管等方面完善相应的制度,以促进我国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提出普惠金融,社区银行作为最能够体现金融普惠性的一种模式,作为深入金融改革的重要途径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金融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其在我国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对社区银行发展进行理论上的概括总结,其次立足于微观个体,调查武汉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满意程度以及社区银行发展现状,最后对比国内外社区银行发展环境,取长补短,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社区银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银行是美国一种成功的银行经营模式.本文概述了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社区银行的经营特点进行研究,揭示了社区银行的竞争力所在.并结合当前中国社区银行的改革现状,探讨中国社区银行应从美国社区银行发展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市金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自身实力的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仅仅服务于地方城市金融的功能定位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经营情况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谋求在资本市场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开展跨区域经营。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近几年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11月15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金融领域提出一系列改革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就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如何寻找发展机遇,在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并生存下来,如何成功进行经营模式转型,并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这些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经营方面存在的缺陷,重点分析金融改革措施给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力求为城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实现战略转型寻找机遇。  相似文献   

6.
发展我国社区银行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区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美国社区银行是在政府宏观政策的积极引领下,服务于当地市场,定位于当地家庭、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而且客户的忠诚度非常高。我国应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定位于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将中小企业作为社区银行的发展取向,以先进的技术作为竞争手段,使社区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社区银行是以关系型信贷技术为核心的金融模式,擅长处理软信息,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监管的放松,使社区银行的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社区银行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对破解农村金融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对社区银行进行准确定位并优化其生态环境,探索中国特色的社区银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会发生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并使城市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很多挑战。面对新常态下的各种挑战,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社区银行经营机制灵活,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优化银行体系结构和提高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因此,发展社区银行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社区银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现实意义,并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区银行经营机制灵活,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优化银行体系结构和提高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因此,发展社区银行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社区银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现实意义,并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恶化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或生物的变异,金融生态失衡则会加大商业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通过结合金融生态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危机的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并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五”期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其他银行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促进银行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日益完善,银行业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十一五”期间,增长方式的转变及财税体制改革等将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行业竞争加剧,银行改革将迎接全面开放检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将考验商业银行,加重银行业市场风险,综合经营将从试点走向推广,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态势和客户需求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战略,进行再次定位,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国有商业银行应立足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格局,明确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定位,重筑组织架构,进行结构调整,加速国际化进程,推进银行业务和盈利渠道的多元化,最终...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金融核心竞争力。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并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大多学者阐明了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弊端所在,并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不会颠覆传统金融业,两者不是对立的,是互补共生、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为例,通过对它的优势即理财客户的草根性、碎片化理财方式、资金的空间再分配和数据的海量性等进行分析,向传统商业银行展现互联网企业的一些成功途径,以期对其有一些借鉴与启示,促进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更好地融合到互联网金融的大队列中去。  相似文献   

15.
关于银行业的效率研究,主要探讨如何通过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运用DEA方法从多种投入、多种产出的角度对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行分析,针对银行出现无效率的现象,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三大主体共30家研究对象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银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构建合理的市场结构体系,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应分别从加强内部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合理控制发展速度方面改进,进而提升我国银行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优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巴塞尔协议Ⅲ构建的多层次资本监管框架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优化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论文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基础性理论出发,通过对国有银行资本结构现状的分析以及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资本结构冲击的阐述,针对性地提出国有银行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1年间的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和创新能力分别与银行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15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对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从风险管控指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来看,不良贷款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比率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银行规模、存贷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向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国有商业银行绩效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记分卡是顺利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从单纯的绩效考核转向战略性绩效管理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可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分解为4个要素:财务目标、顾客目标、财务流程目标、员工学习与创新目标,而每个要素又分解为若干指标,共形成4个要素16项指标的测度体系。运用单构面尺度检验、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对这一绩效测评体系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该模型可以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记分卡战略提供可靠的理论平台;顾客目标、内部流程目标、学习与创新目标均与财务目标存在较高相关性;人均利润率对财务目标的实现、顾客满意度对顾客管理目标的实现和风险控制能力对内部流程目标的实现均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CSR)受到国际上大企业和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也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拓展为要兼顾社会利益。商业银行的利他行为包括互惠利他和纯粹利他两种。商业银行的利他行为,一方面可以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声誉,进而提高银行的经营业绩。代理人市场一声誉模型对商业银行利他行为进行了经济学解释,认为存在一种“隐性激励机制”促使商业银行做出利他行为。商业银行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有机结合起来,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经营发展中的一种激励机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