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财政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之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于1978年开始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领域里的改革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这种放权式改革是在财政压力的背景下产生的,实用主义是改革之初惟一适用的哲学.在改革的目标设定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事先规划好的蓝图,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都标志着我们对改革的认识是在改革进程中不断地清晰和自我深化.  相似文献   

2.
<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财税金融制度”。2021年,财政部国库司指出“2000年启动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继分税制改革后财政管理制度又一次重大变革”,“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体的现代国库框架基本建立,成为我国财政收支运行的核心基础”。当前,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对传统高度集中统一的银行产权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金融经济的发展,但这种改革基本上停留在国家对银行放权让利的水平上,没有触及到产权制度的实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银行商业化进程,暴露出一系列市场经济与国有专业银行体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涉及到银行产权改造的深层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矛盾、问题和解决办法作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达9%左右的平均增长率,然而这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的发展潜力已开始受到质疑。数据显示,建国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只占到我国GDP的百分之十几,改革初增长到百分之二十几。近年来,投资率一直在40%左右高位,2003年达到47%。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慢、投入产出低、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部署200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大力节约能源和重要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这是我国首次把节约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放在了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也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三十年,也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不断丰富,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财政的支持促进下,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维护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的作用初步得到显现,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伴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国家财政包揽一切的局面被打破,在此种情形之下,财政走向“公共化”成为今后财政发展的一个方向,也为摆脱目前财政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现行的财政支出“缺位”、“越位”并存引发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12月,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伊始就明确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财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排头兵。三十年来.财政改革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本刊从本期起.举办“回顾财政改革三十年”专栏,就财政领域各项重大改革的成效、经验与展望,刊登一些专题文章.以隆重纪念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本刊热忱希望广大财政工作者和关注财政改革的同志们,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其间.踊跃撰稿。  相似文献   

8.
1978至1993年间,为适应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的要求,我国的财税体制进行了以“放权让利”为特色的“包干”制改革,按照“包干”具体形式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各阶段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及前后延递性。中国财税包干体制的运行,立足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地方”两个关系全局的基本关系,从而为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长1978年为1132.3亿元,1999年为10312亿元,20年间增加8.1倍。可以说,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增长速度并不慢,但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79年的28.4%下降到1998年的12.4%,大大低于发达国家45%左右和发展中国家25%左右的平均水平,1998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是49.6%,也低于60%的世界平均水平,国家财政能力是政府控制宏观经济的基础,国家财政能力是政府控制宏观经济的基础,国家财政收入能力的下降,则意味着政府控制宏观经济的能力在下降,它将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十分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因此,就我国提出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的直接动因来说,与我国财力分散、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的实际状况有密切关系,振兴国家财政,固然要重视收入、增加“两个比重”,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的双重压力、税负水平及税收征管水平等方面来看,单纯依靠增加收入,很难实现振兴财政的目标,财政管理不仅包括收入管理,还包括支出管理,这两上方面处一起同样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管理职能被淡化,存在重分配轻管理的倾向,特别是对财政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被忽视,导致财政部门仅仅是一个“出纳”机构,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在财政管理中重视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所面临的财政收支矛盾。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计划、财政和银行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三大综合经济部门,一直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这方面更是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却难如人意。本文将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运用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造成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不利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一、实行复式预算的客观必要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在财政上进行了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改变了过去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体制,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地方财力;同时也存在着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日益被消弱,国家预算被肢解的局面。具体表现是:  相似文献   

12.
逯苗 《财政监督》2011,(5):16-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我国的政府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不能完全反映政府会计全貌.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都对编制政府财务报告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要求。针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对我国政府会计与国家财政的长远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巴罗法则”的视角考察了我国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迫切需要对我国的财政支出进行结构性调整,应提高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降低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并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财政政策的这一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财政制度的实证分析和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财政制度的实证分析和改革设想吕炜改革以来,财政作为突破口,其体制虽然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分灶吃饭”、“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到地方财政大包干等多次变动,却始终难以满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财政体制在短期内如此频繁的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  相似文献   

15.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时期,反思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社区基层治理问题,探索财政发力的路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从风险治理视角,立足于“韧性社区”基本特征,大胆尝试以“蜂巢”模型说明城市与社区之间、社区与财政之间的关系,并对武汉市自2012年以来韧性社区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剖析构建韧性社区过程中财政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及原因,就如何疏通当前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堵点,提出以财政适当集权和社区经济放权改革来实现财政供给与社区需求的动态平衡的可操作性建议,以期为财政“十四五”规划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按照改革时间表的要求,在这一年,关键的财政改革方案或出台,或酝酿,承上启下,改革的进度也势必加快。一、经济环境、国家治理与财政改革(一)经济环境与财政改革2015年,我国财政改革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进行的,财政改革必须注意这一背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财政收入形势严峻与财政支出压力刚性并存。2015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且政策力度将增强。财政改革方案的选择应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研究区域产业信贷政策农村产业政策是指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高效益,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形成进行有效地规划和调节的策略。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为了实现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达到资源化优配置,不仅要发挥市场和自由竞争的作用,而且要依靠国家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和企业组织结构政策,并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杆杠来进行干预和调节,以改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发展为改革创造较好的经济环境。这样,就有可能把发展和改革、计划和市场,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结合起来,并在计划工作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所以,重视研究产业政策、科学划分经济区域,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区域、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信贷配套。信贷政策是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  相似文献   

18.
邓毅 《财政监督》2006,(4):67-68
一、财政运行形态的沿革和公共财政理论的逻辑发展 建国后,我国财政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迁,表现出几个不同的运行形态。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们延续了根据地时期和革命战争时期的“供给型财政”做法,这种以战时共产主义为特征的财政形态在当时财力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对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过后,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供给型财政”转为长达二十多年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这期间,财政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金,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财政运行形态却表现出统得太死,效率过低等问题。改革开放后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财政运行形态也步入一个重大的调整期。转型过程中,从分配上看,表现出政府财力被肢解、分配关系紊乱等特征。虽然早在1992年的“十四大”就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究竟是什么,应该怎么去搞,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处于一个摸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换届年。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在这样的年份,除了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其他年份的经济和投资增长都快于上一年。投资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每个“五年规划”都在第一年新开工了较多的项目,而第二年是项目资金投入最多的年份;GDP增长快,一方面是投资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与政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国家政权活动和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财政管理工作,继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新的税收制度之后,以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又拉开了帷幕。以实施部门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使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预算编制的改革和其他任何一项改革一样.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为此,本文努力对其进行探索.同时,期望这一探索能对完善我国部门预算及其编制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