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品进口是指面向最终消费者,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的进口产品,不包括消费服务进口。  相似文献   

2.
再议启动农村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文章在介绍农村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就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包括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增长缓慢、消费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等,并相应指出了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建议,如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农村市场的产品供应、加快小城镇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3.
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品进口是指面向最终消费者,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的进口产品,不包括消费服务进口。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消费品进口偏低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并不是建立在收入增长上的良性互动,是"被加快"的,不仅透支了农村消费能力,而且农村市场将无法消化城镇居民的换代商品  相似文献   

5.
电气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特别是主要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但影响的持续性不高,因此要激活农村的消费市场,除加大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消费环境外,还应在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西方国家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对消费的追求已经不是纯粹的物质消费,而对精神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当今西方国家居民消费的一个显著特点。一、精神消费已占重要地位精神消费指的是以精神产品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消费活动。要精神消费,就必须有精神消费品。这种精神消费品不仅是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观念形态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农村消费方式是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经历从"贫困-温饱"到"温饱-小康"再到"小康-全面小康"的三个发展阶段。该文借鉴西方消费方式的研究范式,从农村消费方式的变迁入手,探求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方式的影响因素和变迁机理,从而得出农村消费方式、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增长三者关系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将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80年代以来,排浪式的消费浪潮,使城市居民迅速进入家用电器时代,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大普及。如今,家电产品仍是消费的一个热点:农村将进入普及,城市已开始更新。与城市居民如火如荼的家电消费热潮相比,农民显得相对平静,受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家电产品至今仍然没有普及。据统计,到1996年,农村居民家电拥有率:彩电22.9%、冰箱7.3%、洗衣机20.5%,市场潜力很大。如果农村家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措施的出台,特别是在“家电下乡”等各项刺激农村消费措施的推动下,农村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一情况,最近,我们对全省13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村、458个调查户就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消费现状 近几年在国家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促进下,农村消费状况得到改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偏低,消费质量不高,城乡差距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从1978年的67.6%下降为2007年的32.3%。考虑到农村人口比重也从1978年的82.1%下降到2006年的56.1%,我们使用农村人均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的比例来说明农村消费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包刚 《特区经济》2011,(4):214-215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珠江源头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珠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建立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模式,大力保护自然环境的和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伟大正确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建立和谐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意义及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同时对农村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形势日益严峻,农村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传统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则跳出了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提出福建省农村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以龙岩市为研究区域,分析在龙岩市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和适应性,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阐述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成员对旅游尤其是农村生态旅游的热捧。旅游业被称为“不消耗能量和原材料的工厂”。这既是对生态旅游的褒扬,也舍有对生态系统深层次问题的忽视。这种思维方式是源于主观和客观的对生态环境认识的生疏、管理制度的欠缺和急功近利的掠夺。研究对生态环境干扰与破坏的因子的抑制和有效地调节,是保证生态环境持续平衡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旅游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英 《特区经济》2006,213(10):292-294
本文规范性地分析了工业化与资源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等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新疆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新疆环境所处阶段进行了判断。  相似文献   

16.
姜飞燕 《特区经济》2011,(7):178-179
由于自身条件和消费环境的影响,农村消费者成为市场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变质商品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特别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基于农村消费者和农村市场的特点,以及我国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国家保护、社会保护和农村消费者自身保护等三个方面构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创建安全和谐的农村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论构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光华 《特区经济》2006,(9):156-15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农村金融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更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本文将从促进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就如何促进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增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彧  王红征 《特区经济》2007,(5):133-134
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质量优劣。城镇化是一种过程性概念,反映的是一种事物的变化过程;城镇生态环境则是一种描述性概念,所反映的是一种事物的现实状态。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效供给,前提是解决筹资问题。文章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构建农村公共产品长效筹资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筹资过程中,主体区分和机制构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同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的筹措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中心筹资模式,即通过政府(财政)筹资、市场筹资和其它方式筹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