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7):60-62
在葡萄酒的消费淡季,我们却惊奇和欣喜的看到东北葡萄酒企业的大力反弹。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积蓄力量的东北正规山葡萄酒生产企业卷土重来,寻求市场的重新布局,其中唱主角的就是东北山葡萄酒的两大代表性企业:通化股份和长白山。 新华联重组通化股份,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架构分布初露端倪,喜庆红和喜庆干红在婚宴市场酝酿红色风暴,超级爽口的绿色旋风为今夏带来一丝凉意,“红与绿”主题促销活动掀起了通化股份夏季推广的帷幕;长白山酒业梅河、蛟河基地的分立、高端冰山葡萄酒的上市、新的招商思路和营销策略的出台,印证了长白山总裁张传海的那句话:“山葡萄酒不相信眼泪”! 此次山葡萄酒两大龙头企业再度发力,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别。从产品线来看,两家企业都保留了山葡萄酒产品,但在此基础上,通化股份推出了1959国宴用酒、高级干红2000等中高档产品,长白山推出了洋姑娘、五味子、窖藏系列干红,而且两家企业都运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出了冰酒。从营销模式来看,通化股份的“红与绿”促销,长白山发力政务、商务用酒以及红酒俱乐部营销,都为山葡萄酒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山葡萄酒企业爆发能否启动市场的新纪元,我们将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4,(24):19-20
从2002年开始,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株连,山葡萄酒市场一路狂跌,直到现在仍未能走出困境。从2002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针对山葡萄酒的市场状况,我刊组织过多次报道,主题分别为假冒伪劣带来的忧患,山葡萄酒如何安身立命等。近期,本刊记者再次来到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山葡萄酒企业采访,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酒业长期以来一直以野山葡萄酒为主,但是随着山葡萄酒市场下滑,长白山也步入了一个发展的低谷。还记得2004年长春糖酒会上长白山老总张传海发出“山葡萄酒不相信眼泪”的宣言。从那时起,长白山酒业就致力于四方面工作的开展,寻求山葡萄酒市场的下—个春天。2006年,长白山酒业再度发力,卷土重来的力量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4,(45):22-23
成都是一个充满了诱惑与竞争的城市,其葡萄酒的年消费量居于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成都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令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暗喜,将其定为主要的销售区域。记者近日对成都的葡萄酒市场进行了调查,这个能够将千吨万吨的葡萄酒尽情挥洒的天府花园,以长城品牌为主导,蕴涵着无尽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5.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28):74-75
浙江葡萄酒市场的年消费量超过10亿元(以厂价计),作为葡萄酒主销区之一.历来是众企业必争之地。但要想在已经形成了王朝、成龙等强势品牌的地盘上打开缺口,绝非易事。华东葡萄酒曾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强势品牌.仅在青岛一个地区就可实现超亿元销售额,令其位列囤内葡萄酒企业前十强。2005年,华东葡萄酒提出了分步骤实施的“全国化”战略.  相似文献   

6.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4):84-85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葡萄酒企业争夺的重点地区,其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较早形成的葡萄酒饮用氛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拥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战略核心市场,诸多地级市的葡萄酒消费量也相当可观。近来,随着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升温,浙江市场也在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支出仅为啤酒、白酒和乳制品的1/6。随着市场的引爆,未来十年葡萄酒市场的容量将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品牌形象仍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品牌营销和渠道是葡萄酒生产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且市场区域的扩张要求对企业的销售管理更为精细。在此情况下,行业竞争出现马太效应:一线企业优势确立,强者恒强;二线企业须借助外力提高竞争力,而营销能力差且缺少资本支持的二、三线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低端产品将被边缘化。此外,短期内进口产品的冲击有限,给了国内企业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36):46-47
在刚刚结束的2007年哈尔滨秋季糖酒会上,国产葡萄酒继续保持缄默.而东北地产品牌则集体布展,成为本次糖酒会上唯一的亮点。对于东北葡萄酒企业的活跃,除了因为地缘因素之外,改变以前多而散的局面.集中布展、争取形成合力是糖酒会东北企业参展的一个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华糖商情》2003,(50):21-21
在连续几年的全国市场调查中,沙城长城的葡萄酒被列为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购物首选品牌”、“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中国市场葡萄酒行业品牌知名度、质量美誉度、服务满意度、未来首选品牌四项指标综合第一名”的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除了后台的精心生产,还有一线的全力推广。如果说生产是基础、那么销售就是关键,如果没有精良的销售队伍和前瞻的营销策略,产品不但难以打开市场,企业反而会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0.
烟台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烟台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发祥地,聚集了大量的生产加工型企业,葡萄酒产业也为烟台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在中国葡萄酒市场逐渐被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对产业的清醒认识以促进其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梁剑  李刚 《糖烟酒周刊》2004,(26):24-25
在人们的一片期待和猜测声中,近期,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预审稿)发布。标准起草人王树生等专家表示。新标准起点较高。同时又照顾到了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的利益,对行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大家对新标准普遍比较看好,并且希望新标准正式颁行后能够结束葡萄酒行业概念横行、市场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23):30-31
兰州的葡萄酒消费能力一般,但其作为西部重点市场,不仅聚集了莫高、祁连、国风以及苏武庄园等本地企业,同时也是外埠企业敲开西部大门的一把钥匙,当曾经盛行的东北红酒时代基本过去,长城、张裕等品牌纷纷加大攻势,欲在这丝绸故道与地产主导较量一番,并培养起一块新的领地。  相似文献   

13.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5,(17):24-25
新天在乌鲁木齐葡萄酒市场居于主导地位,但新疆地区丰富的酿酒葡萄资源,使得葡萄酒生产企业众多,各类地产葡萄酒品牌在市场上充斥并较具知名度。由此,乌鲁木齐葡萄酒市场的竞争更多表现为“内战”。这种内战竞争令地域性品牌迅速提升。同时给新天的主导地位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4.
葡萄酒信息     
《糖烟酒周刊》2005,(42):46-47
广州:“品尝葡萄牙优质酒活动”举行,吉林集安:山葡萄采购价格攀升,武汉:“波尔多葡萄酒节”拉开中法交流活动序幕,重庆:市长峰会引来南非葡萄酒王,中粮长城:携手芭蕾艺术,助推葡萄酒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竞争和协调的双视角,探讨了在竞争白热化、市场盲从的形势下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出路。首先陈述了国际市场发生的变化以及本文的基本脉络,详解了葡萄酒市场的主要竞争手段和这些行为对于葡萄酒产业市场的适应性,从4P理论和企业战略层次的角度进行竞争行为的剖析,依据企业自身和市场主体的特点解读协调行为的可行性和突破口,以期为我国葡萄酒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黄更 《糖烟酒周刊》2004,(41):26-27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葡萄酒的年产量才有30万吨,为什么还会表现出“产大于销”的市场现象。著名葡萄酒专家王秋芳老师多次为本刊撰文指出,产品同质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当前,干酒占葡萄酒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约有十七八万吨,但是,这些产品的原料品种相似,生产工艺差别不大,产品感观性能没有显著区别,消费者只能依据企业的宣传购买产品。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好酒。产品同质化也导致了终端竞争不断升级,大家的产品都差不多.只能拼命地往相同的渠道里面挤,营销费用水涨船高。2004年9月,本刊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发表文章,发出了“不要都生产赤霞珠”的呼吁。产品同质化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同质化,从河北到山东,从宁夏到新疆,大家都在大力发展赤霞珠作为干红的主要原料,我们发表“不要都生产赤霞珠”,不是说赤霞珠这个原料不好,而是说整个葡萄酒行业缺少满足多样需求的产品。从今年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些良好的发展趋势,烟台中粮提出来要发展小流域的小品种.张裕最近投入巨资建设蛇龙珠基地。这种从源头上开始的细分,对梳理葡萄酒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本刊为葡萄酒企业的“原料战”叫好,并且希望这种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原料战越猛烈越好。相对于买店、促销等惹人关注的竞争,我们把这种原料上的竞争称为“暗战”,它体现了葡萄酒企业的理性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华糖商情》2001,(26):15-17
随着近些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碗喝酒的风气已经逐渐从酒桌上,特别是大城市的酒桌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适度饮酒和饮用低度化。葡萄酒顺应着这种潮流,并且因为其时尚表现力和具有保健作用,1995年底开始在国内市场上迅速升温。时至今日,在盲目上马葡萄酒的热潮逐渐冷静之后,葡萄酒的生产厂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葡萄酒市场供大于求。在这种竞争的市场中,谁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谁就掌握了开启市场的金钥。那么,消费者现在的葡萄酒饮用习惯是怎样的,饮用葡萄酒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对葡萄酒品牌的认知是怎样的?北京九力营销顾问公司于近日对386位北京市民进行了拦截访问。  相似文献   

18.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5):22-22
春节期间,我们曾经对兰州的葡萄酒市场做过一次调查,当时兰州盛行的是来自通化的野生山葡萄酒系列,长白山、通化等品牌横扫市场,将张裕、长城等中高档品牌弄得有些狼狈。半年时间不到,我们再次走进甘肃时,情况有了逆转,野生系列已风光不再,中高档品牌又露出了笑脸。  相似文献   

19.
梁剑 《华糖商情》2001,(23):21-21
山东是我国酒葡萄主要产区之一和葡萄酒生产大省,烟台和青岛是我国重要的酒葡萄基地,我国5个年产量过万吨的葡萄酒厂中.有2个在山东省,一个是行业领头羊张裕,一个是甜酒大王威龙,另外,山东青岛还有一个知名品牌——华东。可是,除了青岛、烟台两个沿海城市外,山东省大部分市场都被来自吉林的通化、野山、长白山等牌子所占据。通化等葡萄酒依靠低价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这不能不让地产葡萄酒汗颜。  相似文献   

20.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11):74-75
2007年3月2日-4日,中国(上海)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召开,来自智利、巴西、法国以及南非等地区的葡萄酒企业纷纷参展。期望借此找到合适的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2006年,上海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迅速。以葡萄酒为例,近几年上海每年消费均以15-20%的速度增长,消费总量超过4.3万吨,其中11%左右的市场被进口葡萄酒占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