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陵铜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铜文化产业方兴未艾。依托钻石模型理论,结合铜陵铜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四个方面出发,可以分析铜陵铜文化产业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铜陵应当加快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提升铜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铜都",争创"全国铜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中心",深化铜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促进铜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铜文化互补性产业,加快营销创新和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2.
国内目前公认的五大铜都分别为云南东川、湖北大冶、江西鹰潭、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它们或是青铜文化历史悠久、或是铜矿储量丰富、或是铜工业发达,在铜文化产业方面也走在国内前列,但其铜文化产业的发展缘由、发展基础、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各有不同,通过对五大铜都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这五座城市铜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之处与同质化问题,从中可以得出一定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析铜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总结铜陵城市形象设计发展的现状,明确铜陵城市IP形象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将铜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形象设计中,应遵循设计原则,扎根铜文化本体,创新传承方式,推动系统化设计,从而塑造具有个性的铜陵城市IP形象。  相似文献   

4.
发展青铜文化产业,对提升铜陵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发展铜陵地区经济有重要的意义。不过,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特色的青铜文化却并未能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而同步发展,铜陵的青铜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优势仍不明显,离建设文化强市的距离还存在较大差距。着手分析铜陵青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化解铜陵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乃是提升铜陵文化品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助力铜陵铜文化文创产品的发展是当下铜文化文创企业首要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SWOT-PEST模型对影响铜陵铜文化文创产品直播电商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分析发现,铜陵铜文化资源丰富,文创产业、直播电商快速发展,同时文创产品直播电商进入关键窗口期。但经过多年发展依然存在缺乏规划指导,融资渠道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铜文化文创产品直播电商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研究得出,铜文化文创产品直播电商发展需深耕本土文化、重视人才培育、加大推广宣传、拓宽营销渠道、紧贴消费者需求,策划差异化直播。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铜陵经济快速增长,必须发展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首先要识别铜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殊性,即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双重要求下的产业转型。创新是铜陵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是目前发展铜陵市新兴产业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7.
铜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铜文化与铜产业结合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和载体,它同时带动了多种产业的升级,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形态。以安徽“铜都”铜陵为例,借鉴一些经济学者关于产业组织结构、产业集群选择如何推动新型工业化与文化产业园区融合的相关理论,尝试构建一个有关铜文化产业的全球性的需求与供给曲线,解释铜文化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以及与现实情况如何结合。提出发展循环经济、走国内竞争、世界拓展路线、建立健全的产业园区交流平台以及混合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为现实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工业走廊是工业发展沿轴线演化与布局的概念,它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建设工业走廊早已成为区域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顺势发展区域工业之要道,工业化后起国家或地区纷纷采用此道.建设工业走廊可以促进中部崛起,安徽需要建设工业走廊,从而在中部强劲崛起.安徽适合建设工业走廊有多处,不过,我们认为从铜陵经合肥至淮南及蚌埠之间颇为理想,而铜陵与合肥之间尤佳.建设合铜工业走廊乃因势利导之举,且时机成熟.建设合铜工业走廊需要新思路:科学发展,特色工业,集体行动,公私合作,内生外引,铜陵先行;也需要新模式:平台化发展,集群化推进,链式精准招商,产业共享固本,专业机构运营.建设合铜工业走廊可以惠泽多方:铸就安徽工业脊梁,促进江淮产业互动,为促进中部崛起的工业走廊建设探出新模式,强化合肥中心地位,实现铜陵跨江发展梦想,树立区域合作范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战略的高度审视铜陵市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对利弊关系及铜陵与发达地区、周边地区差距及原因的分析,旨在唤起人们正视现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以推动铜陵的迅速崛起,为安徽和全国经济在新世纪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打造城市IP的目的是让城市具有独特辨识度、快速集聚人气、创造超级吸引力,提高城市知名度及美誉度。只有引发青年人的共鸣并引爆流量的火种,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和变现。因此,铜陵在打造“中国铜艺之都”城市IP的过程中要让铜文化鲜活起来,既要有“烟火气”,又要有“时尚范”。既要“抓住铜、延伸铜”,也要“不唯铜、超越铜”。通过对铜陵的“中国铜艺之都”城市IP特征要素以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要提炼铜文化元素、加强铜艺企业新动能、重视铜文化相关人才的引进,在城市IP形象性格、生活内容、衍生产品等方面发力,通过政府、机构、媒体的联合开发及长期传播运营,实现铜陵城市IP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推动铜陵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发展产业金融,通过产融结合,快速高效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金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铜陵市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城市,具备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基础条件。产业投资基金是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目前国内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有市场化专业投资机构主导的股权投资基金、政府主导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基金、政府与市场化投资机构合作基金三种类型。针对铜陵的实际情况,铜陵市应选择政府导向型基金模式。从组织方式看,契约性产业投资基金更适合铜陵市。从基金形式方面看,伞形基金的模式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济源市坚持"文化立市"、科学规划布局、打造文化精品、兴建文化"地标",以发展文化产业。未来济源市须构建一个总体布局、叫响一大品牌、开发三大重点文化资源,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6月20日,铜陵市首届"康富杯"中小企业创新与竞争力研讨会在铜陵学院隆重召开。铜陵学院院长丁家云教授,铜陵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佘恩有,市委副秘书长刘宪宁,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张云龙,铜陵康富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李俊平,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致平教授,铜陵市统战部副部长凤为友,铜陵学院副院长倪国爱教授、冯德连教授,铜陵学院科研处处长马克和教授、铜陵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杨教授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铜陵学院、铜陵市委政研室、铜陵市工商联和铜陵康富房地产  相似文献   

14.
孔国庆 《铜陵学院学报》2009,8(5):77-78,119
城市雕塑建设是雕塑和城市文化和谐、统一的体现。透过城雕作品的形式语言,传递城市文化特质,展现市民的精神面貌,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坚持雕塑创作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当城雕作品给予大众一种感动时,才会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类文化丰碑而非简单的城市装饰物。文章对铜文化背景下的铜陵城市雕塑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铜陵在大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以铜文化为灵魂,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切入点:一要整合现有资源,理顺管理渠道,侧重做足做大景点;二要追溯历史渊源,发掘历史价值为现今旅游服务;三要以特色铜工艺品的开发为旅游产业增内涵,添底气;四要以走出安徽为基础,大胆走出国门,对铜文化进行全方位宣传。五是城市建设要因势制宜,突出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六是要借助较大型文体活动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提升铜陵的铜文化品牌形象。七是要从长远出发,培养与选拔一大批旅游产业优秀人才,为铜陵旅游产业最终做大做强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智能时代发展的趋势下,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出现为城市景观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创新空间。文章以铜陵市为例结合铜文化和城市景观设计,对数字媒体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运用实例创新性地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融入进铜文化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个性化以及服务与功能的智能化、多元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铜陵和鹰潭都是以铜工艺品体现铜产业经济特色的城市,两市都大力发展铜文化,但是角度和举措不同。铜工艺品在拥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铜陵以铜闻名,因铜而兴。众多出土青铜器代表着铜陵,乃至皖南地区古代采冶史的最高成就。与其他地区相比,铜陵出土青铜器具有采冶历史悠久、冶铸技术多样、多文化交融、文化内涵深厚的显著特点。展现铜陵出土青铜器的精巧铸造工艺,挖掘隐蕴其下的文化内涵,为当下铜陵发展融入铜元素,打造铜文艺,开发铜商品,弘扬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认为绥化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文化产业总量实力小、管理体制机制不活、基层文化建设薄弱、文化市场不完善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亟须采取相应策略,促进绥化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励骅 《铜陵学院学报》2007,6(5):101-103
安徽铜陵市在全国率先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力。理性思考铜陵的做法,我们发现:当地教育局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扶持薄弱学校;运用一定的市场化操作手段,多方筹措办学经费。这些政策措施的有力执行,确保了铜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