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两岸广告业因为接触行业时间差、生活习惯差,市场规模都有不同之处。台湾因较早接触欧、美、日、港等国家及地区先进广告的熏陶,在经验值上是比较丰富的,但以经验过活的时代过去了,大量的台湾广告精英进入大陆。对于大陆市场规模,我常说在内地13亿人口每人赚1元,就是13亿元人民币。台湾2300万人口就算每人一样赚到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将近4年时间里,我正好经历了内地广告质变与量变的关键时刻,全世界没有一个产业能自绝于中国大陆奔腾发展的洪流,广告业当然不例外。来自台湾的我能充分感受到在内地做广告和在台湾完全不一样的格局,这样的环境下做广告,无论是品牌形象的塑造、产品的销售量、创意的影响力,一旦得到实际的肯定,它所带来巨大而超乎想象的成就感,的确是在台湾时所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3.
从1979年至今,张百清从事广告已30载。从台湾到大陆,前一段是积淀,后一段是绽放,经历了台湾广告业的兴起,见证着大陆广告业的进步,他自感幸运;由乙方到甲方,感性与理性交织,主观与客观相伴,找对人、做对事,他以新的角度、思维继续关注着广告专业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广告导报》2005,(9):48-51
中国台湾广告业无论是媒体、广告公司、广告主、广告教育都比大陆相对发达。实质上,台湾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造就了台湾广告业产业组织的独特样态。从台湾地区1997年开放市场论经验,海峡两岸广告圈生活、生态又是如何?内地台湾广告人又是如何看待内地、台湾两地的广告行业的?台湾地区广告人的先天优势与后天弱势何在?从台湾地区来内地闯荡的广告人们,又把怎样的先进理念带到了内地?此次由《广告导报》发起的中国台湾广告业态报道。得到了众多在内地的台湾广告人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台湾地区强势广告杂志《动脑》的大力配合。使得我们能够在本期专题中梳理台湾广告业界提升国际化视野与专业态度的成长脉络。台湾广告人进入大陆工作。或多或少地影响和促进着内地广告人素养的硬着落;反观内地广告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先天优势。从另一个侧面映衬出这片土地吸引着、感动着这些来自台湾广告人,他们改变了各自生活的轨迹、事业的版图、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念。同时他们带给大陆广告业隐约可见、随机而动、随需而变的跳跃式成长。也深深地触动并影响着每一位大陆广告人。  相似文献   

5.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以后,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隔绝数十年,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两岸关系才破冰发展。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互动更加频繁。2010年ECFA的签署,加快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进展,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领域开展了规模日益扩大、程度不断深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关系不断改善,两岸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加快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的规模和速度,对于两岸经济不断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大陆对台湾农产品的零关税等优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解决了部分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难的问题。若进一步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市场,关键还要加强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后的服务与客户关系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有多少台湾广告人在大陆,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们中间有些人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来到这里,有些人则可能是昨天才刚刚下飞机:他们中有的早已在圈内大名鼎鼎,有的却可能还是创意小兵。实际上,台湾广告人在大陆广告圈的分布也极为广泛,外资广告公司、本土广告公司、自创公司的都有。而从专业角色上看,做客户的、做创意的、做导演的、做制作的……也都有,在这个圈子里的几乎所有领域里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有人说,"为了工作去移居"是台湾人在20世纪末的重大移居原因,说穿了就为了"安居乐业"四个字。而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天台湾广告人才的移动,是台湾广告板块开始变动的指针之一,这除了显示全球化的脉动,更可能是台湾广告史上的影响甚巨的关键时刻。然而,从现状看来,台湾广告人才的移动对国内广告业的影响肯定也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广告业的规范化问题,是广告业良性发展的机制问题。我国自1979年恢复广告以来,广告业的发展很快,中国广告业的发展速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罕见的。这种发展,使得中国广告业规模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逐步开始成熟。但是,在中国广告业迅猛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较大的隐忧,那就是,广告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规范化的运作机制远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1、广告业各要素的关系未理顺  相似文献   

9.
陈培爱 《广告大观》2007,(3S):30-32
中国入世后,广告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高层次的国际性竞争,这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台湾地区广告业的坎坷道路,也可能是我们明天的缩影,也可能我们另辟蹊径。我们不一定要在实力上与外资广告公司相抗衡,拼个你死我活:也不一定都要站在广告业的金字塔顶上。我们可以在广告业发展的另一片蓝海中,走出一条有中国大陆特色的广告业发展的道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近二年中国广告业发展迅速,广告量突飞猛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态势,这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竞争激烈不无关系。不久,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一些专家、学者会间交谈,有一个话题令大家关注:中国广告业的"量"的发展与"质"的发展不同步。大家注意到:广告经营单位猛增、广告投入量加大,而广告从业人员素养、资质提高不明显,违反广告法的广告数量不少,即使未曾违法的广告其致效水准总体仍偏低。前些日子收到台湾资深广告界前辈赖东明先生的短笺,他对大陆广告发展感到鼓舞之  相似文献   

11.
喻胜江 《糖烟酒周刊》2007,(23):115-115
近些年,我国台湾白酒进军大陆市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前几年的游击发展到今天有计划、有规模的正式登陆抢滩。这主要表现在:2006年台湾广福企业专门为大陆市场设计研发的“古意”系列台湾白酒;(如古意台湾高粱酒成为2007年度《参考消息》海峡两岸的栏目协办单位。)  相似文献   

12.
贾文艺 《中国市场》2015,(11):174-176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其开放的时间和力度要大于中国大陆。台湾和中国大陆同源、同根、同祖,其在高教领域有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值得中国大陆借鉴和学习。本文根据台湾的见闻并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对台湾的高职教育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的优势,结合祖国大陆的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祖国大陆高职教育的新思路,以期达到促进祖国大陆高职教育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董妍 《国际广告》2009,(11):23-25
青岛啤酒(以下简称“青啤”)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台湾市场的大陆产品,从商标被抢注、少量的贸易出口,到为当地带来一股“青啤热”;从广告受限,到与当地代理商合资建厂,其品牌发展之路一波三拆。青岛啤酒在台湾所遇到的坎坷,恰恰是很多大陆品牌在台湾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两岸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波动上扬的态势,台湾农产品出口越来越依赖大陆市场。从整体水平看,大陆农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大于台湾。就发展趋势而言,两岸农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为进一步扩大两岸农产品贸易,对比较优势台湾大于大陆的产品,可在大陆建立相应的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便捷的对台交易"绿色通道;"对于比较优势大陆大于台湾的产品,需要打破台湾政策上的限制,简化检验检疫程序,促进大陆农产品对台贸易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两岸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波动上扬的态势,台湾农产品出口越来越依赖大陆市场。从整体水平看,大陆农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大于台湾。就发展趋势而言,两岸农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为进一步扩大两岸农产品贸易,对比较优势台湾大于大陆的产品,可在大陆建立相应的物流集散中心,形成便捷的对台交易“绿色通道”;对于比较优势大陆大于台湾的产品,需要打破台湾政策上的限制,简化检验检疫程序,促进大陆农产品对台贸易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广告导报》2005,(9):55-56
宋秩铭:台湾广告界元老级的人物。目前台湾广告界不少中、新生代广告人也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十几年前,他毅然决然放弃台湾成熟的广告业经营,在内地广告业刚起步的浪头,主动请缨到内地打天下,与内地拥有最高营业额的上海广告公司合资登陆。  相似文献   

17.
一、在中国统计网中的中国广告业最近我企图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找一些有关广告业发展的宏观数字资料。但翻遍这本厚达将近900页的书,找不到一点有关我们这个行业的统计资料。2000年中国大陆广告业的经营总额达712.66亿元,广告经营单位更多达70747个。远比中国的群艺馆、文化馆多,比艺术表演团体的经营规模大。如果从目前广告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程度来说,更是人人皆知,就是各级统计年鉴上,也都少不了广告插页。可见这个行业影响力之大。但在中国的统计网络中,广告业却比不上群艺馆、文化馆!一个规模达700多亿的行业在国民经济统计中被忽视,一个有着深刻影响的行业因此而显得如此不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经过改革开放心来30多年的发展,我国广告业已经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产业。广告业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广告业发展是工商部门承担的一项指导行业发展职能。  相似文献   

19.
台湾与大陆石油化学工业理性共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石化业60%已转移到大陆。由于看好大陆市场未来的需求潜力,多数石化企业还在持续加码投资。“大陆与台湾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之路是相反的,大陆是从上游走向下游,台湾是下游走向上游。所以台湾的石油化工产业链下游很发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行销经验。而大陆是由上而下地发展,因此其中下游发展缺乏经验,所以两地互补的空间很大,产业链的连接也是大势所趋。”台湾石油与化学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谢俊雄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20.
《商务周刊》2009,(12):48-49
《商务周刊》:作为台湾经济研究智库的学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大陆提出的“海西战略”?从1990年代台湾大量向大陆市场投资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成为两大台商聚集区,目前两地的台资规模仍然大于福建。在未来的产业承接上,海西区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