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慷 《中关村》2006,(4):96-99
方沛宇,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0年获日本政府文部省奖学金赴日留学,先后在琉球大学和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大学助教,大型企业的系统工程师等职。2000年4月于东京设立DYNA株式会社,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03年回国,与数名留日学子和日本专家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数字家电解决方案的研制开发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2.
于洋的名字,远没何他的事业“北京大地”那么响亮,但“北京人地”的辉煌却是他一手创造的。于洋是一位神秘人物。他的神秘,是因为他十分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从不宣传自己;他的神秘,还是因为他的人生阅历和创业历程极富传奇色彩;他的神秘,还在于他经过18年的搏击,将“北京大地”从负资产迅速扩充到净资产15亿元并完成30亿元的财富积累,使企业的财富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但是,他的神秘,并非不可破解,要认识于洋,还得立足“大地”,这个自由的广场。八年的民办教师生涯“北京大地”的一名员工这样评价于洋:“他很少碰见机遇,却总能赶上潮头”。的确如此,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就是在动乱中度过的。他是“文革”中的老三届,动乱荒废了他的学业。此后,他又到内蒙古草原插队落户,当了8年的民办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时候,他重新捡起了  相似文献   

3.
马文良 《中关村》2016,(4):68-69
"创业本身就是有失败率的,但是如果说在同质化没有创新的创业,失败率会更高,高到社会可能无法承受。"彭志强,年少有成。翻开他的履历,都会禁不住有这样的感叹。"25岁,他就进入清华紫光的IPO项目组,全程参与清华紫光的上市过程;26岁,从零开始创建清华紫光的分销业务,销售额迅速飞涨到数十亿;29岁,升任清华紫光副总裁,成为国内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这一年,他  相似文献   

4.
秦皇李  赵娇 《中关村》2006,(5):102-105
这是一个东北男人。这是1990年远赴日本求学13年将汽车技术学到并应用到国际前列的一个男人。这是一个将技术带回祖国,在中国汽车业“空心”的局面下“精卫填海”营造一个技术与人才平台的人。他就是宣奇武。北京精卫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貌不惊人,但绝对坚定;斩钉截铁,却彬彬有礼。宣奇武对笔者说,女儿6岁,在日本,理想是开花店,他欣慰。因为,那同样是将快乐带给别人。他承认,有时候很累,因为“精卫”的目标足以将一个平常人压跨。宣奇武没有野心,他追求的是事业。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在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缺乏自主创新品牌的情况下,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网上搜索久其老总赵福君,获得的信息寥寥无几,关于他个人的信息基本没有,只有参加对残联的捐助这种公共信息。他应该是一个很低调的人。和赵福君的会面印证了记者的猜测。他显然是一个随和而不喜张扬的人,他生在湖北,有着湖北男人典型的温和的性格;他在东北长大,因此说话又带有东北口音。他告诉记者,读书的时候对数学很着迷,总觉得老师教得不够,初一初二的时候就把高中的课程都学完了。1982年考上哈尔滨的一所大学后,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当了四年班长,1989年硕士毕业后和夫人一起分配到北京,在学校当老师,给厂长、经理教授计算机。这段时间是比较悠闲的时光,没有太多事干,打打桥牌,下下棋。这几年用赵福君的话来说,就是“有点耽误”。到1995年,学校成立了一个科技公司,让赵  相似文献   

6.
在玛曲的那几年中,才让深入到牧区的最基层,体验了艰苦的农牧生活。在甘南大草原上,他和牧民一起手执鞭子挥汗驯马;在高山峻岭搬送巨石,他的手磨起了一个个血泡……牧民的生活深深烙在他的心头。恢复高考给才让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填报志愿时,他在同学的提示下上填写了东北工学院机械系的志愿。没料到,就这么不经意的一个志愿,就决定了他与中国的钢铁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靠着双倍的努力,大学4年才让成绩都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毕业论文获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奖。毕业后,才让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国家钢铁权威机构——钢铁研究总院工作。他非常喜欢钢铁研究总院稳重实干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越 《中关村》2014,(1):114-117
当画家可能并不是齐鸣的刻意选择.他走上这条路好像是一种特殊的宿命。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离奇的事儿,光是考美院的经历就让他哭笑不得。因为齐鸣画画的底子很好,在考美院的时候.他认为基本功好的人应该学油画。于是他报考了鲁迅美术学院的油画系,谁知到考试的时候,齐鸣却被莫名地分到国画系了,于是他就学了4年国画。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报道》2002,(12):51-52
1976年,旋振荣创办了宏碁,26年来,从这里孕育出Acer、BenQ、纬创、国电子、智扬科技等一大批知名IT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泛宏碁”家族。如果青年时,他没有及时摆脱赌博的不良嗜好,那他的人生将极可能是一片惨淡;如果他在赚到自己第一个1000万时,丧失目标、惰性发作,那他只会是众多暴发户中的一员。但他战胜了不良嗜好的引诱;他目标明确、韧劲十足地打拼到今天。尽管拥有百亿身家,他却在退休前订立了“再造宏碁”的冲刺目标。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他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启发着研究者做出新的发现。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大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弛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0.
问及朱岳最早接触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他说当属1988年广州到佛山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但后来真正参与其中是10年之后了,1998年,朱岳调入当时的泰克所,几个月后成为泰克所的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8,(4):13-13
审计署长李金华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他自比为“国家的看门狗”,在老百姓中有极好的口碑。他替纳税人看着管理国家的部委怎么花钱,他和他的战友们恪尽职守,帮助咱们老百姓看好共用的“钱袋子”。审计署长这个部级“大官”,名声好听,其实是个极易得罪人的差事。李金华在位10年,铁面无私,敢讲真话,享誉“真言勇士”的雅号,自有其因。他在离任感言中动情地说,“我在工厂的时候,全厂职工拼死拼活,干一年,最多有二三百万元的利润。1985年,我到了审计机关,一看,有些部门一出问题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心里很不平衡。当时,我就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用四个字来说,就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刘峰 《信息产业报道》2006,(5):26-26,28
创业本身并不总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或许创业只是因为遭遇到职业天花板“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会为你开一扇窗。”2004年对于曾经是上海某著名医药公司的市场经理Robin来说,或许正是窗户打开的时候。这个曾经的市场经理人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之路。他遭遇的职业“天花板”让他去意已决。  相似文献   

13.
李磊  CFP 《中关村》2006,(12):103-105
提起“海岩”这个名字,人们立刻就会想起这几年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一系列电视连续剧,从《便衣警察》到《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从《永不瞑目》到《玉观音》,几乎部部家喻户晓、万人空巷,也捧红了徐静蕾、陆毅、袁立、孙俪等一众耳熟能详的大明星。在公众眼中,海岩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席畅销书作家”,然而海岩还有一重鲜为人知的身份——管理着多家酒店的职业经理人。海岩的白天和黑夜是完全分割开来的,白天,他是锦江集团副总裁、昆仑饭店董事长;晚上,他是含情脉脉的畅销书作家、言情剧编剧。他游走于商界与文坛,怡然自得而乐此不彼。黑白海…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8,(10)
联想的如日中天让即使退居二线的他仍然被媒体和世人关注着。他享受到的啧啧赞誉也许超过任何一位中关村企业家。时代造就了他,他造就了联想。20多年前,联想蹒跚学步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15.
1976年,施振荣创办了宏碁,26年来,从这里孕育出Acer、BenQ、纬创、国电子、智扬科技等一大批知名IT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泛宏碁"家族.如果青年时,他没有及时摆脱赌博的不良嗜好,那他的人生将极可能是一片惨淡;如果他在赚到自己第一个1000万时,丧失目标、惰性发作,那他只会是众多暴发户中的一员.但他战胜了不良嗜好的引诱;他目标明确、韧劲十足地打拼到今天.尽管拥有百亿身家,他却在退休前订立了"再造宏碁"的冲刺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产业报道》2003,(5):49-49
追赶IT的脚步 有人说.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而罗证则正是那种随时准备迎接机遇的人。1996年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罗证进了美国标准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外资企业.而当时他的目的也很单纯.因为外资企业工资高,待遇好,他的目的很容易就被满足了。到了1999年.工作稳定的他却有一种强烈的想换  相似文献   

17.
汪旭对个人发展愿境的描述有些让我吃惊,“我希望能在IT、在首信的岗位上干到2008年,至于未来,我对咨询业和经济管理学方面做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使我想起他曾经说过的另外一句话:“我所从事的不是IT风口浪尖的行业,而是踏踏实实做基础服务和应用,所以我现在不会很有名,将来也不会很有名。”虽然他很年轻,但不能否认,他是一名学者型的总裁,他身上透着一股强烈的书卷味,他骨子里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学者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传云 《中关村》2023,(3):48-51
<正>从在厕所边拉出中国第一根实用光纤,到让中国光纤占据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服务于亿万家庭……赵梓森用大半生的砥砺奋进、披肝沥胆,为我国成功追上了“光”!2022年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因病逝世,享年91岁。从2G、3G、4G到5G,我国高速发展的通讯技术背后,离不开赵梓森院士的发明创造。从在厕所边拉出国内第一根实用光纤,到让中国光纤占据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他砥砺奋进几十年,为国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拥有赫赫功绩的赵老行事低调,他的经历和生活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张俊杰 《中关村》2009,(12):62-64
他正在制作国内最大的反光镜我国一项最大的球面反光镜,历经2年多的时间,近日由共和国第一号专利发明人胡国华即将制作完成,成为了北京海淀科技园区的新亮点。记者闻讯赶到了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通过有关部门,找到了这位光学专家。胡国华虽然已经退休,但他发明专利的脚步却从未停止。见到胡国华时他精神焕发,说话声音洪亮,思维敏捷,  相似文献   

20.
每到十月,中国的媒体、出版业都开始关切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归属。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英国戏剧家品特,总算让我们松了一口气。因为此公不像前几年的几位那么陌生,在八十年代大家追捧荒诞派戏剧的时候,品特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我们对于他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我还是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