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现状(一)第一支柱居绝对主导地位,第三支柱发展尚不充分截至2021年末,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9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万亿元,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投资运营规模分别为2.61万亿元和1.79万亿元,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税延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仅8.35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业务仍处于初步试点阶段,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第三支柱尚无法匹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养老保障的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缓慢,除客观条件制约外,与“认识误区”也不无关系。澄清并走出发展养老保障第二、第三支柱相关问题的认识误区,凝聚社会共识,有助于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步伐。误区一:主要通过鼓励居民消费降低储蓄率。数据显示,我国一直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为此我国政府就“鼓励消费”作过一些部署。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或许在2035年耗尽,“十四五”期间我国养老金保障缺口可能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模式及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商业保险参与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养老金投资监管及商业养老市场发展、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产品多层次财税政策支持、推进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度改革和提升公民养老保险意识与素养等。既有国家引导乡村振兴的金融战略导向,也有国家扶持居民创收的金融支持举措,使养老保障类型的选择建立在遵循法制化原则条件下,寻求效率与公平均衡的基点之上,以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在法律保障下实现养老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世界银行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三支柱"体系的社会保障模式."三支柱"模式认为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最终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根据"三支柱"模式,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由政府举办的基本养老保险Social Security(第一支柱)、雇主资助的企业年金Employer Pension(第二支柱)和雇员个人建立的退休养老收人Personal Saving(第三支柱)组成,其中雇员个人建立的退休养老收入(第三支柱)完全由雇员个人出资、拥有及控制,又称个人养老理财收人.本文论述的个人养老理财业务及个人养老理财市场就是指围绕雇员个人养老理财收入(第三支柱)而产生的理财业务及理财市场.  相似文献   

5.
<正>"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我们必须加快补齐养老金体系短板,多措并举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是个世界性难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程度日益加深,迫切需要从完善优化养老保障体系与制度设计、发掘第三支柱养老金发展潜力、畅通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等多方发力,为增强全社会养老财富储备、积极应对老龄化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恺希 《中国外资》2012,(20):217-218
<正>一、引言(一)中国现行"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1、简介"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结构是世界银行1994年在《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即促进经济增长》报告中提出的,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派对于养老保险的一些政策主张。我国的养老保障"三支柱"包括:第一支柱:即公共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并强制执行,覆盖全社会,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属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吕梁市实际,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土地保障、个人养老金账户储备和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三支柱,要构建多层次、城乡整合、协调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1995、2002、2007、2013和2018年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相对水平和退休收入替代率等多种指标,估算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及变化,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1995~2018年,三种指标均显示,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在1995年位于较高水平,在75%~80%之间;之后逐渐下降,于2018年有所回升,在50%~65%区间。而且,不同单位性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群体间的养老保障水平有所差异。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较为适度,但主要依赖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等第二、三支柱的发展较为薄弱。本研究为促进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供了学术基础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中的8355个家庭数据,在控制家庭人口特征和家庭经济能力的情况下,分别从家庭消费水平和家庭消费结构两方面考察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养老保障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养老负担会使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明显下降,但是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会显著提高;参加养老保障会显著提高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尤其是无养老负担家庭会减少对未来养老的预防性储蓄而增加当期消费,养老保障的消费增进效应明显,但是有养老保障家庭的各项消费支出占比则没有显著的提高或下降。这充分说明养老负担是家庭消费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养老保障是刺激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消费增长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宣华 《上海保险》2020,(1):39-47
“十三五”时期,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迎来了重要的战略发展窗口期,国家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倡导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养老险公司及养老金公司加大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创新力度,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投资管理水平,向大众推广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提高产品多元化服务水平,落实银保监会关于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长期化、净值化发展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庞大的养老服务市场逐渐形成,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向多元化、品质化、综合化方向转变。我国建立了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但目前还存在第一支柱独大,二、三支柱发展缓慢的状况。商业银行在助推二、三支柱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金融支持功能,如何提升其参与养老服务的金融效率成为一项关键问题。本文围绕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服务金融展开研究,探讨了商业银行开展养老服务金融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以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养老服务金融发展案例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提出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养老服务金融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公共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增加,在20世纪60、7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养老保障体系改革,强化和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保障,由国家法律强制加入,保障层次较低,覆盖合格的居民或公民,通过养老保障税或缴费的形式筹集资金,如美国的社会保障计划,英国的公共养老金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补充性养老保障,由雇主自愿发起,雇员自愿参加的待遇水平较高的养老保障计划,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如美国的401(k)计划、403(b)计划,英国的职业年金,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第三支柱是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以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形式存在,如美国的个人退休账户等。这些改革显著地改变了退休收入保障的职责,由仅仅政府负担,变成企业、个人和政府共同负担。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支柱”视角的吉林省养老保障筹资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保障资金支出规模逐渐扩大。从"三支柱"角度分析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养老保险资金结构不尽合理,第一支柱中的财政投入能力有限,第二、三支柱对养老保险资金的支持力度尚未显现,养老保险资金缺乏可持续性的积累机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资金筹措的先进经验,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筹措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应向第二、三支柱拓展,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从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资金,以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短缺的状况,实现养老保险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发展进程和国内发展现状看,目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第一支柱依赖程度较高,可持续性存在隐患,呈现"一支独大"的结构特征;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发展缓慢,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且面临发展瓶颈;以个人养老储蓄投资形成的第三支柱尚在初步探索过程中,未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安排。在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格局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需要银行体系、保险行业.  相似文献   

15.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国家养老金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和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利于缓解养老金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个人养老金的核心特征是个人主导和享受财税政策支持。从功能上看,个人养老金是养老金制度补充和收入补充,推动投资养老理念形成并促进资本市场完善。目前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试点政策在覆盖人群、税优设计和运行流程等方面存在问题,未来应统筹国家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制定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相适应、公平有效的财税政策,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加强养老金融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含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步伐仍远低于人们的预期,特别是存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严重缺位问题.从国际上看,美国、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较快的国家,分别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的实践困境,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我国第三支柱规模的逐步扩大及长远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航  张华 《中国金融》2007,(19):34-35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应对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的养老保障财务危机,世界各国对原有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重新调整了政府、市场、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目的是通过市场的效率来弥补政府的不足和失灵。总的发展趋势是:第一,政府的社会保险财政给付责任减小,其工作重点转变为保证退休人员基本需求和弱势群体的最低需求;第二,政府从养老保障的主要提供者,转变为通过引导、规范和监管,推动市场机制运营的职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第三,政府、市场和个人三者的养老责任逐渐趋于均衡,形成目前较为流行的多支柱养老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徐鹤龙 《银行家》2020,(4):73-75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持续关注,养老成为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要议题,一系列根本性变革陆续展开。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养老服务高度重视,已明确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时间规划,养老金融将迎来重大发展前景。商业银行作为养老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养老金融业务上将大有可为。一般地,养老金融体系主要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方面。其中,养老金金融即为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体系,养老服务金融主要涉及金融资产配置和非金融服务等,养老产业金融则涉及养老产业的投融资运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为三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是世界性潮流,中国正在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险的第二个重要支柱,是职工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第二道养老保障,它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养老”责任在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得到更加均衡合理的分担,加快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今后5至10年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时期。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凯  钭旭杰 《上海保险》2010,(9):10-13,28
商业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基于其独特的保障功能和资金优势,理应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养老保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与国际同业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