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淼 《金融纵横》2014,(6):76-80
我国目前虽然从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全覆盖,但制度“碎片化”严重,养老保险制度多轨并一轨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在养老统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于人民银行系统的行业年金模式,实现与社会养老制度的良好对接。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3):72-75
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总体上看我国有养老资金不足、养老设施短缺和养老资源分布不均三个问题。目前,信托与养老相结合的产品已经面世,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体而言养老信托仍处于起步阶段,离发达国家成熟的养老信托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发挥信托优势,投资养老地产、推动养老服务,实现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保值增值,贫困、空巢、失独老人的养老资金来源和养老模式探索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从2005年成立至今,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投身于养老事业,并且致力于打造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以产业的思路去规划与运营。如今,"亲和源"模式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吸纳了超过一千名的老年会员。对"亲和源"模式的解读,已不单单是对一个项目的总结,在养老需求、产业发展受到社会、市场的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亲和源"模式其实更代表了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和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农村养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是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针对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和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提出现阶段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促进农村养老社会化,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型,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方兵  易守宽 《云南金融》2011,(4Z):152-153
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形势,必须实现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的有机结合,从而使老年人安度一个幸福、温馨的晚年。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单一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形势,必须实现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的有机结合,从而使老年人安度一个幸福、温馨的晚年。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在社会运行管理中,创新出"虚拟养老院"的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当前的农村社区养老问题解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是对随着乡镇财政危机而带来的敬老院养老的衰败和传统居家养老面临着的子孙不在场的困境解决的一种模式上的探索。它有利于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切实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浅析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 《金卡工程》2010,14(9):247-248
近年来,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地都在进行农民工养老保障的有益探索,农民工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建立面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条件,将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直实行的是以土地保障为基础,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特色的养老保障模式。但这种传统的保障模式的功能逐渐消退,导致农村养老问题及相关的社会矛盾日趋严重。本文就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颖 《云南金融》2012,(9X):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孟颖 《时代金融》2012,(27):176-178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社会关注,但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日渐衰微,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久以来,农民被赋予了土地使用权,那么就应该让土地承担起一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可行性探究,认为可以将土地信托方式纳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基于“孝”伦理而形成家庭养老模式,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这种模式具有超常的稳定性;而到了现代,支撑这种稳定性的基石被抽出,家庭小型化导致了家庭养老面临困境,而中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从而造成了公众的养老焦虑症。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养老保障体制改革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供需矛盾突出。PPP融资模式引入了社会资本并注重市场机制,符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公平的现代财政制度要求。利用PPP融资模式促进养老机构投资有效实现了"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更好地探索老龄产业和事业发展的高效模式。本文阐述了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结合理论分析了PPP融资模式的融资结构和优势,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和风险分担视角研究了PPP融资模式与养老机构投资的结合,为我国利用PPP融资模式促进养老机构投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一弱势群体给予特定制度安排,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是国家与社会的基本责任。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除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外,一直是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占主导地位。当前,由于我国农村经济转换和社会变革进程加快,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导致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本文在总结分析传统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情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厘定职责,强化政府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立足实际,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着眼长远,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衔接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涵 《时代金融》2016,(6):122-123
目前,数量庞大的失独群体俨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镇江市,本文从失独老人的养老现状出发,分析其在物质、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发现与失独老人最为贴切的社区养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综合老人的需求和我国的国情,提出完善失独老人社区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以解决失独者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总体购买意愿一直偏低。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使用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养老责任认知对老年人养老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老年人的养老责任认知显著影响其对养老服务的购买意愿,倾向于认同社会化多元养老责任的老年人有更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此外,身体状况欠佳、受教育水平较高、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收入较高、使用互联网和居住在城市的老年人更有可能购买养老服务。建议从养老责任认知层面引导老年人转变养老服务消费观念,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权责框架,优化养老服务政策,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意愿,促进我国养老服务市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结构的迅速转型给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在现有的三种社会化养老模式所构建的养老体系下,养老金虚拟账户现金流不足带来风险不确定性危机进一步凸显,无法实现养老模式转型的目标。养老金进入实体产业,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有效的养老金资源化、成本节约以及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保障能力,能够有效承接养老模式的转型。支持养老金进入实体产业而非虚拟市场是国家在微观治理与宏观治理对接中探索出的合理的、战略性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辽宁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家庭传统养老模式的弱化,都使得辽宁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辽宁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框架还有很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未来趋势所在,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社会化养老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探讨解决新形势下辽宁社会化养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刘强 《金融博览》2011,(11):29-30
对所有人来说,如何养老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你拥有过难忘的童年生活,蓬勃的青年生活以及成熟的中年生活后,谁都还想拥有一段金色的老年生活。那么,要想让自己的养老生活更加金色,有哪些养老模式可供选择和参考呢?  相似文献   

20.
《礼记·礼运》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有所养,一直是自古以来社会所追求的一大理想、普通百姓心中的美好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礼记·礼运》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有所养,一直是自古以来社会所追求的一大理想、普通百姓心中的美好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养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和生活节奏加快,中青年一代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照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来解决。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有利于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的形成。据推算,2015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将超过500万个。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