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日照港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上级领导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12年,日照港集团紧紧围绕港口立市战略的大力实施和港城、港桥、港带、陆海四个一体化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港口竞争空前激烈等困难和挑战,抢抓山东半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1,(1)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主题,更是承担着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引领高质量发展,肩负打造更高质量、更强动力、更优结构增长极重任的自贸区的重大时代课题。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天津东疆港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以以党建联盟建设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道路,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和自贸区党建的融合发展、和谐共促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3.
罗斯福  张海兵  陈政  谢树仁 《经济师》2022,(1):157-158+160
数字经济助推衡阳传统行业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衡阳正在推进"一体两翼"战略的实施,重点关注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数字技术,全面支撑衡阳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衡阳建设数字经济高地过程中所形成的四大优势和所面临的四大瓶颈的基础上,认为衡阳应从四个方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批次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机制检验显示,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中介作用,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向中介作用。分城市区位来看,东部城市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分城市规模、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来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大城市、非资源城市和两控区城市。鉴于此,应根据城市特征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政策,充分利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补偿效应,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宁波、温州、台州、舟山为代表的浙江港口城市崛起为浙江经济乃至长三角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打破了近代以来宁波与上海两个港口城市此长彼消的怪圈.本文试在分析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浙江港城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沿海港口城市六十年的发展轨迹,揭示其对当代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7.
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2000—2016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进行赋权分析;运用线性加权模型测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方法研究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总体上呈波动趋势,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②五大维度发展指数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创新发展指数曲线呈"M"型,协调发展指数曲线呈"N"型,绿色发展指数曲线后期呈"M"型,开放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共享发展指数曲线呈"W"型结构。③"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度波动明显,呈现"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四个阶段,距离优质协调状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核密度估计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收敛态势,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度2003—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子探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资本要素、消费支出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等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在明确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以经济运行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分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9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剖析区域发展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17年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东向西梯次下降;三个子系统指数在国家中心城市内部及其之间均表现出高度非均衡性;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集中在区域间,而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且呈扩大趋势。据此,从加强区际循环、深化三大变革、开展先行示范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模型从八大经济区、不同城市规模两大视角,揭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的地区差异及空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水平区域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分别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及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之间。城市规模上的差异则表现为城市规模相差越大,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越大;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并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刘佳骏 《发展研究》2023,(12):39-44
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典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经验发现,这些城市普遍致力于数字技术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动数实融合、数据要素价值化、拓展场景应用领域等方面,以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结合路径启示,从加大数字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共享平台、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完善数据交易机制促进数据要素流动与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满足应用场景需求5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战略选择。以黄河流域3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固定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从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下游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探索构建了包含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根据综合水平得分高低将9个国家中心城市划分为领先型、平庸型、落后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选取国家中心城市2010—2020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对创新驱动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创新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U”型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创新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U”型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表明,东部地区创新驱动效果更佳,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更强。据此,提出国家中心城市“因城施策、因时施策、因业施策”的组合发展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8—2018年非枢纽城市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非枢纽城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其高质量发展.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对非枢纽城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二线和三线非枢纽城市企业,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资源密集型企业以及一线非枢纽城市企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丰富了非枢纽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文献,对高铁建设的规划布局及其经济分布效应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湛泳  李珊 《财经研究》2022,48(1):4-18
在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16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选用SBM-GML指数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测度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利用PSM-DID模型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激发区域创业活力,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交互促进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在常住人口100万及以上规模城市、东中部地区以及具备人、财、物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总之,智慧城市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融合能够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的研究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和创业活力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分析视角和经验证据,也为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