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黄河三角州地区热量指标分析,了解黄三角地区30年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黄三角地区及周边共25个国家级气象站30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Mann Kendall突变分析、T滑动法、ARCGIS空间插值等方法,对黄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0℃积温、≥10℃积温、≥0℃、≥10℃初终日及持续日数等进行时间和空间分析。[结果](1)年平均气温、≥0℃、≥10℃积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 20世纪90年代增温最快,年平均气温、≥0℃积温在1996—1997年发生突变; 季平均气温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2)年平均气温、≥0℃、≥10℃积温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中西部地区,与纬度成反相关,经度成正相关。(3)≥0℃、≥10℃的初终间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相似,中西部地区与纬度成反相关,经度成正相关。(4)≥0℃、≥10℃的初日为提前趋势,终日为推迟趋势,其空间分布特征中西部地区初日均与纬度成正相关,与经度相关程度不大; ≥0℃终日与纬度成负相关,与经度成正相关,≥10℃终日与纬度相关程度不大,与经度成正相关。[结论]黄三角地区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华南地区1960~2011年101个时间序列较长的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华南地区年总辐射量呈现“U”字型变化趋势,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1960~2011年,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速为019℃/10年、013℃/10年和023℃/10年,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为76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与1960~1980年相比,1981~2011年华南地区≥10℃积温高于8000℃以上的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40个纬度,高于7500~8000℃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25个纬度,高于6 500~7 500℃积温约向北移动了015个纬度,这将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产和种植。同时,近52来年均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8mm/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与全国降水量分布呈一致性。1960~2011年,华南地区光能、热量和水分等农业气候资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农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作物生长期延长,生长季热量增加,种植界限向北、向高海拔扩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活动积温是农业气候资源评价最重要、最普遍的指标之一。利用1960—2009年河南省1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均温数据,研究1960—2009年河南省≥0℃和≥10℃活动积温时空变化。[方法]运用5日滑动平均法计算≥0℃和≥10℃积温; 基于GIS平台进行空间插值,点面结合地研究了两种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总体变化格局上,1960—2009年河南省≥0℃和≥10℃积温都呈上升趋势,前者年均值5 226℃、增加013%/年、振荡周期4年,后者年均4 6585℃、增加022%/年、振荡周期3年; (2)代际变化上,≥0℃和≥10℃积温变化趋势相似,均以2000年为界,之前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之后则发生较显著增加趋势,均呈自南而北的增大态势; (3)在空间格局上,虽然两种活动积温都展示着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趋向,但≥10℃积温的趋势更加明显; (4)两种活动积温的代际数值均与纬度和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河南省活动积温的区域分异特征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但其活动积温代际变化区域特征与其他省区相比存在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1956~2009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89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气候观测资料,采用气象气候倾向率、MK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54年来东北地区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各季节平均气温都表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但各季节间气温增幅存在差异,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为0.49℃/10年,夏季增温增幅最小,为0.17℃/10年;(2)≥0℃和≥1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58.74℃/10年和60.97℃/10年;(3)≥0℃初日平均提前1.9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0.53天/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2.34天/10年;≥10℃活动积温初日平均提前1.1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0.57天/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2.49天/10年;(4)较1956 ~1979年,1980~ 2009年各界限温度和活动积温等值线在空间上明显北移.  相似文献   

5.
建平县系属辽宁省西北冷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境内丘陵起伏,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5.5~7.9℃;最热月平均气温22~25℃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4~-10℃;10~15℃期间积温为2700℃以下;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初日在4月中、下旬,稳定≥15℃的终日最早在9月上旬结束;无霜期120~130天;5~9月降水量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找出近40年来菏泽气温变化的特点及规律,为农业生产和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分析了菏泽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性。[方法]利用菏泽地面气象观测站提供的197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高温低温日数资料,采用一元一次线性回归法、六阶多项式线性拟合法、变异系数法、显著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的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近40年来菏泽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6℃/10年;(2)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显著,线性速率为0.54℃/10年,秋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小;(3)最高气温以0.13℃/10年的线性速率增加,最低气温以0.587℃/10年线性趋势升高,最高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低于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和突变性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变化的特征;(4)高温日数(≥35℃)以1.09d/10年线性趋势增加,低温日数以0.81d/10年线性速率减少;(5)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在1993年、1979年、1982年发生了突变。[结论]近40年来菏泽的年、季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气温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近60年来增温明显,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0.38℃/10a;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大,年降水量波动特征明显。年平均风速略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元谋是云南金沙江流域区典型的干热河谷盆地,气候干湿分明、热量充足、光日照丰富,是云南重要的冬春蔬菜种植、出口,热带水果引、试种植和国内知名蔬菜、粮食作物冬季繁制种及科学研究基地。为客观评价元谋县干热气候及变化特征。[方法]选取云南125个县市的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做气象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和元谋县近54年来的气温、降水做气候倾向、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周期分析。[结果](1)元谋是云南省的高热量、强光日照区、最干燥区和光热资源高效利用区,热量因子主成分得分在滇中河谷盆地及以北最高,光日照因子主成分得分居云南省最高,干湿因子主成分得分为云南省最低。(2)年降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0. 64mm/年,突变发生在1963和2010年,2001年后年降水量减少趋势变化明显,变化周期依次为26年、16年、2—4年。(3)长夏季平均气温有-0. 009℃/年的较明显趋势变化,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变化周期依次为25年、17年、4—6年;最冷时段平均最低气温有-0. 036℃/年的明显趋势变化,突变发生在1971年之前,变化周期依次为19年、4—6年; 11—2月(冷时段)时段平均气温变化周期依次为8年、3年; 1991~2010年间,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日数较前30年增加0. 3d/年、低于4℃的日数增加了0. 4d/年,日最高气温高于38℃的日数减少了3d/年,日平均气温在25~30℃之间的日数减少了2. 5d/年;各统计时段气温在2009年由明显下降转为明显上升。[结论]元谋县空气干燥,光热资源在云南滇中河谷及以北地区最丰富;年降水量、冷时段气温、最低气温和长夏时段气温均呈下降或微降趋势变化,年际间有明显的突变点和变化周期,其中16—19年和4—6年的变化周期均在年降水量和各个统计时段气温的周期变化中均呈现,极端高温日数减少、低温日数增加;受2009—2013年云南持续干旱气候影响,各个统计时段气温均呈现反相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北疆甜菜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为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深入研究和适应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961—201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ArcGIS空间插值法、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结果]1961—2016年北疆甜菜生育期平均气温、降水量、≥10℃积温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平均风速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近56年北疆甜菜生长季各气候资源在不同时段(1961—1980年、1980—2000年、2000—2016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平均气温、降水量和≥10℃积温变化特征为"低—中—高",参考作物蒸散量和平均风速变化特征为"高—中—低",日照时数变化特征为"高—低—高",相对湿度变化相对平稳。空间分布上,平均气温和≥10℃积温总体呈"中部偏高,东北和西南偏低"的特点,降水量、相对湿度和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日照时数总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平均风速总体呈"中部偏低,西北和东南偏高"的特点;周期变化特征显示:各气候资源均存在30年左右主周期和18年左右次周期,并且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周期性较强,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周期性较弱;突变结果显示:甜菜生育期北疆各气候资源发生突变的站点数和突变发生时间均存在差异性。[结论]通过北疆气候变化对甜菜生育期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研究,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规律,加强北疆甜菜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甜菜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塔城市近53年玉米生育期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新疆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气候因子(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趋势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方法]文章选取196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运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结果]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缓慢减少趋势;从相对湿润指数来看,玉米生育期表现湿润化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积温的突变结果分别表明在1995年、1996年发生增加突变特征,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分别在1997年、2008年发生减少突变趋势;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平均最高气温、积温大致存在多个尺度的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尺度。[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新疆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气候因子(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趋势变化特征、突变特征和周期特征。[方法]文章选取196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运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法。[结果]塔城市玉米生育期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缓慢减少趋势;从相对湿润指数来看,玉米生育期表现湿润化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积温的突变结果分别表明在1995年、1996年发生增加突变特征,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分别在1997年、2008年发生减少突变趋势;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平均最高气温、积温大致存在多个尺度的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尺度。[结  相似文献   

12.
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如今,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学者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Pettitt突变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连市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和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根据大连市3个气象站点1964-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气温方面,近50年来大连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964-1987年为相对冷期,1988-2013年为相对暖期,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平均气温增加了8.13%。降水方面,多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不明显,总体平稳但年际波动较大,阶段性干湿特征不显著,并未发生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3.
依据湖北省1961-2012年近52年来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线性倾向、Mann-Kendall、小波分析法对极端气温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年极端最高气温呈现弱增温趋势,年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远大于年极端最高气温,增温倾向率为0.556°C/10a;年极端最高气温在1994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986年出现突变且存在11a和6a周期;空间上,大部分地区极端最高高气温呈弱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则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全球变暖和地形因素是造成极端气温差异的可能因素,局部地区的极端气温变化和城市化水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一、渔业生产现状(一)水域自然资源状况上杭县位于闽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20.3℃,总积温4750-7420℃,无霜期267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520-2130mm,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发育。全县水域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境内有大小溪河25条,河流面积6.7万亩;池塘面积7344亩;水库面积44258亩,其中大型水库1座(棉花滩电站水库,该库区在上杭县境内水面面积2.6万亩),中型水库2座(金山电站水库  相似文献   

15.
一、林地选择与整地杨梅是亚热带、温带的耐寒性常绿果树 ,在北纬20°-31°的区域内 ,有野生杨梅生长的地方均可栽培。杨梅园要求设在海拔低于800米 ,坡度小于45°,腐殖质层厚的酸性黄壤、红黄壤(pH值4 5 -5 5) ,向阳通风 ,便于集约经营 ,交通运输方便的山地、丘陵等。气候条件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 -18℃ ,大于10℃的活动积温4500 -7000℃ ,无霜期280天左右 ,年均日照时数1300小时 ,相对湿度85% ,年降雨量1100 -1700毫米)。在光辐射较大、热量充分、冬春季积温较高、4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揭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典型地区不同特征气温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1960~2015年间的观测数据,综合线性回归、距平、小波和重标极差分形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讨淮河流域气温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周期特征。[结果](1)年平均气温、春、秋、冬季气温总体都呈上升趋势,但夏季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气温都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2)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而气温年较差为波动减小趋势。(3)年气温、春秋冬季气温存在较显著的2年、3~5年左右短周期,而夏季气温无明显周期规律。(4)未来气温变化趋势上,年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不同季节气温仍将呈升高趋势,而气温年较差仍继续呈减小趋势。[结论]1960年以来淮河流域不同特征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显示了气候变暖的区域影响效应,但气候变暖对气温偏低季节的影响更偏大,且未来流域气温仍将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酒泉市所属6个站点1959-2008年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资料,对近50年来酒泉市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酒泉市年和各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且酒泉市平均最低气温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即增暖现象在最低气温上表现的更为突出;(2)近50年来,酒泉市的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下降幅度为每10年0.044℃,除秋季外,酒泉市各站各季日较差也呈线性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重点对长江流域春季油菜花期预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利用1994—2007年长江流域45个站点的油菜发育期数据和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花期的特征。依据油菜在不同发育期时段的累积积温,选择0℃、5℃、10℃不同下限温度分别计算积温指标建立花期预报模型,并应用于2018年春季长江流域站点的花期预报,将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检验不同积温指标对长江流域油菜花期预报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油菜花期主要集中在2—4月初,开花时间呈现出自西南到东北逐渐延后开放的趋势;长江流域油菜盛放观赏时间较长,自西南地区2月底到东部地区安徽江苏一带3月下旬到4月初会陆续迎来油菜盛放期。长江流域油菜在抽薹和开花时段中从抽薹始期到开花盛期阶段所需的累积积温最高,开花始期到开花普遍期阶段所需的累积积温最少。[结论]利用积温指标预报的开花始期时间效果总体较好,但普遍较实际开花期偏早,部分站点偏差较大,其中以0℃积温指标建立的预报方法效果最好、5℃积温指标次之、10℃积温指标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一 克山农场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高寒地区,全场耕地总面积36.56万亩。年平均气温0.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年平均为2,299℃,无霜期110天,最短年份只9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86毫米,年日照时数2,939小时。光、热、水三大气候资源,虽基本能满足以麦、豆为主的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年际间相差悬殊,对作物高产稳产,影响很大。1965年以后,从建立生态农业入手,着重在植树造林,耕作改制两方面下功夫。建立了“绿色水库”和“土壤水库”。建立生态农业,虽然过程较长,伹一经建成,就容易出  相似文献   

20.
[方法]利用德州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4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经验频率法、趋势分析法,[目的]对该市0℃界限温度初(终)日、间隔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稳定通过界限温度80%的保证率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德州地区≥0℃的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增长速率为4.12d/10年,主要集中在2月中下旬;终日有延迟趋势,推后速率为0.27d/10年,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间隔日数显现出略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4.39d/10年,平均为288d;≥0℃活动积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增温速率为117.2℃/10年,平均为4 982.5℃。全市稳定通过0℃界限温度80%保证率的初日范围为3月1~6日、终日范围为12月9~17日、积温范围在4 939.7~5 295.4℃之间。[结论]气候变化使当地热量资源增加,夏玉米等作物生长期延长,冬小麦播期有所推迟,返青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天数缩短,对粮食作物造成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