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家不是天生的》是一本创业研究的权威书籍。作谢洛德(Lloyd E.Shefsky)系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企业家临床教授,家族企业中心联合主任。还是Kellogg学院女经理人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他创办并担任创业学会会长。他还是Kellogg—Recanati国际EMBA项目顾问委员会的创始成员。在此之前,谢洛德教授由州长任命出任伊利诺创业教育学会董事及美国经济学主管委员会伊利诺经济学教育理事会委员。他创办并担任创业学会会长。作为享誉国际的创业研究专家、企业领袖的导师和顾问,本人也作为一位成就卓的企业家,谢洛德教授真正了解创业的方方面面,深知要成为成功的企业家需要什么。关于谢洛德的介绍,可参阅本刊2006年第10期封面人物章《谢洛德:企业家不是天生的》。 《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一书,是他历时六年研究而成,集当今创业界最前沿研究成果于一身,将企业家强大的梦想这一概念与从200余位成就非凡的美国企业家处汇集的实用建议和实例讲解结合在一起,为怀揣创业梦想的人们提供行动指引。 曾有学指出,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经济由于创业革命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创业们正在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价值,当今美国财富中超过95%是在1980年后创造出来的。在谈到中国的创业环境问题时,谢洛德教授告诉记:“对中国企业家来说,从来没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中国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企业家。除了乐观和激情,那些来自美国——这个创业界领袖的、富有建设性的经验能让这些富有激情和梦想的人们更觉得有迹可循,实现梦想也显得可靠。”从本书中,您可以学到诸多颇具价值的课程,如萌生想法、冒险、克服失败恐惧、形成强烈的职业道德、打破常规、预先为机遇作准备,以及也许是最为重要的:克服阻碍您的常见误区。《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一书是美国三大图书俱乐部(财富图书俱乐部、纽布里奇管理项目和商业周刊图书俱乐部)的备选图书。曾用英语、汉语、日语、泰国语、希伯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匈牙利语出版过数个精装本和平装本,同时也是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及其他大学的必读或选读材料。 谢洛德的作一经出版立刻得到了企业各界成功人士的赞扬。 非常感谢谢罗德教授对本刊的信任,授权本刊连载此书,以飨读。 向给与大力支持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及徐学军主任、费月燕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编按]  相似文献   

2.
这可能是笑声最多的一次"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3月5日晚,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主办的"两会沙龙"上,当主持人《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向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展示微信圈里广为流传的,其和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人大会场挨在一起看手机的照片时,这位"董姐姐"像小女生一样不好意思地低头掩面而笑。在接下来的另一场沙龙上,TCL董事长李东生、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玩起了"我向总理提建议"的游戏——每位企业家都将右手边的企业家当作总理,并向其提出自己在关于创业和创新方面的建议,然后再由"总理"作出回应和点评。虽然明知只是游戏,但每位企业家都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口吐  相似文献   

3.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10,(17):11-11
本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5周年纪念特刊。 窃以为,25年、尤其是1996年"二次创业"以来,《中国企业家》持续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大大小小的报道,去探求与呼吁"企业家"这个物种在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企业》2007,(10):59-60
企业家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历练来获得的。成功企业家具有种种特别的品质和能力,从设想成为企业家,到如何成为企业家,以及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所要面临的挑战很多。对中国企业家来说,从来没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创业时机,中国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企业家。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呢?  相似文献   

5.
时政摘要     
《企业与市场》2005,(7):6-7
《云南省价格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云南企业家首进“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云南涉农商标注册突破5000件  相似文献   

6.
女性企业家已经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创业领域,而是毫无惧色地踏入充满竞争的男性世界,与男企业家们一决高下,并且脱颖而出,成为众人敬仰的新财富女性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3,(22):164-165
本文从企业家网络视角分析了企业家把握创业机会的机理,提出基于企业家网络的创业机会识别理论模型。并从企业家网络的关系、结构和治理机制三个方面来对创业机会发现进行论述。最后,通过某公司老总整合网络资源,把握住市场机会,实施"品牌战略"的案例实证了企业家网络在创业机会识别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份创业公司名单背后的技术创新史又是21家生机勃勃的小巨人公司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推出“未来之星——21家高成长性创新公司”的第23年。23年里,共有483家创业公司出现在这份名单上。梳理这23年的名单我们可以发现,技术创新是中国创业公司发展壮大的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9.
“锄头”理念 成就伟业 创业至今,连文成一直秉承着“锄头理念”——向农民学习:先播种,再管理,然后才有收成。 曾几何时,农民企业家早已不是个新鲜的词儿!而在许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早已“脱胎换骨”成为城里人的今天,却也有始终愿意当泥腿子,始终执着于自己农民身份的人。连文成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前,大家非常陌生的一个名字——《中国企业家》横空出世;十年前我们响亮地打出了”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这样的核心理念。我们杂志创办20年和二次创业10年来最大的价值,我们认为就是创造了一个共识.创造了一个有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价值在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也非常遗憾,近两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这个共识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家》2010,(7):15-15
《中国企业家》编辑部及刘建强主笔,你们好! 看了贵刊2010/03—04期《卖掉公司,去投资》一文,获悉五星电器汪建国董事长正致力于创新创业天使投资孵化器,我们很受启发。当前国内创新创业非常需要企业家天使投资孵化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24):264-266
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与新兴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一起成长,见证了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曲折发展 历程。这个阶层从无到有,乃至壮大,离不开它的不断变换着的学习对象。在不同阶段,那些风靡一时的偶像 给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对这一事实的记录应该是新中国商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动态变化与企业成长历程相伴而随.本文使用来自11个省市364份有效问卷,首先验证了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在"集体创新"、"分享认知"、"协同进取"和"共担风险"等维度具有相互独立性.实证研究还发现,大型企业在协作进取维度上比中小型企业表现好;大型企业在风险共担维度上的感知水平最高,小型企业次之,中型企业最低;但是,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的集体创新和分享认知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读当一面     
《中国企业家》2011,(13):17-17
杨辉 男 现居北京 职业生涯:18年 职位:万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读龄:4年 《中国企业家》读后感: 4年前开始创业丑寸结识了《中国企业家》,创酷对中小企业发展趋势持续而深入的观察,让我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6,(15):15-15
自CCTV《赢在中国》3月29日正式启动以来,不仅得到国内许多知名企业、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且得到了海外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赢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全新打造的大型选拔活动,以2006年中国空前的寻找创业英雄的“造星”事件作为主要线索,同时,它更是一个让具备商业潜能的英才横空出世的平台。这一活动一推出,就迅速在中国几十个城市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2006年,中国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创业、创新、创利,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词句,创业,不仅可为企业积累财富、为国家贡献税收、为社会创造就业,其内在的推动力也必然对和谐社会的共建带来深远的影响。栏目真正迎合了这个时代精神深处的巨大需求。创业者、企业家必将成为这个时代被推崇的英雄。“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现已成为激发着有创业梦想的有志之人,奔向远方。目前,这一活动如烽火燎原之势,它的影响力已远远超越了一些娱乐类节目的社会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女性在冬天里展现巨大的"抗衰"优势,崛起的"她力量"创立汇聚高端商业女性的温暖组织——木兰汇,发出她们集体的宣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月7日晚间,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2年度木兰时尚之夜暨第四届中国"商界木兰"颁奖典礼上,一群女性企业家用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舞台剧《从明天开始》回顾创业中的抗衡和坚韧,生活中的付出与回报,以及洗尽铅华后的坦然与希望,同时也发出了她们集体的宣言。一部《从明天开始》的独幕舞台剧,为我们展示了一批有  相似文献   

17.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7,(23):156-158
中国三代企业家坐在一起,反思创业历程及代际命运在柳传志与陈东升的记忆中,当年毅然决然开始的创业生涯,都像是对前三四十年生活、轨迹、乃至价值观、理想观的一种永别,甚至"背叛"。相对年长的柳传志可能不会用"永别、背叛"这么激烈与极端的词来形容自己的选择,而比柳年轻一代的陈东升坦承道,他1983年大学毕业时,有人提出让他到粮油总公司去工作,他断然拒绝,觉得这对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之进步,犹如创业本身,走上的是一条虽百折而难返的不归路倏忽之间,《中国企业家》未来之星评选进入第十个年头。加上2010年度的新晋者,累计登榜未来之星的成长性中小企业已达210家。  相似文献   

19.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4):272-284,286,288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护者?《中国企业家》其魂魄.其风骨,其内涵.有何独特之处,整理二十年来《中国企业家》创造出的一句句口号,在一次次关键事件上观察与评论的立场,或许能帮助人们能体察出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20.
读当一面     
《中国企业家》2011,(22):19-19
《中国企业家》读后感: 每每被企业领袖的创业故霸所打动。自己也是而立之年,工作不愠不火,有时候也萌生创业的想法,但总是给自己这样那样的借口,打消这个念头。总安慰自己,那些成功的创业故事都有其特殊性。其实仔细看每个企业家的故事,虽然有偶然性,但有一个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