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振湖 《农村展望》1992,(11):14-15
实施标准化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十年来,我们在全县农业领域大面积实施以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为重点的农业综合标准化,促进了水稻生产连续十年登台阶。总结实践经验,使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加快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几点认识刘志澄1994年1月,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这是本世纪最后十年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方针,对加快农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以及全国城乡人民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长远和...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的成绩 1.农业对外开放提高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多边、双边、政府、民间的渠道,全国农业系统引进了几十项效益在10亿元以上的技术成果,引进了包括粮、棉、油、水果、蔬菜、牧草、水产和畜禽种苗等10余万份品种资源。这些科技成果的引进,有力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比如,机械化养鸡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使我国养鸡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我国农作物种植技术发生了一场革命,1984—1995年累计增加农业产值达600亿元;水稻旱育秧技术和设施园艺的引进,对提高我国水稻生产、丰富蔬菜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兼业化还是集中化?:与冯海发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农村改革,实际上是一场新的农村土地革命。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并未从理论上找到一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道路,或者说并没有真正明确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于是,当农村改革陷于胶着状态之际,我国农业发展是走农户兼业化还是走土地经营集中化道路的理论纷争便愈益激烈起来。不少同志认为我国农业应该走农户兼业化的道路。这使我们大惑不解,现就这些问题谈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思斋 《农业经济》1999,(10):13-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我国农业进入关贸总协定的可能和临近,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迎接挑战和把握住发展机遇,加快农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解放后,我国农业是从小农经济,通过土地改革,逐步走向了农业合作化和集体经济的几十年发展过程。特别是经过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发展的二十年,应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世界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已经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许多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十年来也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总结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新世纪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对本世纪世界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轨迹作一总结,以期对新世纪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一、常规现代农业的成就与问题1、“石油农业”的成就与代价“石油农业”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之所以被称为“石油农业”,是因为它大量地使…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革命:过去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概述了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演变过程,第二部分以诱导创新理论为依据对过去农业科技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展望了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文章的最后部分在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战略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登上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三个台阶,1996年粮食产量达9600亿斤。其它主要农产品也都成倍地增长。农村经济全天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快速崛起。农村社会总产值较之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30倍左右。非农产品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70%。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生活改善最明显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科学技术进步。这是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得出的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策。目前,“科技兴农”正在全国蓬勃展开,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十年改革,我国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产值平均以每年6.2%的速度逐年增长,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严峻的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十年改革的实践,对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以实现今后十年我国农业的下一个目标,是至为重要的。这里仅就理顺农业生产关系这一方面说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9月国务院作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实施、充实和完善。 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过速,人地比例持续恶化,农业科技进步迟缓,农业资金短  相似文献   

12.
科技、农业与国民经济——以色列农业考察报告冯中朝以色列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农业和农业科学技术在几乎是光秃秃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奇迹。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以色列在立国不到50年的时间里在农业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呢?199...  相似文献   

13.
前言     
《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是根据1981年下半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和原国家农业委员会的布置进行的。目的是在农业区划的基础上,从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的角度,以1980年为起点,研究到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发展中带有方向性、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业劳动力素质是生产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的提高和改进,农业劳动对象的拓展、升级换代,都是农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结果。到本世纪末,我国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必将上升为第一位因素。今后十年,我国农业要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5.
改革以前的几十年中,我国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统购统销,自由市场贸易比重微不足道。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但总的来说,市场化商品经济是不发达的,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以农业为对象谈谈向市场经济过渡与农业政策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综合开发是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条成功之路。十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提高了农民群众收入水平,加快了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力度,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新水平。一、十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7.
昭通农业生态经济建设,是八九年国家“长防”“长治”工程在昭启动而全面开展的。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优化农业投资结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依据农业投资理论,对我国农业投资结构和农业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如下观点:一、加大农业投资力度,确保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历史发展来看,农业是永不衰退的产业。“十五”期间农业肩负着增加市场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任务,农业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历史,我国农业的积累为支持工业、支持城市作出了很大贡献,国家通过低价收购农产品等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工业发展资金,1950年至1980年的30年间,农业向工业提供的资金高达6000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又向工业转移了1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化道路的选择刘进辉,王殿安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经济问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就特别重视,并视为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伴随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机化也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还要...  相似文献   

20.
记者:水利建设对山区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刘嘉坤:长久以来,我国大部分山区农村十年九旱,水利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的关键因素。这方面我更是深有体会。我们九间棚村地处640米高的龙顶山上,祖祖辈辈以来更是十年十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