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开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全县矿山企业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征收及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共清理矿山企业125家,其中煤矿92家,非煤矿33家。三年半时间,共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400万元,非煤矿采矿权价款10.5万元,非煤矿采矿权使用费37万元,追缴资源补偿费50万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近10万元。  相似文献   

2.
包装物是指为包装本企业的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袋等,其范围包括: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2、随同产品销售而且不单独收取价款的包装物3、随同产品销售单独收取价款的包装物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现行工业企业对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会计核算有以下几种:一次摊销法;分期摊销法;五五摊销法。然而这三种方法不能解决在存货管理及核算过程中“帐”和“物”的相符,如何让“帐”和“物”的相符,如何让“帐”和“物”相符呢?本人就这一问题发表个人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3.
建筑施工企业对临时设施都习惯于采用直线摊销法。这种方法虽计算方便,但不符合配比性原则。近期我们采用分期配比摊销法摊销临时设施,认为方法可行,符合配比原则。分期配比摊销法就是用临时设施建造的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数额,以工程价款收入为基数,在施工工程建...  相似文献   

4.
(1)各级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时,要审查探矿权、采矿权价值的处置情况。 (2)凡是转让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的,必须由取得该项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和国土资源部及委托的省(区、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并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进行处置。 (3)国有矿山企业已经占有的探矿权、采矿权,其价款可以由矿山企业申请,经国务院地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部分或全部转增国家资本金。 (4)矿山企业采取发起方式设立待上市股份公司的,应在股票发行前进行探矿权、采矿权评…  相似文献   

5.
政策点击     
财政部等三部委:国资矿权出让收益中央地方“二八”分成日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联合发布的《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出让价款收入按固定比例进行分成,其中20%归中央所有,80%归地方所有。据了解,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包括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登记机关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出资(包括中央财政出资、地方财政出资和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勘察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时所收取的全部收入以及国有企业在申请国家出让其无偿占有国家出资勘察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时按规定补缴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  相似文献   

6.
《乡镇论坛》2013,(34):41-41
甘肃省肃南裕国族自治县一位农民企业家来信说:两年前.我公司申请了一个铅锌矿的探矿权.属于公司自己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最近.由于勘查工作完毕,我们拟申请将探矿权转为采矿权,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告诉我们。需要进行采矿权价款评估并缴纳采矿权价款.请问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缴纳吗?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5条规定:企业应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与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8.
《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12):F0003-F0003
国土资源综合收益大幅度攀升。切实加强国土资源资产收益的征缴和管理工作,2004年收缴土地出让金27766740元、土地年租金390593元、采矿权价款473000,截至2005年8月中旬收缴土地出让金18190300元、土地年租金381500元、采矿权价款52400元,为地方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9.
旷晶 《财会通讯》2006,(12):53-54
一、取得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以下简称“新准则”)的要球。为取得矿区权益而发生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作为矿区权益的取得成本。因此,矿区权益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取得的在特定区域内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的权利。当申请取得矿区权益时,如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土地使用权支出、中介费以及与申请取得矿区权益有关的其他支出,借记矿区权益类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其它应交款”等科目。矿区权益取得后发生的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和租金等维持矿区权益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是否摊销以及摊销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否确定以及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然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摊销额的各种计量公式却并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笔者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基础上,选用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对无形资产的每期摊销额予以折现,并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提出了合理的摊销建议,以期更好地反映企业在当期实现的收益中由无形资产所创造的利益数额,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评价各项无形资产,制定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相似文献   

11.
融资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增值税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永 《财会月刊》2010,(5):23-24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销财务费用。这里,实际利率是指具有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时利率,  相似文献   

12.
共同治理逻辑下的智力资本摊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共同治理"的企业理论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此理论背景下,重新界定智力资本的内涵,指出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本文重点对智力资本是否应该进行摊销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提出智力资本作为资本价值运动过程的一部分及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的基础应该进行摊销的结论,并对智力资本摊销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分期收款结算会计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分期收款方式在销售时商品已经发出,但货款是分期收回的(通常是超过3年),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销售企业向购货方提供的信贷,应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五条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5.
殷燚 《新疆财会》2007,(3):33-34
自国家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建立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等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收益管理的基本制度。目前,探矿权采矿权收益及其分配总体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局面,不仅资源收益数量逐年增加,收益增幅不断提高,探矿权采矿权收益分配管理进一步规范。在探矿权采矿权出让收益管理取得了明显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会计处理上,由于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应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五条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8.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属于经营资金的流通领域,处于资金循环的销售阶段的工程价款收入,是实现企业纯收入,保证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工程价款结算的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关系到企业的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为此,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及建筑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矿企业在资产收购过程中,收购价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物资产,;二是采矿权,三是收购溢价。存在溢价收购行为的,根据依据收购款的性质,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案:一是支付的溢价款确认为商誉;二是支付的溢价收购款确认为采矿权价款。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案比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案不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更加合理,而且,可节省一大笔所得税。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该资产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为了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获取潜在经济利益的能力,往往在自用的同时对其进行出租,对于企业自用兼出租的无形资产,如何进行成本摊销尚未形成定论.文章根据不同类别无形资产的自用兼出租情况,提出不同的成本摊销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