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信息的极度缺失是目前农村的普遍现状。直接的后果是农民不但要承担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的风险,还要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在一次国外考察回来后对记者感慨:“美国农民看着电脑种庄稼,我们的农民却家家供着财神种庄稼。长期以来,在国家统一收购的制度下,农民不需要考虑卖粮食的价格问题,只有天气是与收入挂钩的因素。供一尊财神保佑风调雨顺,是多数农民朴素的愿望。中国正在进行的粮食体制改革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粮食收购的多渠道化,农民可以自主地决定种什么?卖给谁?怎么卖?与此同时,信息成为农民进行种地卖粮决策…  相似文献   

2.
正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果树学博士,在柑橘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沿;他是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足迹遍布主要柑橘产区,被果农誉为"农民的财神";他先后当选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农民关注的"三农"问题持续发声。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在他与柑橘科研结缘的30多年里,一直情系"三农",怀揣让中国柑橘产业跨入  相似文献   

3.
<正>开栏的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烈日、脚踏实地,成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农民称他们为"活财神",他们称自己为"农保姆";他们的待遇普遍不高,他们的付出让人钦佩。他们就是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农技员。农业部办公厅发起"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本刊将全程参与采访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近农技员,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体味他们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4.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头顶烈日、脚踏实地,成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农民称他们为"活财神",他们称自己为"农保姆"。他们的待遇普遍不高,他们的付出却一点不少,他们就是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农技员。吉立斌,海南三亚市吉阳镇的编外农技员,在由农业部办公厅发起的"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中,他凭借扎实的工作和农民的好评脱颖而出,记者有幸对其进行采访,让我们一同近距离了解他的工作与生活,体味他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5.
走向新世纪的乡村世界,不论是村容村貌还是农民们的内心世界,变化都是翻天覆地的。虽说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太慢,但一些微观的消费热潮,却让我们感到十分欣喜。"科技消费"风劲吹科技图书在农村走俏。一方面是许多农民在市场农业中吃过苦头,许多农作物因为品质低劣,在市场上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肯要;相反,有许多农民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看清路子,找准方法.让自己的"新、奇、特"品种投放市场,取得了可观的利润。鲜明的对比,就突出了科技的重要性。有些农村就出现过养蟹大户办学堂、农技人员被农民当做"财神"四处邀请,甚至还出现了农民在逢年过节时,不送补品送良种,不送黄历而送科技书籍的喜人景象。"法律消费"正流行  相似文献   

6.
正"粮财神"茹振钢长期致力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让土地生金,让百姓吃好;"第一书记"于勇讲奉献求实效,带领向阳村提前3年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农技"铁人"黄秀泉将种子视为孩子,身患重病却仍坚持在水稻育种工作第一线;农民杨大可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种水果,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川妹子王平致富不忘乡邻,扶贫帮困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7.
正当全国各地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之际,如何让干部受教育,有效地转变工作作风?如何让农民得实惠,有效地解决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政府服务滞后,农民在生产中缺技术、缺信息、缺销路、缺资金等问题?如何解决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作风不深入,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等现实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行之有效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福建省屏南县独树一帜地建设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农民利益有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新时期农民职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就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新时期"谁来种地"问题。农业职业化就是要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中央连续12年出台一号文件扶持"三农"发展,但农村要素外流加剧的局面并未扭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青  相似文献   

9.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严控经营者"非粮化",禁止经营者"非农化"。?工商资本租赁农地要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经营规模适度和农地农用的原则。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农业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提供实实在在的为农服务,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上海市嘉定区积极创新农民培育模式,运用农民田间学校这种创新的培训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通过"讲、看、学、比"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田间"的授课方式,创建"六个一"特色活动,用当地农民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的培训方法,提供零距离服务,切切实实地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受到当地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正>去年6月,围绕农技培训工作,我们在皖北农村开展了一次实地调查。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参加农技培训积极性不高,并非是他们不想学技术,而是培训的内容、方式与他们的需求不相适应。有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学到"。有的教学在方式简单、呆板,授课从理论到理论,专业术语多,通俗语言少,农民感到枯燥无味。有的在农忙时举办培训班,农民虽有心参与,但又怕误了农时。另外,参与农技培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这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农民权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农民财产权的缺失和不平等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一书中揭示,发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买方市场不期而至,农民对调整农业结构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迫切,但苦于不知道怎么调?调什么?这反映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困惑。结构调整怎么调?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普遍认识是一致的: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好卖养什么。那么,什么赚钱?什么好卖?农民不知道,基层干部说不准,也不敢说,怕到时农产品滞销,农民找上门来,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当前,农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些地方颇具成效的实践,或许会对困惑中的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有所启发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北京市平谷区农广校通过"空中课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这种课堂形式不受时空限制,覆盖面广,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参加学习,而且授课视频还可以重复收看。使农民学员既不耽误生产,又掌握了致富技能。一、千方百计联系学员入"群"曾经,"空中课堂"对于学校、教师和农民学员都是全新的领域。教学如何组织?学员从哪里来?"空中课堂"优质资源如何利用?学校的教师怎么发挥作用?直播课讲什么?怎么让农民进入培训群,都是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当前,农村厕所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何重要意义?农村改厕还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参与改厕全过程,让农民监督、让农民评判、让农民满意,本文为您带来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新绛县南李村南管锁家的蔬菜温室里,最近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南管锁激动地说:"我活了60多岁,还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4分地一个月赚了6400元.听老马说,还能赚6000多元哩!"在当地农民的心目中,老马成了点石成金的"活财神".  相似文献   

18.
<正>不种玉米种什么,听听专家怎么说2016年是我国玉米走向市场的第一年,连续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转变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不种玉米种什么"困扰着我国广大农业从业者。既然玉米多了,种杂粮杂豆和蔬菜行不行?他们的市场需求是否饱和?效益如何?2017年他们的走势是"牛市"还是"熊市"?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农业干部和农民面前。为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挥信息引导市场作用,了解杂粮杂豆和蔬菜2016年运行特  相似文献   

19.
一、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追根溯源又是农民利益问题,当前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快慢的问题.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必须把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这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入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总书记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新任务。如何让农民爱上农业?如何让农民懂技术、善经营?如何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上实现精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对农民开展柔性教育是精准培育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路径。一、农民柔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一)农民柔性教育的内涵所谓农民柔性教育是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根植本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