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水稻品种选育、田间施肥、产后加工等技术对水稻全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进行控制,以寻求当前湖南水稻镉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对水稻品种选育、田间施肥、产后加工等技术的降镉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水稻降镉研究提供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低镉水稻品种、田间施肥措施及产后加工技术能分别使稻谷镉含量降低36.4%、42.1%和86.7%。在水稻全产业链中,选择合适的品种、合理施肥可大大减少镉超标稻谷的产生,同时产后降镉技术能有效降低水稻镉污染。  相似文献   

2.
<正>地处江苏中部的宿迁市泗洪县在稻米文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内进行水稻品种和营养土配比等试验,先后引进江苏省农科院和高校的科研团队,通过建设博士生科研所、良种培育基地等,为全县130余个水稻品种配上"身份证",全天候、全过程监测水稻生育期、综合抗性、产量品质等各个环节,为水稻丰收打下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沭阳县针对全县水稻生产上存在的品种多乱杂、生产方式滞后、科技含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大力实施以籼稻改粳稻、旱田改水田、直播改手栽、手栽改机插为主要内容的水稻四改工作,不断优化种植品种,改进生产方式,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生产能力,努力打造水稻生产强县。明确目标任务分步实施到位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水稻生产的品种布局,加快推进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三年内,全县水稻种植面积扩  相似文献   

4.
水稻按照目前的质量标准,武香粳9号、武育粳3号及杂交籼稻65002等品种品质相对较好,面积550多万亩,占水稻总面积比重15%左右。考虑到水稻品种引进、更新速度较快,今年水稻优质化步伐会明显加快,预计2005年优质水稻面积将达到1500万~1700万亩,比重达到50%左右。小麦目前小麦专用化比较明显的品种有两大类:一是以精制饼干型品种为代表的宁麦9号、RF-1;二是以精制面包型品种为代表的皖麦38、烟麦  相似文献   

5.
科技信息港     
《农家致富顾问》2021,(7):38-39
01分子设计育种让水稻高产又优质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水稻全基因组选择与高产优质品种设计育种”成果围绕水稻理想株型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关键突破。该成果创建了直接利用自然材料与生产品种进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新方法;揭示了影响水稻产量的理想株型形成的关键基因和分子基础;阐明了稻米食用品质精细调控网络,用于指导优质稻米品种培育;培育了嘉优中科6号与中科发5号等标志性品种,成功实现了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等优良性状的高效聚合,示范了高产优质为目标的分子设计育种,为解决水稻产量品质协同改良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村经济》2014,(2):40-41
我旧人多数优质和高产的水稻品种都属于高秆易倒伏品种,水稻育种专家和农户总是为水稻倒伏的问题所烦恼。  相似文献   

7.
农户对农作物品种的认知直接影响其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对于农户重复购买优良品种、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非常有利。本文利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江苏省22县(市)36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水稻品种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水稻品种认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生产决策者是否户主、性别、是否兼业,农户水稻种植面积,农户购种对象,农户所处经济区域,农户换种是否因为种子广告、是否因为农技人员推荐以及是否因为政府良种补贴政策等,农户水稻品种认知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水稻育种技术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水稻遗传育种准备了大量的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水稻育种正迈向设计育种的新时代。目前,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及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水稻品种数量井喷、品质提升2014年后,国家先后启用了品种审定的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渠道,品种试验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参试品种的数量因此迅速增加。2016年通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部分农场的水稻品种布局、栽培技术措施、品牌建设及特色生产等进行分析,总结农场水稻生产的有益经验,分析水稻提质增产的制约因素,挖掘水稻生产发展的潜力,探索适合垦区水稻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为黑龙江垦区水稻产业发展和实现"三减"目标,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衣保中 《中国农史》2002,21(1):37-46
清末以来,朝鲜移民大批迁入东北地区,他们在东北各地试种水稻,促进了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朝鲜移民在气候比较寒冷的东北地区积极探索实用的水田技术,在兴修水利工程、引进和使用优良水稻品种、改良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以因地制宜引水灌溉,引进和推广国外早熟耐寒品种,早育早播延长水稻的大田生长期为主要特征的北方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鉴别一直是农业生产、种子检测和作物育种上的重要问题。传统的鉴别方法过程繁琐、耗时长、效率低,光谱技术为水稻品种的快速、无损、准确鉴别提供了新途径。文章从非成像光谱技术和成像光谱技术两方面总结了光谱技术在水稻品种鉴别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栽培新技术》(3片装DVD)定价:90元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高产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系列光盘以目前我国示范主推的水稻无盘旱育抛秧、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结合耐旱、抗倒伏、超级稻等优质水稻品种,以及杂交制种、麦套稻等技术要领,为您了解和掌握我国水稻生产中先进实用的高新技术,实现高产优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水稻、大豆种子介绍本期为读者介绍一些水稻、大豆品种联系单位:内蒙古种子管理站地址:呼和浩特市呼伦北路92号邮编:010010一、水稻宁梗9号品种来源:内蒙古伊盟种子公司于1990年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引入。特征特性:该品种株高90厘米左右,株...  相似文献   

14.
龙粳55是2005年以丰产、杆强、半糯性的软米品种龙粳38为母本,以早熟、优质的日本品种空育163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的半糯性、优质、高产水稻软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推广。本文介绍了水稻软米品种龙粳55的选育经过以及品种的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章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对水稻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基于供给侧改革战略的关键环节、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制定我国水稻供给侧改革战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从我国水稻生产供求结构、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水稻生产的资源环境、市场调节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日本、泰国、中国五常大米政策特点和经验教训的启示,提出了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在分析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措施:优化水稻产业空间和功能布局,以项目带动水稻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和优化稻米品种品质结构、审定标准向抗性优质专用水稻品种倾斜,因地制宜调减水稻生产面积,调整国家收储稻米标准,延长水稻全产业链等。[结论]加速我国水稻产业供给侧改革,能促进稻米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有效破解稻米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增强我国稻米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上海郊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65%,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近80%,水稻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市粮食生产的稳定.上海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围绕优良种源创制、品种结构优化、农机农艺配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全市水稻单产稳步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水稻是一个涉及我国的主粮安全、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敏感问题的争议作物品种。本文基于对我国转基因水稻技术创新的分析,以转BT基因水稻为例,参考了当前转基因水稻生产效应的相应研究,设置两种情景并运用CGE模型测度了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动态影响,提出要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公众市场需求两个层面判断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主义的哈尼稻作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千百年来,哈尼族在半山地带开梯田种水稻,使用传统的高杆品种,在稻田里养鱼、放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他们抵制化肥、农药,抵制矮杆品种.哈尼族传统的自然主义水稻种植受到了人口大幅度增加,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市场经济冲击等的巨大挑战.为促进哈尼人致富,并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在哈尼族聚居地区建设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2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的结果分析,根据各品种的产量、抗稻瘟病性、米质等综合性状表现,提出品种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水稻绿色生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稻生产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江西省是我国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水稻种植区,其水稻生产具有起源早、历史久,产量高、贡献大,条件优、潜力大等优势特征。[方法]文章以江西省为例,以点带面,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从水稻种植、效益、品牌、资源、水利、施肥、病虫害、机械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江西省水稻生产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并从"绿色发展"的角度提出要构建水稻生产绿色发展体系。[结果]大力推广作物轮作,建立稻田绿色种植制度;控制稻田土壤酸化,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快绿色抗性品种培育,提高品种国际竞争力;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进绿色品牌建设;加快"一控两减"步伐,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机械绿色低碳化,控制机械化成本。[结论]要努力构建水稻生产绿色发展体系,实现长江经济带水稻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