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淡水白鲳简称白鲳鱼,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水霉病俗称白毛病,因鱼体受伤后被水霉菌感染而引起。 症状:病鱼不吃食,在水面无力缓慢游动,鱼体背侧及尾部体色变淡,并有霉菌感染症状。取病鱼检查。肉眼可见体表上呈分块状的霉丝丛,有些病鱼还有鳞片脱落,鳍条被蛀断,严重的病鱼可见肌肉腐烂等症状。 流行与危害:此病常见于鱼种或成鱼进入温室越冬期2—3天,初夏鱼种从温室越冬池进入池塘饲养2—3天,该病感染快,死亡率极高。发病原因是网伤,因与罗非鱼混养在捕捞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 腐皮病是娃娃鱼人工驯养过程中多发疾病之一,该病主要是由于娃娃鱼体表感染细菌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患病鱼体游泳乏力,反应迟钝,不摄食;病鱼体表(从吻端至尾部,包括四肢)有数量不等的点状(绿豆大小)溃疡,病灶部位粘液脱落,表皮溃烂发白、色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经济》2014,(9):50-51
1.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5月常常因指环虫病引起鱼大量死亡,5月始以后车轮虫病危害十分严重,且频繁发生。目检病鱼外观基本正常,只是体表粘液多,有的尾鳍边缘略发白,鳍条部分缺损,掀开鳃盖,只见鳃丝鲜红,粘液多。上述病症说明池鱼很可能感染了指环虫或者车轮虫病,最好进一步做镜检确诊。  相似文献   

4.
<正> 进入十月份以来,有不少池塘网箱养殖黄鳝的养殖箱内都出现黄鳝“上草”这个情况。其症状是:病鱼在晚上上草,第二天天亮后仍不下水。病鳝全身充血,或是弥漫性出血。咽喉部肿大,用手轻压就可以压出血。手提病鱼尾部,从口中就有血或粘液流出。血是深紫色,有些肛门外翻、充血。解剖病鱼,肠道及肌肉组织出血。肠道内有黄水,也有些糜  相似文献   

5.
一、肠道败血病 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夏冬季也偶有发生,发病适宜温度22℃-28℃。慢性感染显著症状是位于两眼之间的头顶中部被腐蚀成一个洞,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刨伤,深入到肌肉。在10-15d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侵入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气体。急性败血症病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他内脏器官也会有类似斑点,鳃丝苍白。体腔充满带血的体液;后肠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病原感染脑部时,病鱼常作环状游动,不久死亡。脑组织形成肉芽肿性炎症,头背颅侧部腐烂,暴露出脑部,出现头穿孔。  相似文献   

6.
晨时 《农家之友》2011,(9):59-59
一、鱼的表面看起来新鲜,但鱼鳃不光滑,呈红色或灰色,这是被污染了的鱼;鱼的体形、鱼鳃虽正常但其眼睛浑浊无光泽,有的眼球明显向外突出,此鱼也已被污染。二、鱼鳞有部分脱落,鱼皮发黄,尾部灰青,有的鱼肉呈绿色,有的鱼肚膨胀,这是被碳酸肥所害。三、若鱼的脊椎、尾部弯曲僵硬,头大而身瘦,尾长而尖,那么此鱼身上有可能带有铬、铅等有害  相似文献   

7.
<正>(一)病毒性疾病(一)1.鳙暴发性水肿、出血并发症【病原体】用漂白粉、生石灰、消毒剂药物等进行治疗均无效果;对大批病鱼体表及内脏各器官进行寄生虫学检查,均未发现使鱼发病的寄生虫。用病鱼组织滤液感染健康鱼,致被感染鱼发病,发病症状与原症状相同,再用感染后的鱼组织感染健康鱼,仍能出现原病鱼症状。通过上述实验,疑是病毒病原,但具体是何种病毒仍需进一步研究。【流行与危害】此病流行季节是7~8月高温期,水温在25~30℃,以28~30℃  相似文献   

8.
<正>一、水霉病水霉病是由于鱼类因拉网、冻伤等因素造成鱼类体表损伤而感染水霉菌引起的。当水霉菌侵入鱼体后,进行繁殖,形成白色絮状丝状物,水霉菌大量繁殖并附殖于鱼体体表时,病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活动不便,体质下降,最终病鱼因体质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9.
鱼波豆虫病1.症状当虫体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感染的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同时被该虫破坏的地方,往往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病鱼食欲  相似文献   

10.
夏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我省各地池塘养鱼发生了严重的鱼类疾病。为了有效地治疗鱼病,现将鱼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要点介绍如下:一、进行现场调查鱼生了病,不仅在病鱼体表和体内显现各种病状,而病鱼在池中所表现的各种现象也属于症状。鱼池死鱼,除病原体感染使鱼发病死亡之外,还有  相似文献   

11.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粘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而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12.
一、水霉病。症状: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分泌大量黏液,病鱼在水中焦躁不安,鱼体组织坏死,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最后衰弱而死。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原生动物病 1、锥体虫病 症状识别少量寄生时,在鱼体外表看不出异状;据国外报道,当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鲤鱼患昏睡病。 流行与危害野生鱼较池养的鱼类中感染锥体虫的现象更为普遍,这与水域中有无尺蠖鱼蛭等蛭类有关。尺蠖鱼蛭吸食病鱼的血液后,锥体虫随鱼血达蛭的消化道,进行大量繁殖,并逐渐前移,一直移  相似文献   

14.
<正>4、赤皮病【病原】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科。【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  相似文献   

15.
<正> 四、甲壳动物病 1、中华鳋病 症状识别 轻度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则病鱼呼吸困难,焦燥不安,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群众称之为“翘尾巴病”,最后消瘦、窒息而死。病鱼鳃上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膨大处上面则淤血或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烂尾病:病原体为柱状粘球菌。病鱼尾鳍先呈黄白色粘质物,随后发展为其边缘充血,皮肤坏死,尾部肌肉脱落,显露骨骼。治疗方法:用1—2ppm 呋喃唑酮(10%粉剂)泼洒,或强氯精1ppm 浸泡2—5分钟。二、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病鱼表皮、鳍条、鳃瓣上呈现白色小点状囊泡或白色粘液,鳃片肿胀坏死,鱼体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死亡。  相似文献   

17.
知识长廊     
如何识别被污染的鱼   (唐沁洋文海芳摘 )   一看鱼形污染较重的鱼,其鱼形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弯曲或尾脊弯曲僵硬或头特大而身瘦、尾长又尖。这种鱼含有铬、铅等有毒有害重金属。二观全身鱼鳞部分脱落,鱼皮发黄,尾部灰青,有的肌肉呈绿色,有的鱼肚膨胀。这是铬污染或鱼塘大量使用碳酸铵化肥所致。三辨鱼鳃有的鱼表面看起来新鲜,但如发现鱼鳃不光滑、形状较粗糙,呈红色或灰色,这些鱼大都是被污染的鱼。四瞧鱼眼有的鱼看上去体形、鱼鳃虽正常,但其眼睛浑浊失去正常光泽,有的眼球甚至明显向外突起,这也是被污染的鱼。五闻鱼…  相似文献   

18.
<正> 1、青霉素:草鱼赤皮病、烂鳃、肠炎可用青、链霉素各80万国际单位,拌料15千克饲喂100千克鱼;亲鱼产后感染可肌注青霉素1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鱼苗及成鱼的运输可每千克水加2000国际单位防止感染患病。2、红霉素:鱼烂鳃、白皮病、白头白嘴等病,可用红霉素4克拌饵饲喂100千克鱼。花鲢、白鲢出血病每1万尾鱼种用红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已发现大口胭脂鱼可患打印病、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和出血病,其中以出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的症状为鱼体发黑;吻端、下颌、眼眶、鳃盖、鳃丝以及胸、腹、尾部和各鳍基部均出血,有的鱼侧线以下出血而侧线以上呈灰白粉状,还有的全身体表出血,但肌肉出血不明显;鳍末端腐烂呈“蛀鳍”;无腹水;肠内无食物或极少,肠粘膜出血,肛门红肿外突。常并发水毒或烂鳃等病。  相似文献   

20.
一、肠道败血病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夏冬季也偶有发生,发病适宜温度22℃ ̄28℃。慢性感染显著症状是位于两眼之间的头顶中部被腐蚀成一个洞,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 ̄5mm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深入到肌肉。在10 ̄15d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侵入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气体。急性败血症病鱼全身有细小的红斑或充血,肝脏及其他内脏器官也会有类似斑点,鳃丝苍白。体腔充满带血的体液;后肠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病原感染脑部时,病鱼常作环状游动,不久死亡。脑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