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杜荣芳 《农村经济》2007,(6):117-1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留守妻子"现象逐渐受到关注.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观察、分析这些妻子们"留守"原因及其生存状态、发展状况以及她们地位的变化等,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女”的呼唤路边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力,青壮年男劳力纷纷走出家门,到城市打工挣钱,而把家里的一切统统扔给妻子们操持。这些"留守女"撑起了农村大半个天甚至一个天,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是有目共...  相似文献   

3.
家庭部分成员常年外出务工的“单飞式流动”,已使我国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家庭。许多研究表明,大量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除引发众多领域的问题外,随它而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夫(妻)和留守老人,也付出了很大的隐性代价。由于不完全信息以及即时愉快的吸引力,外出务工者所作出的决策产生了负外部性。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就业的经济布局是治本之举,具体可采取几条应对策略:对雇用“单飞式流动”的外出务工者的企业征收庇古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考虑留守家庭成员的亲情因素,研究建立“亲情GDP”。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则日益凸现“留守妇女”的参政议政问题.农村“留守妇女”参政议政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且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研究“留守妇女”参政议政问题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县妇联的倡导下,浙江省天台县正掀起争当“代理家长”热。目前,共正式确定“代理家长”千余名,他们通过“一助一”、“一助多”、“多助一”等形式,与20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捐助物资、现金等共计人民币6万多元,并开展了各种亲情关怀活动,使留守儿童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温暖。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少年”问题已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已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农村“留守少年”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时农村“留守少年”进行教育,笔者就自己多年从教的一些经验对此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面,J盘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留守儿童发展问题困境的成因:区域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制度缺失是根本原因,“新读书无用论”是主观原因,农民工收入有限与职业不稳定是客观原因,家庭教育缺失与学校教育不足是直接原因。破局之策:需要以“爱”心为中心,发挥政府职能,破除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制度障碍;建立家庭式学校,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角色;重铸“爱巢”,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憾;倡导爱心行动,最大限度获得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陶自祥 《农村经济》2022,(11):88-95
我国农民家庭为了应对消费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采取“半工半耕”的家庭生计模式,优化家庭劳动力配置。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女性在服务业市场就业比男性具有更大优势,逐渐取代男性承担起外出务工的角色,男性则留守务农出现了“留守丈夫”。以“男耕女工”为基础的性别分工是个体化与市场匹配的结果。调研发现,“留守丈夫”群体分为返乡创业型、代际合作型、乡土眷恋型三种类型。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在个体价值实现、基层治理和产业兴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功能,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广袤农村中暴露出的治安问题警示我们,在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现象突出的农村,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最近,笔者对我们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使人心情倍感沉重。全南县是一个地处赣粤边际山  相似文献   

11.
李琳  李震雷 《南方农村》2012,28(11):39-44
在对贵州省毕节试验区12个山村673位儿童、155位家长(监护人)以及86位教师和村镇干部的调查中发现,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基本保持着淳朴的原生态,“留守儿童”在学习力、心理承受力、生存环境、饮食状况等方面,和该地区其他孩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山区农村家庭呈现重生养功能轻教育功能、重经济功能轻情感功能、重权力功能轻保障功能等特征。家庭功能的理性回归优于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家庭情感功能的不可代替性决定了家庭功能的理性回归是解决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你以为我是谁早晨,妻子发现洗衣机坏了,便要求丈夫修一下。“我没时间,”丈夫答,“你以为我是谁,松下公司的修理工吗?”接着,她准备送孩子上学,可车发动不起来,她让丈夫检查一下。“去叫出租车!”丈夫喊,“我是汽车的修理先生吗?”晚上回家后.懊悔的丈夫递给妻子一束鲜花,问洗衣机和汽车修好没有。妻子说隔壁的单身汉已经把它们修好了。“费用是多少?”她丈夫想知道。“没花什么钱——他只请我为他烤个蛋糕或陪他出去一次。”“你准备怎么做?”妻子回答道:“你以为我是谁,家庭烹调公司的厨师?”  相似文献   

13.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影响已被广泛讨论,但少有研究从生命周期视角探讨留守经历与儿童长期发展的关系。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构建4个维度6个指标的多维测量框架,系统考察了儿童期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贫困率很低,但多维贫困率较高,健康和社会保障维度贫困是其陷入多维贫困的主要原因。(2)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多维贫困状态和多维贫困指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留守经历对女性、“90后”、短期流入、省内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多维贫困影响更大,父母双方均外出型比父母单方外出型留守经历的作用更明显。(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留守经历产生多维贫困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显著负面作用。因此,有必要制定针对性政策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减轻“拆分型”家庭模式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推广,大批农村男性中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进军”,农村传统的“男耕女织”生活模式迅速变成了“男工女耕”,这也就催生了一批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妇女”。女人们留守在家中料理田地、照顾老人和子女,夫妻被迫分居两地。长此以往,夫妻间交流减少,因感情淡漠而离婚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农村女性文化水平及生产技能都相对男性较低,离婚后妇女觉得无依无靠,  相似文献   

15.
带着一身腥味,跨过奔流不息的黄河,穿越一望无际的原野。我休假从部队回到自已的家。 梦呓中的思念,列车上的暇想,更奢望着把妻子、儿子堵在被窝里的喜狂。无奈妻子已整装待发;无奈孩子已在哭闹、追赶;无奈相见时妻子的焉然一笑:“对不起,我要接款去。”无奈的我朝她苦笑一下,“嗯”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顾问》2011,(7):10-10
为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破解农村留守、独居等“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河北省邱县创新模式全力推动农村社会养老“幸福工程”建设,开展居家式养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间,农村人口发展态势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移民潮”催生了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庞大,地区分布不均匀,且发展趋势也相对复杂,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类型:单亲监护、隔辈监护、亲戚或朋辈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其每种监护类型均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利弊.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结构,厘清其动态框架与监护类型的利弊,将有助于化解该群体的利益补偿和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百态     
妻子离家出走街头感人一幕父子同穿忏悔衫寻人西安,39岁的刘先生带着10岁的儿子身穿“忏悔衫”,在烈日下寻找出走的妻子。父亲衣服的正面写着“老婆,回来吧”,背后写着“我错了”。儿子衣服正面写着“妈妈,我想你”,背后写着“我要努力学习”。刘先生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当日早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迁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性迁移,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人地矛盾,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殖;同时也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留守”的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和低素质化倾向,对当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不利;“留守儿童”问题,将加重流出地未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20.
贤妻     
客人刚走,是来为我饯行。望望那时针已指12点的石英钟,又望望那一桌杯盘狼籍的饭菜,我忽然感到疲惫困乏。忙了半天的妻子,也怔怔地望着我。笑了笑,把丢在一旁的围腰重新系上,对我说:“你先歇着吧,我来收拾。” 本来,我已想歇息,明晨还要早起赶火车,可又不甘心让妻子一人操劳,强打精神与妻子一起叠垒碗碟。“你算了吧,别逞能”,妻子在我背后轻轻地把我推向卧室,等妻子转身出去把门拉上的声音时,突然感到全身被妻子那温馨的爱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