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分析模型可看出,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二维因素的优化组合,产业基础是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制度创新则是其保障。本文在对我国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并对产业经济、功能布局、人文环境等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发展:公共产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小城镇薄弱的产业基础与财力决定了小城镇公共产业主要由财政资金提供,其提供量应与其产生的租金量相等。为加速小城镇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农民城农民建”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产品市场供给”的片面观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小城镇建设财政资金从开源到节流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GDP总量达到1823万亿元,人均GDP174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但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只有40%左右,而且城市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发展缓慢。城市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历史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可以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也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小城镇发展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更是湖北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基础。加快湖北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在分析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湖北农村小城镇发展的路径依  相似文献   

5.
制度创新与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主要是指农村人口不断转移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一般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中国城镇化道路有其独特性,即必须面对现阶段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这一基本国清。目前人们已基本形成共识-中国城镇化模式的主流是发展小城镇。本文主要是通过如何进行制度创新,促进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进而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一、我国城镇化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只有11%。建国50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程度提高,根据统计资…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西部地区的多数小城镇由于非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集聚低、规模小、层次低,集聚效应有限,人口集聚功能体现得并不充分,也许需要进一步反思西部的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城镇化过程就是农村人口、资金、技术、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的空间聚集和使用方向的转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因此,要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水平,就必须强化产业结构聚集效应,设法使农村区域的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聚集起来,更好地分工合作和获取信息,建立配套服务业,最终形成农村区域内的中小城镇,推动  相似文献   

8.
吴小渝 《农村经济》2001,(12):15-17
一、西部小城镇发展势在必行1 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深化西部农村改革的需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三十年 ,我们看到了一条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之路。我们发现 ,在这条路上有 3个明显的台阶 ,这就是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每上一个台阶 ,便标志着农村经济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胜利。我们还发现 ,小城镇的发展 ,既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 ,又是目前农村经济改革较高阶段的表现。在这条路上 ,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显然走得快些。东部的许多农村地区已进入小城镇建设阶段 ,特别是沿海地区 ,许多散发了现代化气息的小城镇应运而生 ,由…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往往与经济发展、市场化、工业化、非农化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因此,城市化也常用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由传统走向现代,落后走向明的重要标志,然而,西部城市化却较之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5-6个百分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令人可喜的现象,即近几年,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如火如茶杯荼地发展了起来,1998年其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东部地区3.28个百分点。对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全国三分之二的广大西部地区实现大发展,除了中央支持,全国支持外,小城镇与乡镇企业联手发展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首选。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迅猛崛起的新生事物,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凭借其相对灵活的机制优势、领先于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以及政策等优势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工业经...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动力安徽省阜阳地委书记秦德文安徽省阜阳地区行署专员王怀忠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农民首创的大包干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一次极大的解放,以至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内连上几个台阶。与此同时,大量的农业剩余不再单独流向国家大工业,而被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选定昆仑玉作为奖牌镶玉,为青海昆仑玉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目前,该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昆仑玉产业发展缺乏制度创新,影响了昆仑玉产业发展水平。昆仑玉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对策:(1)加强昆仑玉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2)加强昆仑玉产业发展的规划;(3)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与协调管理机制;(4)加大昆仑玉资源勘查勘探力度,合理发展昆仑玉产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也经历了数次变革,然而当前金融制度仍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文章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分段概述。对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当前以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及合作金融为主要构成的金融制度发展进行梳理,并结合具体数据对其演变路径进行纵向分析,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结构单一、功能发挥不充分、形式单一,创新不足且对农村民间融资的监管和疏导缺失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缺陷从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思想观念上的滞后,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经营明显不适合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国家控股的公司制的股份商业银行势在必行,可是“肩负着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重大使命金融机构(特别是罩大国有独资银行)主几年的改革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只是不见下雨,头头脑脑们倒是走马灯似地拘了一茬又一茬,服务却照旧,贷款还是那么麻烦(违规贷款除外),取存款一次照样等半天”(《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1月19日),不少金融机构的领导层满足和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一套领导方法,下命令下指标,却不愿动脑筋按商业化经营要求去进行制度、体制、机制创新,因此年年抓管理,管理上不去年年讲效益,亏损却依旧。  相似文献   

15.
转型发展是包含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中心的经济转型、以和谐社会为抓手的社会转型和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政府转型的综合转型,是创新发展、低碳发展和和谐发展。同时,转型发展又面临着体制、市场、创新以及观念等约束因素,必须坚持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转型、和谐转型。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政治约束,政府对国有经济的内生偏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等,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由此,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制度变迁创新思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与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廖红丰  杨建良 《农业经济》2004,(3):14-15,32
近几年农民增收难,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制度不完善,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和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耦合的两大关键要素.本文使用规范分析和综合分析法,借鉴现有协同路径在整合资源、产业发展、规避矛盾等方面的优势,旨在识别不同路径出现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设计耦合“乡土与殖民”农业的三大新协同路径:“并列统一”协同、“嵌套分块”协同和“层递集中”协同,安排确保新路径健康运行的适应性策略.每种路径各有自己的优势和整合节点,共同贯穿于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并列统一”体现“产业集群理论”中的打捆和兼容效应,产业发展混合中彰显特色,土地组织化整为零,较好地协调了大小、内外、先后业主间关系;“嵌套分块”体现“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适应和管理高效,产业发展分块择优瞄准高端,土地组织统一流转分块使用,较好地实现了五大要素资源的协同运作;“层递集中”体现“优势整合理论”中的分工和合作效应,产业发展兼顾混合特色与高端市场,土地组织强调逐级集中与多元,较好地动员了不同优势业主与五大要素资源的结合.“并列统一”土地组织成本最低、产业发展趋向于大型业主,“嵌套分块”土地组织成本较高、产业发展趋向于高端多功能,“层递集中”土地组织成本介于前两者之间,产业发展普适性较强,三者之间互补性强,在城乡统筹区产业发展与土地流转协同方面具有较好的灵活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产业发展特征及其用地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农村产业用地制度创新对策,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用地保障。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研究结果: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用地需求,主要表现为产业融合需要用地的综合供给;结构优化需要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区域统筹;"绿色发展"需要更加严格的用地约束。研究结论:为了保障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一要加强产业用地的制度供给,规范用地行为;二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三要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提升用地保障能力;四要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平台,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及其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机制运行的基础:农村资金积累许家林一、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机制与农村资金积累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机制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我国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性意义的农业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该机制运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