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9-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欧拉方程投资模型,采用Kumbhakar and Parmeter(2009)提出的双边随机边界法实证检验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融资约束与R&D投资显著负相关,代理成本与R&D投资显著正相关。即融资约束导致R&D投资不足,代理成本导致R&D投资过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约束使上市公司R&D投资的绝对值(相对值)整体上较最优水平低42.41%(43.27%),代理成本使上市公司R&D投资的绝对值(相对值)整体上较最优水平高22.48%(21.73%),二者抵消后最终表现为净低于最优水平的19.93%(21.54%)。这种差异在不同地区、行业、公司性质及年度里略有不同。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尚未陷入R&D投资的"加速化陷阱",仍有必要加大R&D投资。论文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引入2007年新华远东对中国上市公司资信评级结果作为研究样本,并且依据其评级方法引入2007年证监会发出处罚公告的上市公司作为违约部分的拓展样本,采用KMV模型对这些样本公司的违约距离进行度量。结果显示:KMV模型能够很好的区分新华远东资信评级体系中信用等级平均水平以上、平均水平以下、违约级的样本公司,并据此划分出了违约距离等级区间。这对投资者提前识别上市公司潜在的信用风险以及正确度量信用风险,以使投资者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保险投资组合的风险度量和最优投资策略问题,使用Copula函数得到了不同资产构成的投资组合收益的联合分布,并利用度量了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然后比较了几种风险度量模型的效果。针对的不足,引入作为投资组合的优化目标建立了保险投资组合的最优投资策略模型,以期解决保险资金的最优配置问题,并对我国的保险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过热问题引发广泛关注,那么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开发行为,政府紧缩信贷的调控政策又如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以2006~2010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Richardson投资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度量,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进一步通过债务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债务融资总体上对房地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银行借款不能抑制其过度投资行为,反而与过度投资呈正向关系;商业信用能有效抑制其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2011年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剖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投资效率三者的相关性,并提出理论假设。通过对样本的实证分析并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投资效率与财务报告质量正相关,并且更能有效缓解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投资效率与短期债务比率呈正相关,能够有效抑制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短期负债比率能够加强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不足程度的负相关关系,从而加强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邓茹 《会计师》2014,(4X):31-33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4,(8)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普遍低下,然而投资活动在公司财务管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未来现金流量流入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价值,同时投资决策决定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侧重点,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家族式上市公司背后普遍存在着终极控制人,他们掌握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为了获取控制权私利,可能出现非理性投资决策。本文通过选取了759个家族式上市公司样本,运用了相关模型检验了投资效率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做了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3~2008年中国沪深股票市场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市场非理性背景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区分市场情绪低落和高涨时期,发现只有在市场情绪高涨时期公司投资才对投资者情绪敏感;而在市场情绪低落时期,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导致错误定价配合公司投资决策。作为投资者短视代表的换手率对上市公司迎合投资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说明并不是换手率越高,公司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投资理念逐步转变为价值投资,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法律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以赚取分红送股。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背景和重要性,从宏观背景、产业、市场和区域因素和公司情况等方面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公司情况的基本面、财务、投资收益水平、偿债能力和获利及发展水平进行了具体的投资价值的分析,以及各指标公式的使用方法。旨在帮助投资者理性分析选择,挖掘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并能获得较理想的收益。  相似文献   

11.
省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投融资风险问题亦逐渐引起重视。基于平台公司的投资收益会随着市场等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波动的考虑,将平台公司的项目投资资产视为金融资产而度量其风险状况。考虑单笔投资的情形,建立极值理论和SV-t模型的相结合平台公司一维融资风险动态VaR模型;进而考虑多笔投资间的非线性关系,结合Copula函数和蒙特卡洛模拟思路,建立平台公司多维融资风险度量模型。所构建的模型避免了传统研究的强主观性,并实现了投资风险的实时、动态度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公司金融化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总体上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越多,投资效率越低,主要体现为投资不足的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如果公司当年购买了非银行理财产品,则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还检验了融资约束和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对购买理财产品与投资不足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我们发现融资约束越强,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微观经营环境不确定性越大,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薛爽  王鹏 《会计研究》2004,(3):78-87
本文以1998-2000年264家亏损公司及配比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单变量和多变量检验的结果都支持我们提出的公司品质假说、盈余管理假说、大股东侵害假说和过度投资假说。研究表明,亏损公司IPO前的质量就劣于配比样本,它们在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幅度更大;IPO之后,大股东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要求上市公司担保来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此外,亏损公司还投资于更多行业,也对其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申宇  赵静梅 《金融研究》2016,429(3):140-156
本文以2009-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吃喝费用对投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融资方面,平均来看,吃喝费用每提高1%,债务融资额度增加2.91%。在投资方面,上市公司的吃喝费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对于投资不足的公司,吃喝费用每提高1%,投资不足程度增加5.89-9.76%;对于过度投资的公司,吃喝费用每提高1%,投资效率降低12.29-15.10%。公司治理在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监督机制缺位,是导致投资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探析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上市公司的腐败行为对企业经营的微观经济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较高的负债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正常投资和约束过度投资两个方面.本文使用2000~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其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国有股比例低的公司中,高负债抑制了高增长性企业的投资支出;国有股比例高的公司中,高负债既没有约束低增长性公司的过度投资,也没有抑制高增长性公司的正常投资.这些结论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文化企业上市公司2011~2013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融资约束的度量指标,并加入投资机会和内部融资能力的代理变量,通过OLS模型回归分析其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机会和内源融资能力对投资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则与投资支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行 《金融研究》2016,435(9):145-160
在度量政府干预时,已有文献往往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比较政府干预指标的横截面差异来确定企业受政府干预的强弱。然而,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最终控制人(例如:地方政府)往往控制着多家企业。此时,将同一最终控制人控制的企业视为一个投资组合,通过比较企业在投资组合中的差异来度量政府干预,应该更为恰当。基于这一思路,我们以最终控制人到公司的控制权与公司规模为权重指标,构建了公司在其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指数,并将其作为政府干预的衡量指标。以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当公司在其最终控制人的投资组合中越重要时,公司的政策性负担(税收负担与超额雇员)越沉重、过度投资越严重、从而市场价值越低。此外,这类公司也越多的获得了政府补助。我们还发现,本文构建的政府干预指标相比同类指标有更好的解释力。这些结果印证了本文所构建政府干预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张媛 《金融纵横》2012,(6):37-40,54
本文以2006-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控制股东的产权性质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证明了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9.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投资异象以及造成这种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运用均值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并采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对样本公司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市场风险、规模风险和账面市值比风险之后,投资策略仍然可获得超常回报率,并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小)的组,超常回报率低(高)。套利风险、交易成本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净利润的波动性风险造成的投资异象的影响因素。交易成本越大,套利风险越高,错误定价越不容易被消除,其超常回报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论文主要是介绍价值投资以及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通过介绍这两种投资理论,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对于如今资本市场应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引起思考.提出投资者结合两种理论投资,以价值投资思想为核心,结合能够反映公司价值的相关指标构建投资组合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