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 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 5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这一政策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对这一结果 ,国内学者说法不一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问题上。本文着重说明积极财政政策要想淡出 ,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政府应拿出一整套的政策措施 ,保证这三个条件的实现。只有这样 ,积极财政政策才有可能顺利淡出。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迟早要淡出,早在淡出前,对政策的认识和操作也要适当调整。要充分认识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不能过分乐观;要认识到政策的淡出是迟早的事情,但目前不宜淡出;要及时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扩大内需时,要注意刺激消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可忽视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3.
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是作为短期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我国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是第6个年头了,短期政策在我国出现了中长期化的趋势,理论界对此说法不一。本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实施这一政策组合的特定背景和政策组合的特点;政策组合实施的效果及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能够中长期化的可能原因;在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可能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后指出,积极财政政策应该适时淡出。  相似文献   

4.
面临严峻的宏观调控任务,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财政政策推行过程中财政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调控的重点需要予以调整。即积极财政政策应由扩张性、总量型、手段、层次单一型向均衡性、结构型、手段、层次多样型转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论述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力和积极意义,并对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有大的起色,缓解社会保障的矛盾要有所突破,以保证宏观经济平衡运行、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在今后几年内逐步淡出。由于体制原因,内需不足仍将困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消除货币政策的障碍,以便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淡出以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到现在已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必须继续实行下去,不能“淡出”。随时间推移,主要以增支为主的财政政策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以配合,从而达到既能保证财政收入,又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已经成为当前财政界讨论的热点。本结合国内形势,对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和渐进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紧运行状态中,不具备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空环境,并且我国财政自身也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加上经济矛盾的复杂性,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应坚持适度从紧的平衡财政政策不动摇,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要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0.
论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财政政策实行四年来,已取得显效果,它促进了经济增长,抑制了经济衰退,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但与此同时,财政赤字上升和国债规模迅速扩大,财政风险加大。针对我国经济现状及对未来的预测,积极财政政策还会走多远,它何时淡出,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逐步淡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对经济运行逆向调节的短期选择,而非长期政策取向,因为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紧运行状态中,不具备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空环境,并且我国财政自身也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加上经济矛盾的复杂性,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应坚持适度从紧的平衡财政政策不动播,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要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2.
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实施至今,效果显著。但面对日益扩大的国债规模,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惊呼会带来财政风险,还会产生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等副产品,但从我国实际情况和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看,我国国债的增发尚存较大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短期内不会也不宜淡出。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总体态势,多年来政府一直采用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消除政府过分依赖财政政策这种现状,必须在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塑造理性的微观经济基础等方面为“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创造各种时机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只能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非常态政策手段,长期实行不利于市场体制的发展,不利于公共财政建设,不利于提升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也不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有鉴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局限性难以克服,并且当前经济回暖,投资活跃,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连续四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对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 ,遏制通货紧缩趋势 ,克服世界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了重大作用。近来 ,经济理论界不断有人呼吁 ,积极财政政策不应长期实施 ,应该逐渐淡出。本文对此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为抵御其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98年起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至今,连续四年实施国债投资政策,成效显。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于是,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应否淡出”众说纷坛。究竟“是否应继续实施国债投资政策”成为争论的焦点。本着眼于我国国债投资政策实施的现实状况,结合中西方经济学理论,就国债投资政策的利弊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国债投资政策宜进不宜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社会投资增长的加速和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加强,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连续实施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已不再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产生积极的影响,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已是必然趋势。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需要牢牢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的十六字方针,将经济目标定位于既防通胀又防通缩,全面、准确、高效地贯彻宏观调控决策,标本兼治,实现经济软着陆。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中国政府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中国财政支出的未来走向受到了广泛关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通过对1981~2002年中国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教育科研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决策数据,为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需求不足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主张。我国政府运用其理论和政策坚持扩大内需方针、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它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但随之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严重,通货紧缩,积累性财政赤字、国债等,却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应逐步淡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开始唱主角,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外需,变需求管理为供给管理,使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并不断改善劳动力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施了近七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将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在财政政策转向过程中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财政政策转向必要性的认识;其二,必须克服从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的各种阻力;其三,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稳健财政政策。在理解、把握和贯彻稳健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应明确三个原则:适当紧缩,松紧适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增收节支,调整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