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当前,中国各种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政务诚信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也出现了信用赤字.政务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政治结果、政治主体与政治过程三个方面,并对民主政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危害:消减了政治权威,造成合法性认同下降,以及行政贯彻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2.
对资产专用性影响诚信行为选择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的结果显示,资产专用性的投入对经济主体的诚信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资产专用性程度投入水平较低的交易方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影响资产专用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包括交易频率和信息不对称。为了构建诚信交易环境,需要适度提高专用性资产投入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培养交易主体的诚信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培育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与政治主体意识密切有关。正确的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观念力量。政治文明呼唤着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认同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养、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是培育和优化政治主体意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中出现的诚信约束,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诚信素质不高”,传统体制影响下贷款主体对“信用贷款”的认识发生错位、大学生社会主体意识不强,以及其他相关主体在政策的宣传、诚信法制环境的营造、贷款政策的制定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约束了借款学生的诚信还款行为,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终将会继续影响和限制借款学生诚信还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有些大学毕业生担任私营企业秘书出现的诚信问题,高校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危机意识教育,引导学生讲求诚信。  相似文献   

6.
纳税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是否诚信是微观主体行为选择的结果,而研究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人",因此纳税诚信更多地体现了诚信的经济实质.诚信纳税是纳税人比较诚信纳税和不诚信纳税两种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之后采取的理性行为.所以,营造诚信纳税的环境的关键在于满足纳税人对诚信纳税的收益要求,使诚信纳税成为纳税人既合理又合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政治认同是人的一种归属感,是人对于政治社会中各种政治现象的接受、认可.社会大众对执政者政治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是否稳定.因此,建构政治认同是当前政治学界和政界人士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主体间性思想的基础上,试图从政治认同的主体性、政治认同建构的过程以及政治活动参与者达成政治认同的政治心理标志三个方面论证政治认同是具有主体间性的,继而提出从主体间性视域建构政治认同的观点,具体为:承认双方互为主体,满足认同双方的角色期待;采取平等对话的沟通方式,建构认同的话语环境;构建权力互赋的框架,平衡认同的权力期待;建立主体间性学习机制,促使认同的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8.
吴伟伟 《全国商情》2012,(20):83-85
调查表明,高校食堂饭菜价格问题不再是单纯的生活问题和经济问题,而是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的重要因素。受食堂饭菜价格上涨的影响,民办高职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变得模糊,价值观取向功利化,失去了开拓进取精神,心理压力大,诚信意识缺乏,排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行政从管理角度,大学生从自身的思想道德行为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教育的层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积极应对,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各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深入剖析了大学生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缺失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指出,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缺失主要是由大学生包括法规素养在内的思想道德素养缺失造成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地下经济的整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地下经济和诚信规制的研究涉及面广、难度大,同时由于系统地从经济主体诚信规制的角度来研究地下经济是一个崭新的角度,可借鉴的文献资料比较零散,因此《地下经济行为与诚信规制研究》一书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国内外政治心理学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构建我国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应该遵循的综合性、本土化、系统性和发展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统领下,提出对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构想,包括政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政治个体心理现象、政治群体心理现象和政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国内外政治心理学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构建我国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应该遵循的综合性、本土化、系统性和发展性原则;在这些原则的统领下,提出对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构想,包括政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政治个体心理现象、政治群体心理现象和政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先导,政治行为的长期锻炼又逐渐演化为政治制度;反之,政治制度规范着政治行为,而在政治行为的反复训练中又可以塑造相应的政治心理.以这一基本原理为指导,基于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心理的典型问题,可以探求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角:培育公民型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4.
涵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要素,主要有施与主体、信息、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大众传媒等。这些要素在涵化教育中的功能不同,但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统战工作必须为建设和谐政治文化服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重视统一战线的优势,促进和谐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30多年以来,政治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文明水平不断提升。事实证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是在坚持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实施的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有利地促进了政治文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当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手段陈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的问题。深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提高贫困生自身修养,培育贫困生积极人生态度,帮助贫困生形成健全人格,改善贫困生生存环境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用的教材与普通高校本科一致,都属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但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如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能力偏向等)却不同于本科类院校。由此,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学生实际,重新构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其妥善处理,从而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其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有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公共利益理论的研究脉络来探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境域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从政府、政策和政治三个角度阐述了宏观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框架。在政府部分,讨论了政府的三个特征:善良的还是邪恶的、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机会主义的还是党派型的;在政策部分,介绍了新政治经济学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一般框架;在政治部分,对利益集团、改革和非民主政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