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
大部分学者认为由于欠缺法律信仰生成的土壤,我国传统社会根本不存在法律信仰。而事实上,我国传统社会是存在法律信仰的。不过在信仰程度、信仰方式上与西方社会不同。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信仰是一种伦理价值型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3.
谈起西方法律传统这个话题永远不能绕开伯尔曼的《法律与革命》,他给了我们一种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也试图从伯尔曼本人的人文主义视角来探求该著作要传达给世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的生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法律信仰首先应从其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入手,即理想中的信仰状态和现实中的信仰状态,得出社会公众对法律信仰崇尚程度的高低与其所付出的法律成本息息相关,进而对如何培养普通民众的法律信仰做出对策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社会中道德缺失和法律观念淡漠的现状,指出了教育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法治进程之中,道德精神对于树立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使公民树立法律信仰,法律必须蕴涵公民认同的道德精神,诸如和谐、正义、诚信等要素必须成为法律价值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早已被认定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一种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一种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而法律信仰是现代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法治现代化最重要和最艰难的是农村的法治现代化。我国农村的法治存在极大的问题,连基本的法律信仰都没真正意义上形成。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会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自然法的观念在西方已有两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历经演变,时隐时彰,但始终是西方思想的一支主流,对政治、法律、哲学、宗教、伦理各个领域,有着历久弥新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本自然法经典著作的讨论来阐述出学说的理论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社会伦理的法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伦理化,另一个是隐藏在法律伦理化过程中的伦理的法律化,由于法律和道德在起源上相同,且调控范围交叉,社会功能互补,这使得伦理的法律化过程常常被法律的伦理化所遮蔽,然而伦理的法律化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表现,究其实质,是统治者通过将伦理规范扩大化为法律的方式,来达到最大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目的,即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阳儒阴法”,从这一角度理解,伦理的法律化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对主体权利的进一步制约,强化了中国法律文化专制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中,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极其重要的工具。本文从法律与道德的学理含义入手,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传统与现代相遇:有时姜还是老的辣许多人一直认为,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潜在影响下,大众是追求客观真实的,是客观真实决定了法律的评判。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确切。追求客观真实主要反映在刑事诉讼中,比如刑事案件中的刑讯逼供、鬼神诱供、微服私访,皆是追求客观真实的表现。而在中国传统民事案件的处理中,中国历来有悬搁客观事实的司法判例。这是我以为可为李君文章补充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提出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建设的几点思考:树立新的教学思想是精品课建设的重要前提;构建精练的教学内容是精品课建设的关键所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精品课建设的实现途径;采取综合性的考核方法为提升精品课建设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制建设应重视法律的本土化问题。民族习惯法承载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应站在原创文化的高度去解读民族习惯法,同时运用法人类学和法律史学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索,使民族法文化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和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体系的内涵应涵盖着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以实体规范为基础的法律体系,本质上是正式的信息体系。法律体系的结构,强调的是分立与融合,最基本的一个方向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立与融合。在中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后,通过立法的完善仍然具有宏观性,而通过司法的完善则更具有针对性、微观性。相对完善的开放性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利于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均衡的博弈状态,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基础》课应按照"研究型教学"模式发展,它将使《基础》课更具活力、更富成效。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践教学",即"实验教学"。同时,以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书育人也是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代表着法律经济学的最高成就。其核心思想——法律的效率分析,准确把握了"效率"与"效率分析"在法律经济学中的地位,是对传统的法律分析方法和法律价值理念的革新,但对于"效率"与其他法律价值发生冲突时如何取舍的问题,该书没有提出明确的解答。该文在剖析其核心思想的同时,提出引入"均衡理论"解决法律价值冲突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庞德作为美国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提出了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文章围绕法律与社会控制这一主题,以腐败为例,简要说明了通过法律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性,主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并指出了其著作对后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的成功构建,不仅取决于健全的法律体系,更依赖于法治精神对普通大众的广泛渗透。远观世界法治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没有法治精神的滋润,良好的法律,设计精良的制度也会走样甚至形同虚设。近视我国法治建设现状,我国的法治建设最缺乏的也就是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为了更快地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我们就必须培育法治社会所必需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